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怯薛军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浓雾中,众人沿着水边只走出百米远,就花了一刻钟的时间。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紧张中,谁也不知道下面该怎么办。如果一直是这样,那…正当唐风胡思想的时候,韩江突然大喊了一声:“谁?!”紧接着,韩江就朝着前方开了一,唐风、叶莲娜和马卡罗夫也把口都对准了前方。可是浓雾中只隐隐约约显出了一个黑的轮廓,那并不是人,也不是什么未知生物。那是什么?

唐风壮着胆子又向前走了几步,浓雾渐渐散去,他看见一座巨大的石碑伫立在海子边的白沙子中。

唐风长出一口气,收起手,心里忽然被一种莫名的兴奋包围——他并不知道这块石碑会对他们有什么帮助,也许什么帮助也没有,但是终于可以暂时摆那种令人窒息的处境了:“是块碑,虚惊一场!”众人来到石碑近前,韩江瞥了一眼石碑,依然警觉地注视着周围,不肯把放下。唐风伸手摸了摸石碑,石碑的质地似乎很脆弱。唐风不担心起来,这么脆弱的石质,沙漠中又有这么大的风沙,恐怕当年刻在上面的文字早就模糊不清了吧!

唐风首先观察了一番石碑的形制,判断道:“这块石碑应该是就地取材,所以石质并不好,而且上面也没有雕刻什么纹饰,很难看出这是哪个时期的碑。”

“那就只有通过石碑上的文字判断了。”梁媛说道。

“对,只能通过文字了!可是这里风沙这么大,碑的石质又不好,我怀疑还能不能在碑上找到文字。”唐风仔细在碑的正面摸索,却看不到有文字的痕迹。唐风心里疑惑,不向后退了两步,当他退到第三步时,隐约在石碑上看出了文字的痕迹,是很大的几个字——石碑正面刻着几个大字,可是这字…不是汉字,也不是西夏文,唐风马上想到了八思巴文:“是八思巴文,一共是四个大字。”唐风动地说道。

“什么字?不会是往生海吧!”梁媛胡猜测。

“往生海?不,不是,我说了是四个大字!”

“到底是什么字?快说啊!”韩江催促道。

“别急!”唐风说着又跑到石碑前,用手拂去碑面上积累了数百年的灰尘,四个八思巴文逐渐显在他的面前,唐风退后两步,慢慢地念出了石碑上的八思巴文“怯——薛——军——碑——”

“什么…切…血…军?!”韩江本没听明白。

“是怯薛军。”唐风纠正道。

“什么是怯薛军?”梁媛问。

唐风解释道:“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一支强大卫军,此后一直到元朝灭亡,怯薛军一直都是宿卫蒙古大汗和元朝皇帝的卫军。我到很奇怪,这里怎么会有这样一块碑。”

“那也就是说,它是蒙古人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喽?”韩江反问。

“可以这么认为,怯薛军是元朝的锐。但是一般怯薛军不会远离蒙古大汗,出来单独执行任务!”

“这…什么意思?”韩江没听明白。

“笨笨!意思就是说蒙古大汗带领怯薛军曾经来过这里,如此说来,很可能是来对付瀚海宓城项人的!”梁媛倒是明白了唐风的意思。

“我就是这么想的,不过具体是怎么回事,光凭这几个字还很难判断。我印象中除了成吉思汗,好像没有哪位蒙古大汗带领怯薛军到过这里…”唐风疑惑地盯着面前这块已经有些残破的石碑。

“这碑上就这几个字吗?”马卡罗夫也很好奇地问。

“我想应该还有。这块碑应该是怯薛军所立,多半这种碑都是记功碑,怯薛军很可能在这里打过一场重要的战役,所以才立碑记功,所以也不可能就这么几个字…”唐风说着,转到了怯薛军碑的后面。当他用手拂去石碑后面薄薄的灰土后,上面出现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字。

唐风见到怯薛军碑后面的文字,兴奋地叫了起来:“文字在后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八思巴文!”众人一起跑到碑后面,果然,唐风只是轻轻地拂去碑后面的灰尘,上千个密密麻麻的八思巴文就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我知道当初刻碑的人为什么要把碑文刻在后面了。”唐风指着碑后面清晰的碑文说。

“因为后面背风,可以避开风沙的侵扰。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沙侵袭,碑文依然清晰可见。”梁媛马上明白了唐风的意思。

“是的,当初刻这些碑文的工匠真是聪明之人,在这里无法找到坚硬的岩石刻碑,又为了让碑文清晰,传百世,所以他们就选择刻在碑的后面。”唐风解释道。

“行了,我不关注工匠,我就关心碑文写的什么!你倒是快点儿翻译啊!”韩江已经急不可待地想知道碑文上的内容了。

唐风却低头不语,他在仔细辨认碑后面的文字。虽然有些八思巴文他并不认识,但他认出了大部分文字,连在一起,唐风大致清了碑文的内容。

唐风看碑时脸一阵红一阵白,一会儿紧闭双,一会儿又半张着嘴,一会儿眉头紧锁像是沉思,一会儿又脸大变像是受到了惊吓。众人不解,梁媛不停地催促道:“上面究竟写的什么啊?你倒是快说啊!”唐风匆匆看完了整篇碑文,震惊之余,缓缓说道:“这是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史,更是一场空前惨烈、惊心动魄的大战。碑上的原文翻译过来大致是这样的…”怯薛军恩记功碑大元至元八年秋,大汗闻千户镇守军被屠,大为震怒,御驾亲征,为群臣所谏阻。翌年,大汗又闻宓城之项屡屡进犯四邻州县,谓群臣曰:“朕闻宓城之项骁勇异常,早年败太祖皇帝于谷中,致我祖父坠马染病,竟至不治!此大仇未报,又闻宓城之项屡屡犯我州县城池,屠灭千户镇,杀我军士无数,实欺朕也!我朝幅员辽阔,苏鲁锭所到之处,远人无不宾服!惟宓城之项,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朕亲率怯薛军讨之,诸臣勿劝,朕意已决!”三月,大汗亲率怯薛军三万,会诸路大军十万亲征。

四月,大军至黑城,一败宓城之项。五月初,大军进至九里堡等处,诸军士恐惧,不敢向前,言散布军中。大汗闻之震怒,督促进军,于千户镇外为项所袭。宓城之项果骁勇异常,并善驱使隗夔等凶兽,我军大溃,大汗险为凶兽所害,奈怯薛军将士拼死用命,大汗使得。大汗惊惧竟患小疾,二十方痊愈。

此役,失我将士数千。大汗召臣与帝师谋划,臣曰:“宓城项骁勇,又善驱使凶兽,不若困之。”大汗曰:“前者困宓城数十年不灭,奈何?”臣对曰:“可使重兵困之,另觅捷径,袭之!”大汗曰:“善!”帝师曰:“臣闻军中尚有当年随太祖皇帝亲征之老军士,可使人问之,或有捷径可袭宓城。如有归附之人,更需问之,定有所获。”大汗曰:“大善!”大军尊大汗旨,坚壁清野,筑营垒困宓城数月,项屡屡来犯,被我大军一一击退。帝师于军中觅得老军士数人,帝师亲选干军士数十人随老军士,穿峡谷,涉沙,几番遇险,几番受困,终潜至往生海边。然此海变化无端,凶险异常,常无形于瀚海,又广袤于戈壁,水质虽清,然水下白骨累累,巨蟒穿行,更有大雾笼罩,不知其周长几何!老军士予帝师曰:“成吉思汗大军止于此矣!”及出,又几番为山谷所困,风怒号,飞沙走石,不辨方向。帝师叹曰:“绝险之地,十万大军不可进也。”八月,大军进至瀚海已数月余,缺粮少水,酷暑难耐,军心浮动,诸将及群臣皆有退兵之意,大汗亦有此意,然帝师却道:“大军远征,劳师糜饷,今困宓城数月余,已挫其锐气,项必已困顿,怎可于此时退兵,功亏一篑乎?”臣亦曰:“帝师所言极是!此番大汗亲征,我若退,则宓城项气更甚,再难制也!”大汗闻之,谓诸将及群臣曰:“几十年之怨,必在今!再勿言退兵之事!”军心稍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