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在天之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幾個小人!真不是東西!”閹應元將劉宗周、阮大鉞、閻爾梅三人全部圈了進來,火大的罵道:“靠著兄弟們的拼死相護方逃得一命,回來後卻把責任全被框到了謝參謀長他們的身上!”閻應元並非無的放矢,駐守山東的將領死傷殆盡,巡撫山東的欽差大臣們卻都毫髮無傷地返回了金陵。

說起北伐這件事也可算的上是一個鬧劇,巡撫山東的劉宗周等人“已光復山東全境…下一步將進軍北直隸…”的報捷文書到金陵沒幾天,金陵軍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欽差們卻已徑披頭散髮地跑了回來,向朝廷報告山東失陷的情況。

由於劉宗周年事已高,一路上又受了些風寒和驚嚇,回到金陵便一病不起,關於山東史行的彙報工作便落在了軟差副使阮大鋮身上。阮大鬍子顯然是一個作報告的高手,他很練地將山東戰事歸結為三點。

第一點是“此次山東軍團只投入不到一半的兵力,便能一舉光復山東全境,說明北伐的策略是正確的…”第二點是“由於此次山東軍團只投入了不到一半的兵力,太過分散,所以不能形成對敵的兵力優勢,最終導致了此次北伐的失利…”第三點是“雖然謝啟光認識了自己在用兵上的錯誤,並竭力進行了彌補,孫義、張漢、孫光宗等人也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為時已晚…”劉宗周、閻爾梅等人也許是自重身份,並沒有直接地胡說八道。而是選擇了抱病不出或是保持沉默。

“高明!”王燃冷冷地說道:“短短三句括便把將功勞掄走,責任桂給了別人…”王燃心裡明白,從阮大鋮等人的立場來說,如果不把責任推給謝啟光,他們就不用再玩了…此次兵敗總要有人背黑鍋,而北伐的統帥是謝啟光而不是他們。

這些軟差們地算盤打得很如意。北伐如果成功,他們可以名正言順地佔據“戰略正確”之功…第一份向金陵報捷的奏摺上。他們以戰略制定者的身分自居,通篇都是在論述北進戰略設想的正確,順帶諷刺王燃的保守,奏摺中連謝啟光的名字都沒有出現。而是以“領兵將官”代替。

而北伐如果夫敗,則完全可以歸罪於戰術執行地問題…第二份檢討山東戰局的報告就著重分折了用兵地失誤之處。這一次不僅僅是謝啟光的名字充斥其中,張漢、孫義、孫光宗等名宇也是時常可見。

當然,報告中,阮大鋮也非常誠懇地作了自我檢討…他們都沒以領過打仗的經驗。在戰術這一層次無法向謝啟光提供有用的建議。

“沒打過打仗,還堵臉當什麼兵部侍郎!”閻應元咬著牙說道:“阮大鋮真是無恥到了極點!我們本來上報朝廷,要求給予孫軍長、謝參謀長他們烈士和英雄地稱號…沒想到這個混蛋顛倒黑白也就罷了,居然聯合了一批人,上書說什麼應追究謝參謀長他們兵敗的責任.以敬效尤…”對阮大鋮等人來說。

“打倒”謝啟光顯然是必要地…謝啟光要是成了英雄,讓他如何自圓其說?

與閻應元等人一同來的唐王與陳子龍等人也長嘆道:“沒想到劉宗周劉先生錚錚鐵骨,想當年連魏忠賢都敢參的人,現在怎麼變成了這樣!”王燃冷笑不語,不可否認“不畏權”是劉宗周等清的核心品質,這也足可徵明他們地氣節。但他們也不是什麼都不“畏”

“名節有虧”就是他們最“畏”的事情,他們發生追求的就是以一個“一身正氣”、“直臣”、“能臣”的名聲名垂青史,為此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捨生赴死,但現在保謝啟光無疑將從側面論證他們的無能…這讓他們如何願意?!

“大人,您可要為我們軍長、參謀長他們作主啊…”幾個在山東死裡逃生回來的戰士伏倒在王燃面前,涕淚加。

王燃面無表情地扶起這些百戰餘生地戰士,他心裡非常清楚,且不談孫義、張漢、孫光宗等人殺身成仁,謝啟光最大的心願就是重新得到明廷和老百姓的肯定…他出兵德州、捨命救援阮大鋮、危急時刻捨命斷後而最終損命殺場、落了個屍首不全的下場,可全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若是謝啟光在天之靈得知自己是面對這種局面…

“公子,這個‘主’可不好做啊…”柳如是說道:“我們自己雖然清楚山東之戰的事實,但別人不知道,我們手裡又沒有什麼證據能徵明是因阮大鋮等人私改軍領而致此大敗,畢竟空口無憑…”榮國府內的恰紅院,王燃正和他的鶯鶯燕燕們繼續就山東一事討論…王燃這票娘子軍的見識與她們的頭髮可是成正比的。

柳如是說的也正是阮大鋮所倚仗的,謝啟光等決策層的高級將領全部殉國,死無對證,任誰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指證欽差們私改將令,只能由著阮大鋮亂說。

“柳姐姐說的有道理,而且誰都知道孫軍長、謝參謀長他們是你的嫡系…有理也弱了三分…”李香君也蹙著眉頭說道:“你替他們說話,別人只當你是護短,是想替部下和自己開脫責任…”

“阮大鋮的意思正是想讓咱們跟他們吵起來…攪到一塊,沒理也佔了三分…”史湘雲分析道:“到時候要麼就都不追究,要麼就各打五十大板…反正他們不吃虧…”

“清們雖然常常空談誤事,但他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卻相當好,經常的‘死諫’、‘抬著棺材上朝’…不管他們的動機如何,他們的確做出了許多官員不敢做的事情,敢為普通百姓觸怒權貴…因此,老百姓說起‘清’,往往就和‘請官’聯繫起來…”林黛玉說道:“劉宗周又是清的領袖,肯定謝參謀長就等於否定劉宗周…這些清如何願意!”

“這阮大鋮也太狡猾了.”寇媚氣鼓鼓地說道:“跟著清一起混水摸魚,動不了清也就動不他!”女孩們你一言、我一語,倒把阮大鋮等人的用意分折了個透,只是結論頗有些讓人無奈…想要替謝啟光出頭,就會面對整個清的責難。

大家心裡都清楚,憑王燃現在的實力,想要在南明內部進行大清洗並非難事,可這些清不僅有缺點,他們身上的優點也很多…《孟子》裡說的明白,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這是很多清恪守的做人準則,這也正是王燃在很多事情上容忍他們挑戰自己的重要原因…這畢竟是頂起我們中國人的脊樑。

換句話,即便是有個別清掛羊頭賣狗,但清這個團體是無辜的…如果南明只剩下了一種聲音,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實力面前俯首稱臣,不管自己說錯說對,都只有讚揚的聲音,那中國人和應聲蟲又有什麼區別?中華民族不就等於毀在自己的手裡了嗎?

“寶兄弟,你打算怎麼辦?”薛寶釵輕輕地問道。

“事實就走事實,沒有證據也是事實!我要讓他們親口承認所有的事實!”王燃冷笑一聲:“君子以誠為本,他們既然自命為君子,這點勇氣總該有吧…”雖然清的存在非常有價值,從另一角度來說,也不能因為清柳有價值,就可以放縱他們胡說八道,無原則池原諒他們“無心之失”所造成的後果!

“他們要是有這個勇氣,就不會看著阮大鋮在那裡胡說八道了…”林黛玉不屑地說道。

“那就簡單了…如果他們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連最起碼的誠實都做不到,他們還有什麼價值可言?!”王燃淡淡地說道。

“人誰無錯?關鍵是錯了就要有面對承擔並改正錯誤的勇氣!”王燃話裡透出淡淡地殺氣:“中國需要的是真正的君子!那些偽君子越少越好!”女孩們都是一顫,半響史湘雲問道:“二哥哥,你要怎樣來區分誰是君子,誰是偽君子呢?”王燃昂首向天,喃喃地說道:“那就借兄弟們的在天之靈在分辯吧…”第二天,林黛玉主編的《人民報》上發表了一篇醒目的文章“山東將領盡數血染沙場,山東軟差全體毫髮無傷…誰能告訴我們山東之戰的真相?”自王燃回到金陵,《人民報》一改保持緘默的態度,開始成系列地對山東之戰進行報道。林黛玉甄選了不同身份的人,有普通戰士、有謝啟光的親兵、有德州之戰倖存的將領、有陣亡將士的家人,以陳述事實的筆法從不同角度回顧山東之戰的進程。

言語中雖然沒有直接批明什麼,但對山東軟差們的影卻連普通老百姓也看的出來…林黛玉在每一段事實回顧之外,都會加上一各大大的問號。

“謝啟光將軍拿下德州後為何會去南皮?他是去救誰?臨行前他又做了哪些安排?”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