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極第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論一首方六首灸法二首)論曰∶凡氣極者,主肺也。肺應氣,氣與肺合。又曰∶以秋遇病為皮痺,皮痺不已,復,內舍於肺,則寒溼之氣客於六腑也。若肺有病則先發氣,氣上衝,常自恚。以秋庚辛傷風之氣為肺風,肺風之狀多汗。若陰傷則寒,寒則虛,虛則氣逆咳,咳則短氣,暮則甚。陰氣至,溼氣生,故甚陰畏陽氣,晝則瘥。若陽傷則熱,熱則實,實則氣息上噫,甚則唾血也。然陽病治陰,陰是其裡。陰病治陽,陽是其表。是以陰陽表裡衰旺之源。

故知以陽調陰,以陰調陽。陽氣實則決,陰氣虛則引。善治病者,初入皮,肌膚筋脈則治之。若至六腑五臟,半死矣。

扁鵲曰∶氣絕不治,(一作奔)而冷汗出,二死。氣應手太陰,太陰氣絕,則皮焦,氣先死矣。

散治氣極虛寒,陰畏陽氣,晝瘥暮甚,氣短息寒,亦治百病,令人力強能飲食?

(別研)乾薑桔梗茯苓細辛桂心附子人參(各一兩六銖)白朮(一兩)、防風栝蔞牡蠣(各二兩半)上十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三,漸加至二匕。五十以上可數服,得力乃止(《翼方》雲∶有冷加椒,有熱加芩各三兩。)黃湯治氣極虛寒皮焦,津不通,虛勞百病,虛損力乏方。

黃(四兩)人參白朮桂心(各二兩)生薑(八兩)大棗(十枚)附子(三十銖,一方不用)上七味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四服。

宿丸治氣極虛寒皮痺不已,內舍於肺,寒氣入客於六腑,腹脹虛滿,寒冷積聚百病方。

石(《肘後》作礬石)乾薑桂心皂莢桔梗附子(各三兩)上六味為末,丸如梧子大,酒服十丸,三,漸加之。慎熱及火等。

硫黃丸治氣極虛寒飲,中痰滿,心腹痛,氣急,不下飲食方。

硫黃石乾薑附子烏頭桂心細辛白朮桔梗茯苓(各二兩)上十味為末,丸如梧子,酒服十丸,三。漸加之,以知為度。(《肘後》無白朮、桔梗、茯苓,用吳茱萸、川椒、人參、皂莢、當歸十二味為丸,用治人大冷,夏溫飲食不解衣者大前胡湯治氣極傷熱,息衝,常自恚,心腹滿痛,內外有熱,煩嘔不安方。

前胡(八兩)半夏麻黃芍藥(各四兩)生薑(五兩)黃芩(三兩)枳實(四枚)大棗(?

上八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竹葉湯治氣極傷熱氣,甚則唾血,氣短乏不食,口燥咽乾方。

竹葉(二升)麥冬小麥生地(各一升)生薑石膏(各六兩)麻黃(三兩)甘草(一兩)上九味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灸法嘔吐上氣,灸尺澤,不三壯則七壯,尺澤在腕後肘中橫紋。

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逆氣,灸上脘下一寸,名太倉,七壯。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