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曹操的請君入甕之計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果不其然,何夔直言不諱:“卑職想請主公暫停用兵。”

“為何?”

“沿海島嶼零星散佈,管承竄多年悉地理,恐我軍貿然行動非但不能將其抓獲,反而促其害他方。再者,管承之眾雖為海盜,但其中摻雜不少漁民。袁譚為政盤剝民財,得他們沒生路才淪落為賊,其情甚為可憫。卑職手下有個郡吏名喚黃珍,早年與管承頗有往,卑職請求派他出海遊說管承,若能使其歸降,則賊化為民沿海自安。”何夔說的輕巧,心中卻暗暗打鼓,不伸手往衣袖裡掏——他出身豫州豪族,為政理念是充分利用豪族,能不干預儘量不干預,大事化小小事化無,雖然有些成效,但這畢竟與曹抑制土豪錙銖必較的為政風格背道而馳;現在他公然阻兵,心中豈不忐忑?何夔外任之前也曾在司空府為掾屬,深知曹易怒,手下辦事若不如意往往痛斥杖責。他又是名入仕,把臉面看得比命重要,絕不願人前受辱,所以在袖子裡揣了瓶毒藥,萬一曹下令杖責,他馬上飲藥自盡!

思忖片刻,點頭讚許:“此乃仁愛之心啊!既然如此,招安之事就由你全權處置。”何夔這才鬆開藥瓶,長出一口氣:“卑職遵命。”該處置的也就這些,眾人再無話,曹遍視文武,語重心長道:“眼下柳毅、昌豨授首,招安管承之策已定,臧霸、孫觀等也已兵進濟南,叛亂不久將定。青州穩固之後,廢除八大諸侯國的奏議也可以順利執行了吧!”他已有篡漢自立之心,除了儘快統一天下,廢除漢室諸侯國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驟。這次曹一口氣要廢齊、北海、陵、下邳、常山、甘陵、濟北、平原八大郡國,表面上沒人敢說什麼,私下卻議論得沸沸揚揚。今天主動提起此事,所有人都覺意外,低下頭靜靜聆聽。

掛著一臉真誠,不溫不火往下說:“最近朝廷和軍中都有人議論,說老夫廢國為郡別有用心。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即便有人不理解,老夫依舊要這麼做。昔光武帝之所以分封諸侯王,不僅為了厚待宗室,更要讓他們拱衛朝廷安定百姓,因此凡郡國長官不稱‘太守’卻稱為‘國相’,就是要他們輔佐諸王搞好政務…黃巾之亂以來,宗室諸王非但不能奮起救國,反而畏首畏尾。當初張角造反,常山王劉暠、下邳王劉意不顧社稷棄國而逃,成了全天下的笑柄!像他們還配裂土分茅嗎?還有些諸侯王過世已久,天下動盪又尋不到嫡系子孫,所以不得不廢。沒有國王的地方還稱郡國,甚至養一幫沒用的屬員,這是費國力民財!”話說至此曹覺得理由已經夠充分了,又開始往回收:“當然,有廢就有立。前幾我派人多方查訪,在民間找到了已故琅琊王劉容之子,名叫劉熙。此人雖非劉容嫡子,但恭謹守禮寬厚有德。老夫已上表朝廷,令其繼任琅琊王,恢復郡國繼承祖業。也叫天下人看看,曹某人公正無私並無僭越之意!”此事另有隱情,曹一次廢掉八個諸侯國,若不象徵地立一個作陪襯,恐怕會招致太多非議;再者,昔他奉天子至許都,多得已故侍中劉邈之力,琅琊王劉容是劉邈的兄長,劉熙是劉邈的親侄子,因此這也是投桃報李。若換了別國,曹豈會有這份善心?

邢顒也不曾在朝為官,自然不解其中隱情,滿心以為他公正嚴明不畏非議;又聯繫到這些天一系列所見所聞,甚覺曹是個有威有德智勇雙全的國家棟梁,已下定決心出手相助,暗笑田疇太過謹慎,叫自己來觀察試探真是多此一舉…

一邊踱著步子,一邊侃侃而談,說到最後似乎不經意間走到軍師荀攸身前,提高了嗓門:“該廢的要廢,該立的要立,此乃萬世不變之理。什麼時候該做什麼,老夫心裡有數。希望你們也能想明白,莫要辜負了咱們戎馬半生的情義…散帳吧。”他說了半天,唯有最後這幾句才是由衷之言。

“諾。”眾文武各歸各營,荀攸也低著頭晃晃悠悠離去了。曹看著他背影長出了一口氣——當年共同創業的荀彧現在成了朝中反對他踏上皇帝寶座的最大阻力,荀攸是荀彧族侄,又身居軍師頗具威望,不得不敲敲邊鼓…愣了片刻才想起帥臺上還坐著一位呢!回頭一看,邢顒已經下來了,衝他深施一禮:“明公所作所為令在下大開眼界,料敵決勝,折節下士,明斷賞罰,不愧為當朝良臣名將。”

“先生何必如此謬讚?老夫愧不敢當。”曹連連擺手。

邢顒佩服得五體投地,更被他的禮遇動得心馳神往,早已拿定主意吐來意:“實不相瞞,在下此來並非尋常拜會,乃為征伐烏丸之事。”

“哦?真是巧合!”曹捋了捋鬍鬚“老夫也有此意,但烏丸與袁尚屯軍之地乃在柳城(今遼寧省朝陽縣),距無終縣六百里之遙,一路山川險惡,我軍雖眾既無糧道又不識地形,該如何進軍?若有悉道路之人充任嚮導就好了…”邢顒後退兩步大禮參拜:“若明公不棄,在下願意引路!”天下豈會有這麼巧合的事?曹正缺個嚮導,就有個嚮導自己冒出來?邢顒實是中了曹的圈套!

問題就出在落腳鄴城的那半個月。曹不在鄴城時,名義上是曹丕留守,其實軍務歸監軍校尉荀衍掌管,政務由長史崔琰處置,他不過是個百無聊賴的坐纛公子;早聽人言“德行堂堂邢子昂”邢顒到來可算讓他逮到一個表現自己禮賢下士的機會,所以擁彗折節招待殷勤。可子一久,曹丕發覺邢顒似乎帶著一個很大目的而來,加之劉楨、阮瑀那幫明之人與其暢談,發覺他總會提到烏丸,便已揣摩到來意。

曹丕得知其中緣由,早暗地裡一封書信打發到曹營。曹與董昭定計,做了詳細安排。所以邢顒來了才會列隊相,又是觀看軍威,又是榮耀登臺。即便邢顒小有名氣,又豈會有這般殊榮?其實連這帥臺都是董昭前一天才搭建的,曹為的就是得一向導,助成出軍烏丸之事。

費盡心機已然得手,嘴上卻還要佯裝不知,雙手相攙道:“哎呀呀!沒想到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先生識得去柳城的路?您願為嚮導,老夫求之不得。”

“我在徐無山居住多年,此間道路早已摸清。若出山循西,經令支(今河北省遷安市),過肥如(今河北省盧龍縣),順小路沿海而進,便可兵至柳城。憑明公甲士之眾、兵戈之利、懷柔之德,破烏丸不過舉手之勞。”

“此功若成,皆先生之力也!”

“不敢,”邢顒又道“在下不過稍識道路,若要克敵制勝還需一人。昔幽州從事田疇與我同隱山中,此人不但識地理掌握山川,對烏丸風土人情、俗世習、部落內情更是瞭如指掌,若再得他相助,更勝在下十倍!實不相瞞,就是他叫我來拜見您的呀!”只因他一時高興,把田疇也給賣了。

“好!”曹撫掌大笑“莫非遠涉外獻表西京的田子泰?老夫久仰大名,曾聞袁紹父子屢闢不從,該如何請他出山?”邢顒拍拍脯:“包在我身上。”

“先生痛快!”一切皆如曹所願,這場辛苦總算沒白忙。

董昭在一旁看著,似乎嫌曹還不夠殷勤,也跑過來湊趣:“主公又要如何款待邢先生?”這句話給曹提了醒,於是接著客套:“在中軍帳設宴,老夫親自與先生把盞。”董昭跟著幫腔:“邢先生有所不知,曹公頒佈酒令,本來不準飲酒。就因為您來了才破例,您可不要辜負這一片厚意啊!走走走,咱們邊飲酒邊商量用兵之事。”他在後面推,曹在前面讓,把邢顒哄得五三道喜笑顏開。

三人說說笑笑要進大帳,又見校事趙達跑了過來,附到曹耳邊低聲道:“盧洪自許都傳來密報,前幾天侍御史陳群上書,要求朝廷討論改革刑律。刑律乃國之要典,豈能隨意變更?其中會不會有什麼針對您的陰謀?主公不可不察。”校事的差事就是監視百官言行,暗中向曹通報,趙達是昨天夜裡才從許都趕來的,聞知散帳,趕緊來打小報告。

沒搭理趙達,親手掀起帳簾,叫董昭陪邢顒先進去,這才轉身道:“你錯了,改革刑律之事是老夫吩咐陳群去辦的。”趙達暗暗心驚——校事的差事夠隱秘了,可曹有些安排竟連自己都不知道!又不敢多問,如實稟奏道:“陳群上書要求廷議,荀令君卻以不合時宜為由壓下沒辦。不知怎麼走漏了消息,孔融突然在朝會上提起此事,又跟郗慮當殿鬧起來,氣得荀令君提前結束朝會草草收場。”侍御史陳群與太中大夫孔融本是忘年,但自被曹闢為掾屬迅速提拔,便與孔融逐漸疏離;光祿大夫郗慮與孔融素來不睦,他倆一個是鴻儒門生,一個是聖人之後,互相瞧不順眼。

聞聽朝會上出了亂子,非但不怒反而幸災樂禍:“鬧得好!叫他們鬧吧。因為這點兒事鬧起來,也就無暇再管老夫的閒事了。這件事你們不必過問,後自見分曉。”既不讓管,趙達還有何話說?退後施禮道:“主公深謀遠略悉秋毫,我等杞人憂天…”說著就要告退。

“慢!”曹把他叫住“有件事知會你一聲。昨我已任命高柔為刺令史,以後你和盧洪名義上算他屬下,可是有機要之事仍舊直接向我稟報。”趙達甚是不快——曹曾承諾,他與另一位校事盧洪誰辦事用心就能擔任刺令史,現在憑空來個高柔就把位子佔了,怎不窩火?但趙達素來面善心狠,當著曹面更不敢半分不悅之,只訕笑道:“屬下謹遵主公吩咐,以後跟著高令史效力朝廷好好辦事。”

“你說什麼?”曹瞪了他一眼。

趙達自知語失,趕緊改口:“是效力主公好好辦事。”

“嗯,這才對。給盧洪寫信,叫他把孔融給我盯住…”曹剛說到這兒,又見郭嘉領著華佗走過來,忙收了口——郭嘉倒還罷了,華佗還不夠聽他秘密的資格。

郭嘉作揖陪笑:“主公,華佗先生子染病,急需他回去救治。您也知道他是個老實人,不好意思向您開口。讓我幫忙討個人情,就準他回鄉吧。”曹笑了:“這有何不便開口?先生這幾年出力不少,連老夫的頭風都治好了,難道自家人生病反倒不能去治?我贈先生一筆路費,待尊夫人病情好轉再回來供職。”

“多謝曹公!”華佗恭敬施禮。

抓住他手腕,低語道:“你為老夫和內人所配之藥甚好,卞氏又身懷有孕了。真沒想到年過四旬尚能孕育,真成了老牛產麒麟啦!早去早回,老夫可離不開你。”說罷又招呼郭嘉“你來得正好,陪我們一同飲酒。”郭嘉推辭道:“屬下這兩天脾胃不適,有公仁陪您就好。”曹也覺出郭嘉最近瘦了不少,卻沒太往心裡去:“不飲酒來湊個熱鬧也好啊。”

“屬下還是不湊這熱鬧了,回去想想用兵之策。”

“你啊!不是最喜歡熱鬧了嗎?怎麼轉了?”曹與他玩笑慣了“人無緣無故轉可就快死了,你小心吧!哈哈哈…”說著話仰面大笑進帳了。

華佗頗有些尷尬:“奉孝大恩大德,老朽今生今世不敢忘懷!”說著話深深一揖。

趙達還在一邊站著呢,郭嘉唯恐他瞧出什麼破綻,強顏歡笑:“區區小事算不了什麼,先生快收拾東西吧。再過些子,天一涼可就不好走了。”

“唉…”華佗話裡帶著點兒顫音“那我就走了…奉孝多多珍重!”說罷狠狠心扭頭去了。

趙達瞧了個糊糊:“這老傢伙怎麼回事?又行禮又要哭的,還給別人看病,我看他自己就有病!”郭嘉趕緊遮掩:“咳!一個治病的小吏沒見過什麼世面,我替他說了幾句好話,就拿我當恩人了。”

“可能是我幹這份差事幹久了,瞧誰都有病吧。”

“你是不是瞧我也有病?”郭嘉瞥了他一眼。

“不敢不敢,賢弟何等英才?”趙達深知郭嘉是曹器重的大紅人,不敢輕易招惹“大家都說你是高人,有件事愚兄正想向你請教。那新任刺令史高柔什麼來歷,為何受主公青睞?”

“青睞?”郭嘉搖頭苦笑“哪有什麼青睞,我看主公是故意整他吧?高柔乃是高幹從弟,當初咱們兩伐河北險些毀於高幹之手,主公豈能不恨?主公讓他當刺令史,名義上是你們頭子,卻沒有實權,可你們辦的缺德事旁人還要算到他頭上,動輒得咎,子豈能好過?”郭嘉瞧不起趙達,跟他說話完全一副輕蔑的口吻。

趙達早就習慣了沒皮沒臉,也不在意:“這麼說我後可得好好伺候伺候這位高令史嘍?嘿嘿…”

“你少乾點兒缺德事吧!”趙達掩口而笑:“若沒狀可告,愚兄指望什麼升官發財?剛才我看華佗神情有異,可能逃役不回,那老兒若真跑了,賢弟為他講情豈不受牽連?我幫你個忙,派幾個人監視他。你看如何?”趙達本想討好郭嘉,哪知郭嘉把眼一瞪:“胡說!不許你這瘋狗胡亂咬人!別跟我一口一個‘賢弟’,咱倆沒情!再敢多言,我叫主公撕了你的皮!咳咳咳…”

“是是是。”趙達見郭嘉急得直咳嗽,趕緊灰頭土臉躲開了——郭嘉是曹眼前的大紅人,得罪親爹也不敢得罪他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