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這小老頭兒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壽兒覺得孟天傑這張臉太令人印象深刻了,也太顯眼了,會早早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這趟本來是要隱藏行蹤的,孟天傑這麼一路下去人家都記住他那張嚇人的臉了,那不是就暴行蹤了嗎?這樣可不行。壽兒望著孟天傑略一沉,看著孟天傑紮起來的道髻便有了主意,他從儲物袋中取出那條在坊市裡買的黑頭巾折迭成一長條遞給孟天傑道:“孟道友,你還是把你的髮髻解開,留一幾縷髮梢掩住左臉吧,喏,用這布條束在額頭。你右臉那道傷疤已經徹底好了,用髮梢遮面就不會引人注目了。”

“哦?好主意,說實話我也不想讓別人老是驚懼地看著我這張傷疤臉。”孟天傑接過布條依言留了幾縷長髮遮住左臉,再用布條束住額頭。孟天傑這麼用長髮遮住左臉僅出右臉來壽兒也是看得一愣,因為他整個人像是變了個人似的,濃眉大眼,眸子炯炯有神,再加上身材高大,這麼看上去還真是有些英武不凡呢。

“怪不得小女暗暗喜歡他哥呢,還別說這傢伙臉上傷疤好了後還真是個相貌堂堂的漢子呢。”望著孟天傑的新形象壽兒暗自嘆。孟天傑見壽兒老是盯著自己的臉看,便用手摸摸右臉那道剛好不久的傷疤,皺眉疑惑問:“怎麼?我右臉還是能看出傷疤印記來嗎?可我摸上去怎麼完全覺不出來了啊?”

“不不,很好,你這麼一裝束像變了個人似的,我一時有些不適應。走,咱們還是趕緊趕路,去查探路線吧。”

“嗯,我說柳道友,你對那些戍北郡逃來的逃兵山匪到底瞭解多少?”孟天傑一邊跟著壽兒在田間地頭沿著官道往東疾走,一邊問。

“怎麼?你還真打算去搗毀匪窩啊?咱們這趟是來幫忙劫親的,山匪的閒事咱們還是別手了,不是說修仙者不允許手俗世之事嗎?”

“不不不,我是覺得既然咱們要裝成山匪,對他們應該有個最起碼的瞭解吧?這樣裝得才像嘛,不然不就餡了嗎?比如他們平時喜歡在哪個路段打劫?

有什麼特徵?穿著什麼打扮?打不打旗號?山匪頭目叫什麼?等等,咱們應該有所瞭解吧…”

“你說的有道理,其實我對這些山匪也不是很瞭解…要不,咱們還是一邊沿路查看路線,一邊向鄉親們打聽打聽吧。”

“其實咱們也不用沿途費力查看路線了,就問清這些山匪們經常打劫的路段就行,再問清楚他們的特徵,就直接化妝好去哪裡守著就可以假亂真了。”

“也好。”壽兒不得不嘆帶上孟天傑還是帶對了,他畢竟年長自己幾歲想事情更周全些,不像自己頭腦一熱就來了,許多細節還沒想好。

正是耕時節一些農夫正在田間忙碌耕種著,這柳家堡的田地有一半是他們柳家的,很多佃戶在租種他們家的地,壽兒擔心碰到人被認出來就道:“走,咱們還是去官道上問問順路的行人吧。”說完他就已經先向著官道疾行過去。

上了官道,兩人才發現與他們順路往東行的路人幾乎沒有,相反的大多是相向對面而行,去往益陽城方向的一輛輛拉貨的馬車,作伴的行人。

他們這一上得官道來就引得對面行來的趕車的車伕、作伴的路人紛紛好奇地側目看向他們。壽兒不好攔住人家詢問,便繼續埋頭往前趕,試圖在前路找到順路的行人邊同行,邊詢問山匪傳聞。

修仙者那異於常人的氣度縱是布道袍也掩蓋不住的,更何況壽兒穿的還是孃親給他做的那套緞面儒衫,這一路上引得對面行來的路人紛紛側目,尤其是對面行來的女子們,那眼神兒直在他們兩個身上偷瞄,害的孟天傑狐疑不定地直撫摸自己出的右臉頰,密語傳音壽兒:“奇怪,這些凡人在看什麼?

我這右臉上的傷疤明明好了啊?

柳道友,我看咱們還是別走這官道了,還是走路邊的山林吧。”壽兒也早被看得莫名其妙,聽他這麼說,便道:“好,在山林裡還能催動御風術任意飛馳,等看到順路東行的路人再上官道來詢問吧。”於是兩人又隱入了官道一側的山林,開始飛縱著往東疾馳。又飛馳了五六里終於看到官道上一輛往東行駛的牛車,一位頭髮有些花白的小老頭邊哼著小曲邊手持長鞭趕著老牛,拉了一車乾柴緩慢前行著,兩人這才從山林裡跳下官道來追了上去。

“這位大叔,能否給你些銀兩,順帶搭我們一程?”壽兒拱手一禮問道。

“籲!”那小老頭兒停住牛車,扭過頭來微眯著眼仔細在兩人面上打量,當看到孟天傑時頓時表情一滯,皺眉問:“這位小哥,敢問你多大歲數了?”

“二十六歲了。怎麼?”孟天傑早就被一路上行人的這種類似目光看得困惑不解了,趁此機會索問了出來。

“咦?你這歲數怎麼沒被官府抓去從軍呢?”小老頭疑惑地問。

他這一問壽兒總算是明白為何這一路上行人看向孟天傑的奇怪目光了,再回想起這一路上所見的行人,除了女子外男人們多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人,哪裡有一位像孟天傑這種正當年的青壯年輕人?

“什麼?被官府抓去從軍?我乃是…”孟天傑卻被老頭問的有些糊塗了,正要解釋卻被壽兒攔住了。壽兒怕孟天傑說出他修的實情來嚇到老頭,連忙替他答道:“我們師兄弟都在道觀修行,躲過了軍役。”

“哦,原來去道觀修行就可躲過軍役啊?

哎呀,我怎麼早沒碰到你們兩個啊?早些知道我那兩個兒子也不會被官府抓去從軍了,我那可憐的兒啊。”小老頭兒捶頓足,一臉的可惜。兩人終於如願搭上了牛車順帶詢問起了山匪之事,不過這小老頭兒詢問他們有關道觀之事反倒是遠遠多於他們打聽山匪的傳聞。

這小老頭兒雖很是健談,但有關山匪之事卻知之甚少,他只是聽說這些山匪在安平城附近的雙堰山上佔山為王,建了個聚義寨,來往安平城的不少鹽商都被他們打劫勒索過,其他的就不是太清楚了,這小老頭兒說,要想打聽清楚得往東去七八十里外的安平城。

這安平城就在此往東不到百里,正位於久福鎮與柳家堡之間,此地盛產井鹽因此誕生了不少鹽商富賈,壽兒小時候跟著爹爹、姐姐坐馬車去過,哪裡的繁華僅次於益陽城。

看來這群戍北郡逃來的逃兵倒是會挑地方,這安平城既不像益陽城有那麼多的官兵駐守,又富庶不輸於益陽城,在安平城附近安巢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壽兒不得不佩服這些落草為寇的逃兵的確有些頭腦。告別了趕牛車的小老頭兒,壽兒兩人又隱沒入官道旁的山林裡向著七八十里外的安平城趕去。

望著兩人離去的背影小老頭兒撫摸著下巴下的鬍鬚喃喃自語:“這兩個年輕人器宇不凡,難道是去道觀修行所致?

嗯,等我那兩個小孫子長大了也送他們去哪個叫道神宗的道觀裡去躲避軍役。”

午後,壽兒、孟天傑兩人終於看到了滿滿盡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商鋪、異常繁華熱鬧的安平城,這是座掩映在蒼茫山脈間的小城,安平城盛產井鹽往西南連接益陽城,往東連接久福鎮,安平城就此連通了兩城的商道,自從百年前開採出蘊藏豐富的井鹽以來,來往與此的商賈就絡繹不絕,安平城在整個益陽郡百姓中贏得了“鹽城”的稱號,與它相通的這條至關重要的商道也被親切地稱為“鹽道”這‘鹽道’就是商機無限的‘錢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