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演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進發到皇城附近的時候,南方舉子們前進的道路被京兆府尹的衙役攔下了。有素問事前的代,他們並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抗,而是順從的停下了腳步。
見這群舉子停下了腳步,京兆府尹的衙役頓覺鬆了一口氣。只要這群人聽從勸阻就好,否則事情還真有些不太好辦。如果真的依照上司發佈的命令,堅決阻攔這些南方舉子前進,極有可能會引來更大規模的抗議。
就在衙役們暗暗鬆了一口氣的時候,洪夫人領著洪禮和素問走了上來。洪夫人乃是皇帝親封的一品誥命,他們可不敢有絲毫得罪。
站在京兆府尹衙役的面前,洪夫人一句話都沒說,就那麼目不轉睛的盯著他們看。剛開始,他們還不以為然,覺得被這樣看一點壓力都沒有。只可惜沒過多長時間,他們就有些扛不住了,開始到渾身不自在,甚至有一種落荒而逃的衝動。
頂著洪夫人平靜如水的目光,京兆府尹的衙役有一種頭皮發麻的覺。奇了怪了,她的目光明明沒什麼殺傷力,卻令衙役們覺得有些招架不住。
過了一會兒,京兆府尹的衙役終於在眼神的較量中敗下陣來。在洪夫人的目光視下,他們不由自主往後退了一步。就這一步,他們的意志便開始摧枯拉朽般崩塌,往後退的腳步變得越來越快。
彷彿就在幾時間裡,京兆府尹的衙役便讓出了一條道路。他們退開後。洪夫人便領著洪禮和素問一臉肅穆的走了過去。
跟在他們三人身後,南方舉子挨個井然有序的走了過去。他們通過這一批京兆府尹衙役的阻攔後,便一路暢通的來到了皇宮前的另外一塊場地。他們沒有與已經佔領了一天的北方舉子發生衝突,而是安靜的聚在一起,用靜默表達對洪遷的聲援。
聽說有新一批舉子在皇宮門前聚集,皇帝不由到一陣頭疼。按照先前的慣例,他馬上就派出了代表去接受南方舉子們提
上來的請願書。
讀了請願書之後,皇帝心中暗暗的鬆了一口氣。有了這一封請願書,他總算是有了拒絕處罰洪遷的依據。若是別人問起來,他可以說舉子們意見相左。對洪遷的處理必須仔細斟酌。這樣一來。他便可以把這件事往後拖延,從而尋求更穩妥的解決之法。
提了請願書,素問的安排並未到此為止。開玩笑,好不容易獲得這樣一次機會。她怎麼可能只是呈上一份請願書就作罷?
等皇帝代表離開。素問馬上就站起身來。走到隊伍的最前方。在洪夫人的指導下,她昨天連夜寫了一封演講稿,就打算今在這個場合進行一次公開的演講。穿越來這麼久。這是素問第一次用純粹文言文發表演說,心情難免有些緊張。
受到素問心情的緊張,洪夫人馬上朝她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她對素問有信心,相信素問定然能出
的完成這一次的演說任務。
收到洪夫人鼓勵的眼神,素問立刻就來了信心。沒什麼可害怕的,她穿過來這麼長時間了,文言文早就不再是問題。更何況這篇演講稿是她自己寫的,其中雖有洪夫人幫忙修改,改動的幅度卻並不大,基本上未做太多調整。
朝面前眾位舉子點了點頭,素問便開始充滿情的演說。她沒有尋常閨閣女子的害羞扭捏,把一篇演說稿聲情並茂的演繹了出來。
在演說的過程中,素問首先回顧了洪遷這麼多年的人生經歷。她將洪遷少年成名、科舉奪魁、入仕為官、造福鄉民等等經歷都逐一梳理了一遍,使得聽眾對洪遷有了一個全面客觀的認識,潛移默化間建立起了洪遷正直有擔當的形象。
梳理完洪遷的人生經歷,素問便追憶起了拜洪遷為師的經過。她將當的場景再現,把在場所有聽者拉入了前年秋天的某個清晨。
在素問的講述裡,洪遷被塑造成了一個心懷百姓的讀書人。正是因為要體察民情,他才定期到縣衙附近幫忙寫狀紙。這樣一來,洪遷才發現了出身平民的素問,從而進一步把她收為親傳弟子。
為了增強說服力,素問引用了范仲淹的那句名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必須承認,范仲淹這句話太有衝擊力了,一旦聽聞便會牢牢記在心裡。最要命的是,這句話十分經得起推敲。在場這些讀書人越琢磨,就越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心中不由對素問的才華越發折服,同時對洪遷的支持越發堅定。
面對眾多南方舉子的支持,素問先表達了之情,緊接著又論述了洪遷的人品,進一步否定了洪遷組織科舉弊案的可能
。
素問一方面用事實否定弊案的可能,另一方面還用
的言辭博取同情。直到把這兩方面都渲染到極致,她才推出了最終的論斷。在她看來,洪遷這回明顯是被冤枉的。這場科舉並不存在任何問題,北方舉子技不如人,就將過錯栽贓到主考洪遷的身上。
作為這場科舉的受益者,南方舉子給予了堅定的支持。他們的成績都是靠真才實學拼出來的,自然不允許別人往自己的奮鬥成果上潑髒水。
演說進行到尾聲的時候,聞訊而來的北方舉子開始在附近叫罵。好在有維持秩序的官兵在,他們倒是沒敢衝上來直接動手。儘管只是用言語進行攻擊,但讀書人罵起人來語言簡直不能再惡毒,表現的彩程度遠在潑婦罵街之上。
見素問在發表演說,跑過來的幾個北方舉子把她當做了最先斥責的目標。什麼頭髮長見識短這一類的話,他們說起來簡直不要更練。
面對幾個北方舉子的挑釁,素問心中雖然惱怒,但表面還是保持了足夠的剋制。一群頭髮短見識更短的人,她才懶得與他們計較。若是真的跟這種人發生衝突,到頭來只能拉低她的身份和格調,說不定還會給這幾個北方舉子提供往上爬的機會。
面無表情的掃了幾個北方舉子一眼,素問就轉過頭來對眾多南方舉子說道:“諸位才子,像這樣口無遮攔的讀書人,難道不應該名落孫山嗎?”聽見她喊出的問題,在場眾位南方舉子不約而同的出聲給出肯定的回答。他們聲音整齊劃一,聽起來頗有氣勢。他們喊出了答案之後,還故意朝北方舉子投去鄙夷的眼神,那覺就像在看一群不學無術的無賴。
收到南方舉子的眼神,幾個挑釁的北方舉子被氣得不輕。他們自覺是科舉弊案的受害者,所以心中自然不會服氣。
伸手指著不遠處的南方舉子,一個模樣清瘦的北方舉子便滿臉不屑的高聲出言譏諷道:“得意什麼,不就是一群靠作弊上榜的偽君子。要是有真才實學的話,你們有本事跟我們來一場公平對決,看看誰更厲害?”聽了他的譏諷,南方舉子中馬上就有人反相譏道:“笑話,自己沒真才實學,就誣陷別人在科舉中作弊。沒本事就回去苦讀,在這裡叫囂算什麼?”見南方舉子反
相譏,北方舉子豈肯認輸,立即就高聲回擊道:“苦讀,你哪隻眼睛看到我們沒有苦讀了?問題是有你們這群作弊的偽君子在,苦讀又能怎麼樣?十年寒窗苦讀,不如一招主考看顧,天下公理何在?”面對北方舉子的嘲諷,南方舉子馬上就有人冷笑反擊道:“光憑主考看顧,就能上榜八成,你們覺得其他監考都是擺設?都是考過科舉的,就別揣著明白裝糊塗了。這一場科舉到底怎麼樣,你們心裡清楚。問問那些上次趕考過的,難道就真的比這場更公平?”被南方舉子如此一問,北方舉子一時間有些語
。聽參加過上次科舉的同窗說,科舉這一次明顯比上一次要清正廉潔的多。
腦海裡剛剛閃過這些念頭,北方舉子們就立刻將之扼殺在了搖籃裡。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現實,更不敢順著這一思路想下去。
這一次科舉比上一次清正廉潔,這怎麼可能?如果事實真是這樣的話,那豈不是說明他們技不如人?一想到這種可能,他們立刻就否定了腦海裡冒出的念頭。肯定是同窗錯了,被這群南方舉子矇蔽住了雙眼,才誤以為這一次比上一次清廉。
看見雙方舉子有繼續爭論下去的趨勢,素問心知必須打斷這個過程,否則必將會得沒完沒了,最後極容易導致局勢失控。
想到這裡,素問馬上就高聲呼籲道:“諸位才子,請牢記我們這次請願的目的。我們是為了捍衛正義,為了還洪先生一個清白,才一起聚集在這裡。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們萬不可被別人的挑釁亂了方寸,入了他們提前佈下的圈套。”(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