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5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話音剛落,頓時像炸開鍋一樣,村民們都滿臉興奮的議論開來。
村裏人雖然過的清苦,但是有機會,自然也想自己的孩子讀書認字,出人頭地。
就算不考秀才,能寫會算,以後出去做工也比別人出路多。
李村長等村民把這個消息消化的差不多之後,才又繼續道:“修然為了我們村裏人着想,束脩每人每年一兩銀,比別的地方便宜多了,村裏人都抓住機會,而且十五歲以上的成年人,也可以入學,修然説了,如果沒銀錢,還可以籤協議,到以後找到工作之後,再付束脩也行。”村民聽到這麼低廉的束脩,和這麼好的條件,都動的臉
發紅。
如果有機會誰不想讀書識字呀,這次紀修然辦的這個學堂,可以説完全是為村裏人着想。
等議論聲底下去之後,村長説:“修然的學堂還要等着修建,村裏人都自覺一些去幫忙。”村裏的壯漢們馬上表示,他們力氣有的是,都願意給紀修然的學堂出力。
紀修然看到這種情況,立馬出聲道:“要來幫忙的,我也不會讓大家白忙活,每人每天十文錢,中午管一頓飯。”這些人聽了之後,立刻有人表示,就算不給錢,他們也願意幫忙。
紀修然馬上擺手表示拒絕。
村裏人看到這種情形,都説紀修然仁義。
其實紀修然只是覺得,之前原身受了村裏人的諸多照顧,他為村裏人做些事情,也算是幫原主還些人情。
其實他並沒有什麼光偉的想法,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為原身還債,算是他對原身做的最後的一些事。
村長看大家議論紛紛,便抬手敲了敲樹幹,開口道:“好了,剩下的事情回去之後,再慢慢討論,要給紀家幫忙的,到時候找修然就行了,接下來我説另外一件事,我們村要建一個制粉坊,如果有意向的村民可以出資,到時候賺了錢,可以分紅。”聽到要出錢,村民的反應不一。
而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出錢的,不過都表示可以出力。
這種現象紀修然和村長也早就料到,並不覺得有什麼,而令他意外的是也有兩家人明確的表示要出錢,其中一家就是村長家,另一家是和石靖琛關係很好的王大柱。
王大柱和石靖琛一起長大,以前經常一起上山打獵,家裏上有老下有小的,條件很是窮困。
雖然之前王大柱和石靖琛一起做椅子賺了一筆,但是也只能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這次這麼好的機會,石靖琛不想王大柱錯過,就提前給他透口風。
王大柱十分信任石靖琛為人,對他的話也是堅信不疑,另外他家的條件也確實需要他破釜沉舟的賭一次。
這樣一來,最終確定的分成為,村長家和紀家每家各佔兩成,大柱家佔一成,青山村佔剩下的五成。
事情確定下來之後,就開始着手建造制粉坊,和紀修然家的房子了。
兩張圖紙都是紀修然畫的,所以造房子的事處處都離不開他,石靖琛十分擔心他的身體,便主動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
每天晚上,都會主動問一些問題,把造房子的事情提前學一遍。
紀修然很是高興的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他,而且對於這個聰明的學生,也甚是滿意。
制粉坊的圖紙很簡單,除了制粉的房間裏面需要吊包袱的支架,院子裏要搭建曬粉的架子之外,難一點的就是要建一個排污水的地方。
紀修然想到現代的各種污水污染,當然不會讓這些洗粉水隨意的往外排放。
他想了一個法子,讓建房子的人在制粉坊的的地下,挖了一個大坑,上面用木板什麼的蓋嚴實。
洗粉水就排到這裏面,其他的制粉過程中,產生的雜物也可以扔進去。
這樣,等半年之後,裏面的雜物垃圾,就都發酵成肥料,到時候還可以挖出來運到地裏增肥,可謂一舉兩得。
制完粉之後,剩餘的紅薯渣子還可以餵豬,開制粉坊的幾家人,都盤算着明年養上幾頭。
紀修然則覺得可以在村裏建一個養豬場,只不過考慮到最近這多時間,動作有些多,便沒有多説,只是在心裏想想而已。
制粉坊很快便完工了,但同時開工的紀家院子,因為有些複雜,完工的則要晚一些。
紀修然設計的自家的房子,一共有四個院子,前後分兩處,前院一邊是紀父紀母的住處,後面緊連的那個,就是紀修然和石靖琛的住處。
這樣的安排,一方面是考慮到村裏人多和紀父紀母往,這樣比較方便紀父紀母和村裏人
往。
另一個,就是為了紀修然有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後院僻靜,會清靜很多,一般也不會有人隨意闖進去。
前院的另一邊是學堂的教室,緊連着的後面的院子,是給以後聘請的先生留出來的住處。
這四個院子屬紀父紀母住的那個,是正院,最大,房間最多。
紀修然也花了些心思設計,就是想讓二老跟着他住的舒心些,也算是盡一份孝心了。……現在已經忙完農活,全村裏的青壯基本上都在忙這兩件事,人手足夠。
制粉坊完工之後,剩下的事便給了村長。
招收人手,收紅薯等事,還是村長出面好些。
而紀修然自家的建設,則被石靖琛攬了去,就連平時每天的一頓午飯都被紀父和紀母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