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浮生六劫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西瓜看書,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撲稜稜一隻鴿子落在籠子邊的平臺上,長途的飛行,讓它飢渴難耐,三兩步走到水盆邊沒命似的喝水。

過了片刻,陳二來到鴿子籠前點數,一眼就看見剛飛回來的鴿子。他連忙伸手入籠將鴿子撈出來。腿上綁著一小管子,陳二取出裡面藏著的字條,第一句話就是“三紅,速送海上。”陳二也不再看下去,小心將字條重新裝到管子裡,放到衣服裡貼心的口袋放好。

他走出屋子,拿起門前的釣竿和網具,收拾收拾,鎖上門,尋海邊去了。鄰居家小孩喊著:“二叔,二叔,帶上我去打魚。”陳二朝他笑笑:“今不行,海上起霧了,不能帶你去了。小魚兒乖,在家裡玩,一會打到螃蟹了給你送兩隻。”陳二走上堤壩,一艘小船系在岸邊的木樁上,他上船松纜,竹槁在水裡一撐,小船離開了陸地。陳二搖著櫓,船兒靈巧地閃入大霧之間。

不知道過了多久,陳二還是沒有找到要找的目標。上次已經接過一次頭了,明明就是在這裡附近。海上的大霧起的真不是時候。

陳二不敢再往東走,再走就要出到外海了,對對羅盤把船頭掉頭朝北。陳二搖著櫓,眼睛仔細搜尋著海面,可是兩丈之內什麼都看不清,四周一片寂靜,除了船頭與海。又走了一段,他低下頭看著羅盤。準備再度向西調頭。

突然小船好像撞到了礁石,框當停了下來。陳二抬頭一看,一艘碩大無比的戰艦充斥了整個視線,那船首足有三層樓那麼高。一面海上旭地旗子飄蕩在艏桅之上。遼東水師!

陳二鼓足勁朝上面喊道:“喂,船上有人嗎?”聲音在海上回蕩,彷彿這一聲叫喊破開霧,那濃濃的霧氣隨之消散。。靜靜的海面上一艘艘鉅艦現身,一艘,兩艘,三艘…陳二極目望去,桅杆如牆,看不到邊際。

夏至之是白晝最長的一天,來了第一波偵察地騎兵之後,燕軍後隊源源不斷出沒在紫金山南北山麓,京師東面各門全面告急。

與此同時,大內正發生著爭吵。平時溫文爾雅的卓敬此時滿臉通紅。腦門上青筋直,他死死盯著方孝儒:“方大人,到了這個時候了。你還唱什麼高調。燕軍攻城迫在眉睫,城中幾萬老弱殘兵如何能擋。皇上如果不趁現在出城哪裡還有機會。”方孝儒針鋒相對:“卓大人,你說的這叫什麼話,一國之君豈能臨陣脫逃。先不說應天城牆能守多久。皇上在京師可讓全城軍民人心穩定。一旦皇上西幸,京城民心崩潰,事必不可為。就算城破,國君死社稷也是千古芳。”最後一句話如銀針一般刺在朱允耳朵裡,他嘆了口氣窩在龍椅上,懶得攙合,國君死社稷。

卓敬一拍桌子:“迂腐!湖廣四川尚有兵馬十萬,遼王統領大軍威懾北平,雲南沐家也有兵數萬,如此局勢哪能談得上國君死社稷。”黃子澄黑著臉道:“皇上如何能做唐玄宗,唐玄宗面對的是外族,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天子,都可以號召天下討賊。可是燕逆是先皇地兒子,如果拱手將京城讓於他手,這朝廷被他佔著。皇上還去號召誰來討逆?”卓敬道:“黃大人,這如何能比,就算燕逆佔著京城,皇上仍是天子,他不過是僭越之人,天下忠君有德之士仍然會討伐之。”方孝儒冷哼一聲:“皇上仍在江北各鎮已經望風而降,如果皇上再把中樞拱手讓給燕逆,天下之心很難預料。”朱允厭惡地擺擺手:“諸位愛卿,不要再吵了,你們的意見朕都知道了。朕不會將皇爺爺付的山河拱手相讓。”卓敬還想說話,朱允擺手制止:“卓愛卿,你的心意我知道了,只是方大人說得也有道理。朕意已決,就留在京城吧。正說著,只聽書房門前有太監叫道:“皇上,皇上,不好啦,左都督徐增壽在殿前與十幾位大臣發生爭執,他們扭作一團。皇上!”朱允無名火起,他從案几之後霍地起身,騰騰幾步走到房門口,飛起一腳狠狠地踹在報信太監心口:“什麼敗家玩意,閉上你的爛嘴。”太監口吐鮮血,倒在門外著氣。朱允跨過他的身子,從門外當值的大漢將軍身上出一柄寶劍,朝大殿疾走而去。眾大臣連忙在後跟隨。

遠遠的就聽到監察御史魏冕的聲音:“徐二!你個三心兩意的二臣,你愧對乃父在天之靈。”接著又聽大理寺卿鄒謹怒罵:“那人是不是你地家人,他身上帶的是不是京師佈防圖,你不將此事說清楚休想脫身。”接著是一大群官員熙熙攘攘罵聲四起。

朱允走出大殿大喝一聲:“別吵啦!”殿下眾臣見是皇上,全部翻身倒地,三跪九叩。只見徐增壽官袍扯得亂七八糟,頭髮散亂,跟在眾人中跪下。

朱允怒氣衝衝罵道:“城外沒打進來,爾等倒要先打起來了。燕軍壓境爾等無一策可獻,但打起架來卻爭先恐後。要爾等何用?”當皇帝提著寶劍怒斥臣下的時候,誰也不敢說話,只要一說話說不準這劍砍地就是自己。朱允一步一步朝前走,眼睛掃視眾臣:“說啊,剛才不是振振有詞,現在怎麼沒有一個人吭聲?徐增壽,朕問你,他們剛才說的那些事情可是實情?”徐增壽不說話,朱允又跨上一步,舉起寶劍:“汝倒是說啊?我朱家祖孫二人對你家如何?汝為什麼要負朕。”每說一句話,朱允就跨上一步,說完,他已經走到眾臣面前,劍慢慢舉起,面對著徐增壽。

徐增壽還是一言不發,突然魏冕道:“請陛下下旨除掉這個不忠地二臣。”跟著跪在地上眾臣一同奏請。

朱允突然到身心疲憊,長嘆一聲,寶劍噹啷落地。他轉過身,緩緩朝殿旁甬道走去。身後眾臣叫喊著:“誅殺逆賊。”一片兵荒馬亂,最後是徐增壽一聲慘叫。戀戀不捨地掛在角樓之上,最後一抹陽光撒在金陵的大街小巷中,形成瑰麗地顏

金川門開,谷王朱穗、李景隆誠惶誠恐地站在門邊,他們的兵將跪在官道兩旁,兵器扔在面前。燕軍源源不斷地跑步入城,驕兵悍將本沒有看旁邊這些降人一眼。

整個城在混亂中沸騰,幾處火頭點燃,濃煙升空讓這種混亂的情緒增添了幾分悽慘;敗兵夾雜在百姓當中,朝城的西面,南面跑去,百姓們大包小包扶老攜幼,哭喊聲充盈著整個城市;燕軍的騎兵散落在京師的大街小巷中,追砍著四散的敗兵;一些老早知道情況的人,趕緊將黃紙貼在門外。

這座千古名城再度面臨生死攸關的大變。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