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入木屋楊戩棲身守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衛和楊戩相對一笑,就聽衛接道:“既然聖母娘娘將我們兩個比作苦命鴛鴦,不如將這房起個文質一點的名字,叫做戲水閣吧!”離山聖母眯著眼看了看衛楊戩兩個,催促道:“你們倆人兒還是去前堂多照應著點兒,這天宮的大喜事,千萬馬虎不得,反正這戲水閣不到花燭之時,你們兩個都不準進來!”衛和楊戩拜辭了離山聖母,相攜奔前堂而去咱放下不提,單說離山聖母。

話說離山聖母自打得了喜訊,她便召集宮中所有的宮人侍女都過來佈置新房。離山聖母坐鎮指揮,滿口張羅的同時,又橫挑鼻子豎挑眼,搞得宮人侍女們一連兩天都疲憊不堪。到了第三天,離山聖母又督工到了大半夜,直到倆眼皮子直打架,離山聖母這才打了個哈欠,令侍女嬌嬌和翠兒服侍著回房休息。

這兩個侍女也都在房忙活了一天到半夜,早就有些不支,見離山聖母已經躺在了上,便熄了燈各自回房歇息。

侍女們都知道離山聖母有起早的習慣,只要天雞一叫,不管天亮不亮,都要過去服侍離山聖母起

天雞剛剛報曉兩聲,嬌嬌便來到離山聖母前,她拉開了幔,輕輕叫道:“聖母娘娘該起了!”嬌嬌喚了三遍,見離山聖母一聲不應,正在猶豫,這時,翠兒奉早茶進來,見離山聖母仍未起,便將茶盤放在桌上,她走到前一摸離山聖母的手,發覺有些異樣,又將手背伸到離山聖母的鼻下探了探,失道:“不好,聖母娘娘怕是已經仙逝了!”這兩個侍女急忙分頭一個去找楊戩和衛報信,一個前去紫雲閣請太上老君。

單說太上老君隨著翠兒來到離山聖母身前,他取出顆仙丹放在離山聖母的雙之間,用掌功一推,竟然三掌不見金丹入口。太上老君急忙伸手向離山聖母腕上一掐,神慌道:“聖母娘娘血脈已止,靈氣已散,今仙丹也迴天無力了!”太上老君說罷,只得收起葫蘆,夠奔凌霄殿向玉帝稟報。

此時玉帝已經更罷了龍袍,正準備駕臨早朝。聞聽太上老君前來報喪,急忙從後宮走旁門直奔長壽宮。

玉帝進了寢房,見衛和楊戩正雙雙跪在前呼啼,玉帝上前安了幾句,又命楊戩速派人將前廳的花堂改做靈堂,以備為聖母娘娘辦後事。

楊戩得令,他馬上招來工匠,將盤花鏤刻及鑲紅嵌玉之處統統用素錦纏了,可儘管如此,仍掩不盡大堂的富麗之。楊戩無奈,只得又命工匠在廳內高搭了座靈棚,穿白罩素,這才顯得莊重了許多。

再說玉帝登殿臨朝,有隨侍官高聲道:“玉帝有旨,今不問天下事,著文武百官酉時前往長壽宮為聖母娘娘弔喪。散朝——”文武天官得知,紛紛默聲退去。這時,玉帝開口說道:“李靖何在?”天王李靖聞聽忙返回來跪在御階前說道:“臣在!”玉帝命道:“朕著你派天兵速將天宮四門用素緞包了,要高掛靈幡,以示同哀。”李靖領旨下殿,這才引出了糊塗仙在西天門所見的一幕。

話說楊戩和衛為離山聖母守靈三,文武天官來拜。這裡,最值得一說的就是糊塗仙,因為糊塗仙本是來賀喜的,對於這場喪事他是毫無準備,以至於連身合適的孝服都沒有。他身上這身孝服是跟別人借的,由於糊塗仙身材矮小,所以這孝服穿在糊塗仙的身上是又寬又大。糊塗仙不管這些,他口中唸唸有詞:我乾孃壽終正寢,正是乾兒的大孝之期,這身孝服正寄重孝之意!所以,你看糊塗仙望地一跪,白乎乎的一團,真跟那剛出鍋的包子似的!怎麼呢?因為糊塗仙哭得賣力,不覺淚汗淋漓,滿頭的熱氣。

單說楊戩弔喪已滿三,這一天楊戩登殿向玉帝拜請道:“我母神壽已滿,仙緣已盡,願攜靈柩送我母下凡,迴歸故土。”玉帝允道:“著工匠制桃棺為聖母娘娘殮葬,另傳李靖派五百天兵隨行侍候。”楊戩謝恩下殿不提。

再說到了第二天,楊戩持招魂幡在前,衛依附在側,其後是八人抬的桃木棺槨,尾隨著五百天兵高舉旗幡,一行人是浩浩蕩蕩,就如同一條白龍,直出南天門而去…

正是:銀裝素裹出雲天輓歌飄嫋落人凡五百旗幡當空列疑是蒼龍下夕煙可不得了!這一行人直落凡塵,這才引出一段“衛復國興周”的故事。

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二百二十二回入木屋楊戩棲身守孝出繁城衛仙魂降世書接上回:話說楊戩這一行喪葬的隊伍前呼後應,破雲而出,就如同一條白龍,直奔兩狼山。

楊戩手持招魂幡還沒等落地,就見土地神仰面拱手道:“天狼率神兵下界,小神接駕來遲,望祈恕罪!”楊戩將招魂幡往懷中一抱說道:“今臨凡,特為我母靈柩迴歸故里,煩勞土地替我母尋個安身之所。”土地神向楊戩身後的棺槨看了一眼,然後他上前兩步拜了拜說道:“難道是離山聖母魂歸來了?哀哉!天狼神若令小神替離山聖母尋個安身之處,請隨我來!”土地神帶著楊戩翻越了一道山崗,又穿過了一片稀疏的松樹林,來到一片開闊的山坡上,他指著前方的一處土坎說道:“此乃兩狼山麓,剛才那道山崗叫做二龍崗。這裡的風水小神自不必說,因為這個土坎曾是你父墳塋的舊址,只是歷經千年,你父他早已屍骨無存,可距此八丈遠這棵老松樹,已有一千兩百年之久,故而小神尚能據此辨出個方位出來。”楊戩上前看了看說道:“就依土地之見,這裡便是我母的長眠之所。”土地神走到楊戩身邊說道:“既然天狼神願意你母在此安葬,那麼就請棺槨過來,其餘之事,自有小神代勞!”楊戩順原路進了松樹林,沒過多久,他便引著衛和桃棺返了回來。

楊戩一見土地神,先是一拜,然後說道:“有勞土地辛苦!”原來,剛才土地所指的土坎已然不見,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方圓丈八的墳坑。

楊戩命棺槨就位,就在棺槨剛剛落地的一剎那,衛突然飛身撲在棺蓋之上,放聲大哭起來。

土地神見狀,上前勸道:“衛娘娘,離山聖母她修身成神,已經是她的吉人之相,如今她魂歸故土,理屬當然,望衛娘娘節哀順變,也好讓離山聖母入土為安。”衛哪裡肯聽,她手扒著棺蓋,一遍又一遍地哭叫道:“乾孃!乾孃——”撕心裂肺,聽著都教人心酸。

楊戩果斷地向抬棺槨的天兵命道:“天兵不便在此久留,速將衛娘娘送回天宮覆命!”這幾個天兵都是身高九尺開外的壯漢,只見他們連抱帶抬,便將走。

衛雖然是奮力掙扎,可縱聲疾哭的她,此刻早已有氣無力。

這時,就見土地神雙掌向上一推,使出一招旋空掌,只見一陣旋風空而起,捲起的沙土頓時如翁雷滾作,轉瞬間,一個圓錐形墳塋已出現在眼前。

楊戩將招魂幡在墳旁。這時,土地神走過來問道:“天狼神是否要在這裡守孝?”楊戩起身,慢慢點了點頭。

土地神又道:“既如此,小神便在這古松之下為你搭間木屋,你看如何?”楊戩忙阻止道:“此事不必土地神費力,稍後我到松林之中折些松枝便可應付。”土地神搖著頭說道:“此事亦不需你我費力,小神自有安排!”土地神說罷,他向樹林喊道:“樹神何在?”土地神話音剛落,就見從樹林中竄出一道青煙,瞬間化作一個老漢。這老漢見了土地神,拜了一拜說道:“老樹在此,土地有何吩咐?”土地神指著老松樹說道:“你速在此樹旁給我搭一處木屋,要堅固一些的才好用!”樹神聽罷,一縱身化作青煙而去。

過不多久,只見一團白霧從天而降,就聽得白霧之中乒乓亂響。待聲消霧去,一所高大的木屋赫然在目。

土地神走上前去,他站在木屋的一角用手推了推,讚道:“這個老樹神,建的木屋還算夠結實!”楊戩走進木屋看了看,見屋內木木桌木椅樣樣齊備,一轉身正要向土地神道謝,就見土地神站在門口衝楊戩說道:“天狼神若無甚事,小神告辭去了!若天狼神有事召喚,只要叩地三聲,小神自會來見!”楊戩拱手道:“有勞土地!”土地神一鞠躬說道:“天狼乃是上界的神靈,小神本是地靈之主,這地主之誼,小神還是當盡得的!”土地神說罷將身子一擰,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楊戩回到墳前,他向四周望了望,見遠近只剩下他孤身一人,楊戩撲通跪在墳前,淚如雨下。

有句俗話叫做“窈窕淑女君子的逑,男兒有淚揹著人。”此刻楊戩在獨自默默地泣喪,這情景,看著更叫人揪心。

楊戩哭罷,他擦了擦眼淚說道:“靈娘,孩兒知道您有個願望,就是盼著孩兒和衛早成婚,可孩兒知道喜喪不能兩衝,所以孩兒決定等三年之後再與衛結拜夫,請靈娘恕孩兒不孝!”楊戩說到這,忽聽耳後有啜泣之聲,他回頭一看,見衛就跪在自己的身後。楊戩忙扶起衛說道:“恩妹不迴天宮,怎麼又回到了這裡?”衛抬頭說道:“聖母是我的乾孃,我來此守孝,有何不可?”楊戩指著木屋急道:“這裡只一間木屋,你我又尚未成婚,這樣都不方便,恩妹還是迴天宮去吧!”衛堅持道:“小妹不管,反正你為兒、我為女,你我各自守孝,皆是盡兒女之本分。你若覺得不便,咱們就各守半邊,白天你陪娘敘,夜裡我墳前誇月,這樣豈不清白?”衛一席話說得楊戩一時哭笑不得,他只得一推衛的肩膀哄道:“這守孝都是男兒之事,況且世間風雲多變,為兄又怎忍讓恩妹在此受苦?”衛、楊戩正在相持不下,這時,就見空中霞光一閃,一朵蓮花從天而降。衛、楊戩一驚,皆注目觀看,只見觀音菩薩足踏蓮臺已出現在墳前。

“嗚呼哀哉——離山聖母天宮仙逝,貧僧未曾前去涕靈,今特到墳前一祭。”觀音菩薩合著雙掌說道。

“菩薩!”衛、楊戩齊聲拜道。

觀音菩薩收了蓮臺走向楊戩說道:“哀哉!天狼神近來傷心事起伏難寧,先是被那潑猴打死了哮天犬,今又要為聖母娘娘守靈…”楊戩立刻接話道:“哮天犬之事時至今,小神已不放在心上。”觀音菩薩微微一笑道:“善哉!果然是天界聖神的氣度。不過,這潑猴如今已被佛祖剝去了金身,現正在東海的五佛寺面壁思過,看來,非五百年之期不足以令他痛改前非。”楊戩道:“佛祖寬厚為懷,盡善盡仁,靈妖他皈依佛門,已是曠世之難能,念他曾扶保三藏,斬妖除怪,使唐盛空前,聖經廣傳,請菩薩在佛祖面前替他求個情,從輕懲處。”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打了個稽說道:“依貧僧看來,這潑猴就是因為得了金身,披上袈裟,才得意忘形,又翹起了尾巴,以至於他膽敢妄開殺戒,若不從嚴懲治,恐有損我佛聖尊。”衛一旁接話道:“這妖猴打死哮天犬,就是該殺,望佛祖命十八羅漢將這個猴頭砍了,這才大快人心!”觀音菩薩一笑,轉向衛說道:“天下之事,無佛祖不能料,這猴頭殺不得,留著於你有用。”衛用手在自己身上一指,滿臉驚奇地說道:“於我有用?我衛素來喜靜,從不與人瓜葛,況且這妖猴面相可憎,我才不願與他相干!”觀音菩薩手指一捻,似乎是在掐算著什麼。之後,她向楊戩問道:“天狼在此守孝,可是三年為期?”楊戩垂著手,默默地點了點頭。

觀音菩薩又道:“天狼神在此守孝,並無衛甚事,貧僧念起與她曾是姐妹,故借妹妹陪貧僧在人間佈道九十九,以成就一段淵源,待百之後,你自然就會明白。”其實楊戩巴不得衛離開此地,畢竟守孝是件勞心傷神的事,楊戩又深愛著衛,他哪能忍心讓衛受這份罪?

於是楊戩馬上說道:“衛與觀音菩薩同行必能廣結善緣,且悟道修身,亦是受益匪淺!”衛本是真心真意地來墳前守孝,聽得觀音菩薩和楊戩異口同辭,也就不再固執,她向菩薩身邊挪了兩步,算是表了態。

觀音菩薩向楊戩念道:“百善孝先行,萬念誠則靈。千古憑風過,十面皆前程!”楊戩拜道:“謝菩薩提典!”觀音菩薩衝楊戩微微一笑,她一拉衛,踏祥雲凌空而去…

各位:楊戩在墳前守孝的事咱按下不表,單說菩薩和衛。

話說觀音菩薩帶著衛前往四方廟宇講經佈道,這期間,衛耳濡目染,自然也是頗有心得。

這一,觀音菩薩攜衛來到業寺,見門前人來人往,香火旺盛,便對衛說道:“這業寺乃是當朝皇帝李世民出資所建,是宮廷朝奉之聖地,故而門庭若市。這裡的住持玉興師太曾是個年輕美貌的民女,因當朝皇帝召其入宮為妃,她便入業寺出家為尼,以此相抗,本菩薩念其是個剛烈之女,又誠意向佛,故而才升她做了住持。稍後你見了她,務要多與她攀談,這樣正好與她結個善緣,將來她也會庇護於你。”衛聞聽觀音菩薩這番話,她停下腳步笑道:“菩薩言中之意,難道是想教妹妹我入寺為尼不成?”觀音菩薩一稽說道:“佛門廣開,善者進來!佛學博大深,修善易得,可是若想修得一個‘緣’字,那可是千載難逢的啊!”衛努著嘴說道:“妹妹隨菩薩佈道,已有九十餘天,鐘磬之聲、佛經禪語不絕於耳,即使妹妹與佛無緣,也已算是半個出家之人啦!佛道博大深,小妹尚難徹悟,不知菩薩何時能帶妹妹去民間走上一走,也好體味一下凡人的生活。”觀音菩薩垂眼道:“待我們出了業寺,自然會帶你去市井體察民情。”

“體察民情?”衛咯咯笑了兩聲說道:“妹妹又不是什麼當朝皇帝,只是對世俗民情更興趣罷了!”觀音菩薩神一正,道:“佛門並無戲言!”(字數超限,下章接續。)本書首發於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