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説官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段話很值得研究。
為什麼很值得研究,因為這段話雖然不長,卻寫得十分奇異—中國式的文化奇異。
一奇“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取經本來是出於對佛的信奉,然而,到了此處,變成了“朕的旨意”依此邏輯,如果沒有朕—皇帝的旨意,那麼,玄奘法師還會去西天取經嗎?唐僧取經,這一件宗教史上的特大事件,到了這裏,成了大唐皇帝的聖明旨意,不知佛家子弟讀書至此,有何想?
二奇,皇帝既下聖旨,和尚立表忠心。唐太宗一言未了—,旁邊便“閃過法師”—這法師的身法好快喲。而且上前施禮,向太宗痛表決心:“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這幾句表忠心的言語,可説是天下奇文。第一句,是三藏自稱,叫做“貧僧不才”雖是謙詞,不合和尚身份。貧僧已然自謙,不才更成贅語。這第二句“願效犬馬之勞”又覺離奇。和尚自有信仰,其信仰基礎是四大皆空。空本無着,惟空自善。然而偏要講“願效犬馬之勞”和尚自稱犬馬,這樣的和尚,還有取經的資格嗎?第三句更怪“與陛下求取真經”佛經是宗教的典籍,本與世俗無直接關係。然而,此僧—《西遊記》之僧,卻信誓旦旦為“陛下求取真經”此種言論,可説咄咄怪事。然而還有第四句:“祈保我王江山永固”萬里取經為江山的,大約只有中國有這樣的和尚,或者説只有中國傳統文人筆下才有這樣的好和尚、妙和尚。
三奇,皇帝與和尚結兄弟。和尚出世遠俗,入了空門,既出家之,父、母、兄弟、夫
、姐妹,一切親情,皆已斷絕,從此禮佛,不染俗情。然而,中國的皇帝不管這一套,你和尚不染俗情,但本皇帝偏與你結拜兄弟。其言若曰,你既為朕效勞,朕必定不虧待於你,於是你恭我敬,便成了兄弟。唐王此説,句句皆謬,而玄奘聞此,卻又
不盡。
四奇,拜兄弟還要佛作證。唐皇既要與玄奘結拜,便有個儀式問題,這儀式應該在什麼地方舉行,卻又是個有趣的問題。《西遊記》的解決辦法,是到佛前結拜,而且看來這還是唐王的主意—“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裏佛前,與玄奘拜了四拜,口稱‘御弟聖僧’”皇帝與和尚拜把子,稱兄道弟,已然不堪,而且還要把這儀式,放在“寺裏佛前”我佛雖然慈悲為懷,怕也要氣得肚痛。
五奇,和尚向皇帝發誓。其誓曰:“我這一去,定要捐軀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唐僧既是取經,照理説,縱然發誓,也應該向佛祖發誓,但我們的唐僧,偏要向皇帝發誓,而且不取真經,不敢回國。不但不敢回國,還要永墮沉淪地獄。和尚口不妄言,發誓便不合佛法,然而在中國皇帝面前,只能“一片丹心,誓不辱命”唐僧有了這樣的身份,向西天取經,好不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