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男兒有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金陵傳來的消息無疑給此次東瀛之戰的勝利抹上一層陰影。

應該說,王燃既然敢在國內局勢如此不明朗的情況下親率大兵東渡東瀛練兵,心中自然是有幾分定策。

當時的南明雖然著上去群狼環伺,北方的滿清、陝西湖廣界的李自成、四川的張獻忠、武昌的左夢庚等勢力都對南明虎視耽耽.各鎮軍閥也未能齊心協力…但卻應該算是明朝這十幾年來和平形勢最好的時期。

此時的李自成已不復當年百萬大軍攻入北京、死崇賴的萬丈豪情,自兵敗山海關後便一路敗退,勉強立足於陝西邊界,對南明已經形不成太大的威脅。

張獻忠兵佔四川后倒是開始做起土皇帝,雖有“蜀道之難”但他的子也並不好過,同樣是四面皆敵,他雖是奉了李自成的“大順”年號,雙方也是彼此提防,而且據金陵也遠,他對南明的威脅應當是最小的。

武昌的左夢庚比起他的父親左良玉差的太遠,純屬眼高手低、中無定見之人。一會兒起了一個新皇帝跟金陵叫板,一會兒跟清廷暗通款曲,再一會卻又來和金陵講條件。手下號稱百萬卻硬是衝不過黃得功十萬大軍的防線。左夢庚雖然離金陵最近,威脅卻也不大。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李自成、張獻忠還是左夢庚,在王燃收復河南及山東大部、解金陵之圍、斬殺清軍猛將巴哈納及漢孫之懈,並立起“漢榜”之後,這些勢力都不敢再輕易地挑起“內鬥”而清軍雖然強橫,但並不具備同時對南明及李自成同時發起攻擊的實力。只能採取一個一個併的策略,而滿清統帥多爾袞選取的第一個目標是李自成,這無疑給了南明息地機會。在王燃原本時空的歷史中,南明君臣是抓住這段時間一邊縱情聲,一邊暢想通過求和以及“聯虜平寇”效仿南宋或南北朝來個劃江而治,結果自然是正中滿清下懷。在滅了李自成不到半年,金陵也告玩完。

當然。這一切在王燃到來之後得到了改變,針對敵強我弱的態勢,王燃採取的策略是可以稱之為“援寇抗虜”

明面上不主動挑起大規模的爭鬥以避免引起滿清矛頭的轉向,王燃可不確定南明被攻擊時。李自成等勢力會“援明抗虜”

暗中卻密令駐守河南地李巖部予以武器、情報等方面的支持,甚至還包括必要情況下地兵力牽制。

在這種安排下。李自成對滿清而言就象是一支打不死的蟑螂、揭不去的膏藥,每次看著就要耙他徹底廢了的時候,總有些變故發生,恨地清軍統帥牙癢癢的…有時明知是南明搗地鬼。但也設辦法,誰叫自己不具備兩線同時作戰的實力呢。而且李自成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放棄實在可惜,俗話說的好“斬草不除風吹又生”因此滿清絕大部分地力都用在了李自成一面,再加上王燃刻意表現出來“南方防守戰略”一副無心北進、鞏固南方的態勢,滿清一時之間也不會對金陵動手。

王燃對影響金陵明廷的外部勢力分析顯然是到位的,不管是在南巡期間還是在東瀛練兵之時、南明外部的總體環境一直保持著一種動態的平衡。這也是王燃“總體戰略”或可稱之為“三級跳戰略”順利邁出第一步地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南明的內部也可以說到了歷史的最好點。

自揚州十、金陵之圍後,南明朝廷內部“投降”甚至“議和”的聲音幾乎都聽不到了,當年主和派的領軍人物要麼被貶、被撒,象錢謙益就被搞到了金陵軍校教語文…要麼夾著尾巴做人,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象馬士英不僅變得謙虛謹慎,更在許多場合屢屢向王燃一派表示親近。

可以說,在對滿清的“主戰”方面,南明上下都取得了一致,有分歧的只是如何“戰”

有的主張挾新勝之威,集全國之力發動北伐,象劉宗周等清基本都是這個意見。有的則主張暫時休養生息,以南方為基地,在國力恢復後再圖北舉,南方將領一般都持這種意見,王燃給人的印象也明顯屬於這一派。

可不管王燃到底屬於哪一派,在王燃看來,這種“戰法”層面上的爭執僅僅是人民內部矛盾…只要兵權在自己手裡,誰也翻不起什麼大

王燃顯然有資格說這句話,他手下的山東、河南、南京以及目前在東瀛的四大軍團近三十萬人馬,再加上組建的東海艦隊,實力較之南明其它勢力加起來的總和也是隻高不低。

況且經過幾次對內憂外患的處理,王燃在南明軍界的威望已經超越了歷代兵部尚書,尤其是在果斷解決了劉良佐、劉澤清二鎮之後,直接震懾住了其它諸候的異動,現在雖然對其它地方勢力的約束還沒有達到令行止的程度,但較之史可法時代的兵部政令不通情況已經是天差地別。

對於一直找自己麻煩的劉宗周等清來說,王燃其實並沒有將他們放在心上,更沒有將他們一舉剷除的意思…雖然他們最擅長的是清談和紙上談兵,很少務實,但他們有許多人當得起“民族主義者”的稱號…據王燃原本時空的記載,黃道周直接戰死在沙場,劉宗周在清軍南下後選擇了絕食而死,其餘絕大多數清要麼選擇力爭而死,要麼選擇自殺殉國,要麼選擇隱居山林,主動為清朝服務的人並不多…這一點正是王燃所看重並敬佩的。

更重要的是,這些清也只能清談和紙上談兵,因為他們手裡沒有兵權…王燃在決定南巡之前,已經通過機構改革,架空了原有兵部的權力,將調兵等核心權力轉移到了自己直接領導下的總參謀部手裡。

至於下面的部隊就更可以放心,目前只有王燃的嫡系部隊處於抗清的第一線,清們想要北伐就必然要借重王燃的力量…其餘的勢力再傻也不會答應他們這種無異於找死的行為…就算他們繞過王燃直接去找部隊,這些被王燃一手提拔上來、與王燃有著深厚戰友之情的軍長、師長們也不可能揹著王燃答應。

這也是王燃任由清們在朝廷裡跳腳,自己卻放心南巡、東渡的重要的原因…留在金陵,王燃的一半力得搭在跟他們的爭辯上。

可是,再密的計算機也推算不出所有的可能,世界上也找不到可以包容一切的計算公式…事實證明,王燃低估了這些清的手段。

金陵傳來的諧息不清不楚,王燃到離開東瀛之時,也只知道劉宗周借巡撫山東它機說動了謝啟光出兵北上,結果怎樣再也沒有進一步確定消息…事關重大,王燃一接到消息便連夜返回,就是有消息也會在路上和自己擦肩而過。

而王燃之所以這麼著急的返回,是因為他心裡明白,不管此戰是勝是敗,自己擬定的“總體戰略”都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害,因為此戰的發動就是一個敗筆…自己只有儘快返回並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做出相應的調整。

“謝參謀長是怎麼回事?”在趕往金陵的路上,茗煙低聲發著牢騷:“怎麼會聽劉宗周那老頭的話呢?”說實話,這一點也讓王燃到很困惑…雖說謝啟光與劉宗周兩人曾同在北京明廷同朝為官,但他們之間應該沒有什麼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