第一章總理點將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要不,問問客人?”李維信建議:“我們準備了一些點心。”中聯部負責人點點頭,追上老撾客人問:“凱山同志,要不要再吃點東西?”、這位年輕力壯的老撾人民黨總書記同留著一抹威武的小鬍子的老撾愛國戰線主席蘇發努馮親王互相換眼
。
“怎麼樣,那就再吃點?”凱山問。
“那就再吃點吧。”蘇發努馮贊同。
洗漱之後,7位客人走進餐廳。李維信親自力他們上菜。那菜是取了”八八”的吉利數-—8寸盤子上了8盤菜。此外.又上了4斤牛。2斤半面條。
在飛機上剛吃過飯的7位客人,將桌上這些飯菜“打掃”了一乾二淨,蔥花兒也下剩一片。
侍立一旁的女服務員目瞪口呆。
李維信不覺驚訝,又將兩盤蘋果擺上供菜桌。
轉眼間。那兩盤蘋果又被老撾客人吃得一個不剩。
服務員收拾餐桌時,發出嘰嘰喳喳議論聲。李維信嘆氣搖頭:“唉。這些小姑娘哪裡能明白這一切所包含的內容埃那裡是怎樣的一種艱苦生活?凱山這次來北京通報情況,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請中國派一個工作組去老過調查研究,對老撾革命進行幫助。
到底會是我們哪位將軍,將重新過上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戰爭時期的那種艱苦動盪的生活?
…
西花廳的海棠也是名聞遐邇。
就是因為有這些盛開的海棠花,中南海這臨街的一圍小院才叫了西花廳。據說,大清王朝覆滅後,這些海棠花也一年敗似一年,就像飽受苦難的中國,幾乎元氣喪荊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住進了西花廳。1950年的天,那海棠樹竟也恢復了青
。萬千花朵連串累疊,在陽光下爭相怒放。花香盈滿小院,飄到中海,飄到南海,溢出紅牆。
入大街。行人路經這裡,都忍不住停下步子,深深地、深深地
。
周恩來每天情晨和傍晚都要圍繞這海棠花漫步,呼,欣賞。他不肯獨享,請來朱德,請來李富
,請來陳毅,請來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請來中南海的工作人員,請來參加會議的全國各地的工農兵代表,同大家一道賞花。
於是,這悔棠花開得一年勝似一年。
於是,來西花廳賞花的朋友也一年多似一年。
如今已是深秋,雖無海棠花香氣襲人,卻有累累果實壓彎枝頭,彷彿在俯首屏息窺望那燈光柔和的總理辦公室:寬大的寫字檯上,擺放著一隻黑漆筆筒和幾部鈴聲不斷的電話機,案頭是小山一樣堆摞的三疊文件。周恩來戴了花鏡正在聚會神地批閱文件。
衛士張樹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總理戴好花鏡,再將兩隻工作套袖仔細套在胳膊上。這套袖是藍布做的,兩邊有鬆緊帶,和一般工人使用的套袖元異。這是為了保護衣袖不被磨破,因為他每天都要伏案工作10多小時。他一旦在椅子上坐下來,便像大山一樣不動了。他生活和辦公的房子部很陳舊。夏天雨永多時。屋頂還漏水。地面反
厲害,牆腳洇出波狀的溼痕鹼櫻他坐久了便腿疼,他的腿是有
病的。有時膝部紅腫。深秋深夜,涼氣
人。我們心疼,就拿條
毯蓋在他腿上。開始這樣做時,總理常常深情地望著我們,
地點點頭:“這個辦法很好,謝謝你們。”習以為常後,我們給他蓋
毯,他下再停筆,就那麼不停地看下去,批下去。
那時,總理沿襲長年養成的習慣,用筆在文件的空白處寫下自己對於事業的理解和忠誠,那支筆就像一部永不枯竭的注油機,為革命和建設注入它賴以向前的動力。
張樹說:我跟隨總理20多年,直到他逝世。就在那張寫字檯前,我看著他那隻轉動乾坤的手
復一
,夜復一夜地
作著。我眼睜睜看著那隻手漸漸枯瘦,漸漸實起青筋,以至最後的幾年裡,一抓筆手就顫抖,
筆落下的一瞬間,筆尖卻在文件上點出一個墨團。這樣的事發生幾次後,總理望著自己的手,久久凝視,終於發出一聲催人淚下的悲壯的嘆息:“唉,人抗不過自然法則埃”那以後,周恩來就改用鉛筆批閱文件了…1963年時的周恩來還正是身體強健,
力旺盛的時期。
手中那支筆揮動起來瀟灑而有力。可是,當他拿起一份外
部送來的文件,看過兒遍後,那支
筆卻幾次
落又止。
抖了抖,終於放到筆架上。他沉著立起身,將蓋在腿上的
毯搭到椅背上。
侍立門口的張樹看到是機會,忙湊前小聲提議:“總理,吃點東西吧?”周恩來略一擺手,便開始圍繞寫字檯踱步。這是他的一個習慣。每逢遇到重大決策或疑慮難解的問題,他便會起身繞著辦公桌踱步。
張樹不敢多語,替總理續一杯熱茶水,悄悄退出。
周恩來踱步一圈,依靠寫字檯立住腳,望著桌上的文件沉。那文件上有外
部副部長姬鵬飛的批示:請總理審批。
周恩來下意識地翻翻這份文件,其實那內容他早已詳知。
凱山希望我派出較能掌握全面工作的同志到老撾,主要是掌握據地的建設工作,其中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生產等。重點是軍事。
工作組任務:1、對老撾各方面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重點在建黨、建軍和據地建設;2、向中央反映情況;3、轉達我中央對老撾的意見,再將老撾黨的意見轉述給我中央。
選調1名有據地工作經驗和掌握武裝鬥爭、有戰略思想的少將級幹部擔任組長,由軍委調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