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百年河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自燕國收復中原以來,僅僅一年時間裡,黃河大小決口已達十餘處,兗司青冀等州各有郡縣受災。”
“上月司州刺史部上報,滎陽郡河水決堤入城,溺死民戶數百。”
“之前戰亂不休,胡虜竊據中原,哪裡懂得治水安民?以至於各地河堤年久失修,大河屢屢決口。如今換成燕國入主中原,百姓得享太平盛世,卻不能再任由洪水肆。”政事堂內,內閣大學士們剛剛坐下,就看到衛朔滿臉愁容的說著河患。
當初面對強大的胡虜衛朔都不曾發愁過,可眼下難以治的河患偏偏讓他如臨大敵。
衛朔不重視河患不成啊,河患與削平四方割據勢力不同,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面前,哪怕集中了全國人力物力,也沒有人敢拍著脯打包票。
來自現代的衛朔更是深知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將給兩岸百姓帶來多少沉重的災難,人類在自然偉力面前往往都是很渺小的,黃河問題困擾了華夏數千年。
“寡人深知治河比治國要難,但不管有多難,燕國都不能不正視這個難題。說實話我燕國收復中原才一年時間,卻已接到地方上有關河堤決口的奏報十餘件。”
“由此可見,中原河患已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而身為官府治理河患,保一方百姓安寧是我們的職責與使命。”有關治河一事衛朔確實想了很久,尤其最近秋汛上來之後,幾乎每月地方上都有黃河決口事件上報,雖說只是些小打小鬧,但已成為困擾中原經濟發展的桎梏。
當然了,衛朔有自知之明,他明白治河是個很專業的事,即便他知道河患與水利、環境等有關,但具體有什麼關係他可就摸不著頭腦了。
“諸位愛卿,關於如何治理黃河請大家暢所言!”
“大王,冰凍三尺非一之寒,自漢末以來,大河兩岸戰亂頻繁,河堤年久失修,更有喪心病狂的諸侯為贏取勝利,不顧百姓安危,挖掘河堤以洪水淹敵。”
“長此以往,河患頻發在所難免,一時之間恐難以有所改變。”內閣首輔裴嶷先是將河患頻發的原因簡單介紹一二,然後話音一轉道:“當然了,隨著燕國入主中原,治河一事肯定會成為後關注的重點。”
“臣以為當下做的是組織人手整理歷朝歷代之黃河水文資料,並派出官員調查沿岸情況,為後治河打下基礎。”
“再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還可借鑑歷代治河經驗,讓百姓不再受河水之患。”
“說起治河,其實早在前漢哀帝時,大臣賈讓總結了歷代治河經驗,提出治理黃河的系統見解,分為上、中、下三個方案,後世稱為《賈讓治河三策》。”
“哦?是嗎?哪不知是三策?”衛朔聞言頓時來了神。
“大王稍安勿躁,且讓臣一一道來。賈讓提出的治水基本思想是不與水爭地,他分別具體闡述了三個方案。上策是:開闢冀州西部一帶為蓄滯洪區,此策可從本上消除水患,唯一考慮的則是蓄滯洪區的移民安置問題。”
“然而與無底一般的修堤治河費用相比,安置移民費用幾乎可忽略不計。”聞言衛朔若有所思,且先不提賈讓此策有無
治河患的能力,單是賈讓能跳出圍追堵截的治河思想,從疏導上入手,已經算是很不錯啦。
“…中策是:開闢分洪河道下入漳河,並開渠建閘,以便引黃河水作灌溉之用。賈讓認為這樣做還有三個好處:其一,可發展淤灌,改良土壤;其二,可改種水稻,將產量提高五至十倍;其三,可以發展航運。”
“據賈讓估計,要實現這個方案,只需要花一年的修防費用就夠了。賈讓認為這個方案能興利除害,維持數百年。”如果說上策讓衛朔到驚豔,那麼中策一出則讓衛朔不得不
嘆古人不可小覷。
說實話如果不是裴嶷提起賈讓這個人,衛朔對這樣一個偉大的古代水利專家本一無所知。
很顯然賈讓意識到上策不太可能被上位者或官府接受,畢竟要遷徙大批民眾,而冀州向來是豪強遍野,誰知其中會牽扯到哪個大人物?難保不會讓上策半途而廢。
而這個中策相比而言就比較溫和,既不需要大動干戈遷徙百姓,又能變害為利,地方上與朝廷都能從中得利。
“哪不知下策是什麼?”衛朔迫不及待地問道。
“回大王,至於下策嘛,應該是歷朝歷代使用最為頻繁的治河辦法,連我燕國也在推行之中,那就是沿河加固堤防,維持河道現狀。”裴嶷話音一落,整個政事堂內頓時靜了下來,眾人用頗為憂慮的目光看著衛朔。而衛朔原本還笑的臉上,帶著些許尷尬之
。很顯然他也沒想到,賈讓的治河三策最後竟燒到自己身上。
不過,衛朔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摸摸鼻子自嘲道:“看來治河一事真是專業很強,不懂行的人冒然
手很有可能好心辦了壞事。原本我想著沿岸河堤年久失修,就想著先派人加固一下以防萬一。不料,在先賢眼中,整修河堤不過是歲修歲壞,往往會勞民傷財。”
“以前我等不知治河之法,如今有了賈讓寫的這《治河三策》為指導思想,再加上燕國強大的國力,還怕治不好這百年河患?”看到衛朔如此輕易就承認了自己在治河上的失誤,並勇於接受正確意見,在場眾人無不振奮不已。從這件事上也可看出來,衛朔的確是難得一遇的聖主明君,作為臣子能夠輔佐這樣的君上,不能不說是眾人的幸運。
衛朔想了一會兒總結道:“賈讓的《治河三策》各有利弊,我看接下來燕國治河將三種辦法綜合起來。首先自然是在下游開闢洩洪區,當然這個洩洪區要選在不宜耕種農作物的鹽鹼窪地上,並且四周用河堤圍起來,以增加蓄容洪水的能力。”
“大王這建議不錯,另外我們還可以引黃河入掘鯉澱、大陸澤等冀州內陸湖泊,發揮這些泊澱在防洪中的作用。”
“中下兩策也不能全部放棄,有些地方可變害為利,而有的關鍵區域比如京師洛陽,除了加固河堤以嚴防死守外,也沒其他什麼辦法了。”
“寡人希望大家明白,燕國要把治河當成一件百年工程來抓,不要想著三年、五年就能看到成效,至少要治水十年以上才有可能出成績。”
“除此之外,治河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監察總署要加強對治河費用的監督,防止有人乘機從中牟取暴利。”
“謹遵大王旨意,臣等這就著手組織人員開始治河。”衛朔提出了治河總體思路後,便將具體事務予內閣處理。
離開政事堂後,衛朔回到了王府後院,卻見裴穎兒眉頭緊皺,臉上滿是憂慮之。
衛朔輕輕上前,關心地問:“夫人這是怎麼啦?”
“呀?大王來了?!”裴穎兒忙起身相,待衛朔坐定,才輕聲道:“剛剛接到嶗山消息,張大叔病了,張家請了不少醫生,病情卻始終不見好轉。”
“什麼?大叔病了?什麼時候的事?我怎麼不知道?”見衛朔滿臉惶急之,裴穎兒忙安
道:“夫君莫急,是大叔不讓告訴您,他說您身為一國之主,每天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他不想因自己病情而耽誤國家大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