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説官1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荀的功勞其實很大。初遇曹,二人便很投機,後來屢設奇謀,被曹
稱為“吾之子房”然而此子房非彼子房也,彼子房功成名就,安然引退,此子房未及事業有成,便被曹
得自殺而死,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對曹
做魏王這件事發表了反對意見。到了這種時候,什麼子房不子房,説你是子房,你就該效忠曹
,既不效忠曹
,便叫你一命歸西。
曹最為信任的將領中,還有曹仁與曹洪。所謂“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曹洪的忠誠不但令曹
動,而且成為做臣子的榜樣。曹仁身擔重任,鎮守樊城,曾拜大將軍。饒其如此,在曹
府中,也不能隨便出入—畢竟主人與臣屬的身份不同。
《三國演義》第66回,寫曹仁奉召入京“連夜便入府中見”—
方被酒而卧,許褚仗劍立於堂門之內。曹仁
入,被許褚擋住。曹仁大怒曰:“吾乃曹氏宗族,汝何敢阻當耶?”許褚曰:“將軍雖親,乃外藩鎮守之官;許褚雖疏,現充內侍。主公醉卧堂上,不敢放入。”仁乃不敢入。
曹酒醒,聽到此事,
嘆説:“許褚真忠臣也。”《三國演義》中的許褚,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這主要不是因為他勇猛,因為他痴,因為他殺過數不清的敵將,又曾經
衣大戰過馬超,還在渭水河救過曹
的命,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對曹
的一片忠心,而且是隻對曹
一人的忠心。
説到許褚,便想起許攸。許攸在《三國演義》中出場不多,但有關鍵作用,而且也是《三國演義》寫得很活又很有個的人物之一。
許攸是曹故
,但在袁紹帳下做謀士。曹
陳兵官渡,軍中缺糧,派人催糧的信落在許攸手中,於是向袁紹獻計,請袁紹分兵襲擊許昌。但袁紹未用他的計策,還把他訓斥一番,加上一些夾七夾八的亂事,使他憤而出走,去投曹
。他與曹
相見的場面極具戲劇風格—最終,許攸獻烏巢燒糧之計,使官渡戰局發生本質
變化。從此,許攸成為曹軍中的重要謀士。後來袁紹死了,曹軍攻冀州,許攸又獻決漳河之計,且一計成功。於是這許攸便有些飄飄然—卻説曹
統領眾將入冀州城,將入城門,許攸縱馬近前,以鞭指城門而呼
曰:“阿瞞,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門?”
大笑。眾將聞言,俱懷不平。
各將俱不平,沒有單獨提到許褚。但看後來事情的發展,知道這許褚乃不平中的不平者。這虎痴雖然有些頭腦簡單,但在忠於曹這一點上,卻一點兒也不痴,一點兒也不笨。
且説這一,許褚走馬入東門,正逢許攸。攸喚褚曰:“汝等無我,安能出入此門乎?”褚怒曰:“吾等千生萬死,身冒血戰,奪得城池,汝安敢誇口!”攸罵曰:“汝等皆匹夫耳,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