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說官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奇,上述五奇儘管十分離奇,但《西遊記》的作者,和千千萬萬個讀者並不以為奇。因為,按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理解,君臣關係—管你和尚不和尚,就該如此,就須如此,不如此,反而不合人倫,不合物理。

⑵透過“水滸”看皇權皇帝權威之大,可以決定人的一生榮辱。所謂一生榮辱,在皇帝那裡,也不過是一念之差。

《水滸傳》裡最有名的壞蛋是高俅。這高俅本是二子出身,又是個幫閒使壞的貨。書中說他: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只好刺槍使,最是踢得好腳。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後來發跡,便將那字去了“旁”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這高俅從小不幹好事,因為“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開封府裡告了一紙文狀,府尹把高俅斷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發放,東京城裡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不大易熬了回來,卻又沒人敢接,沒人敢惹。這樣一個東西,說起前程二字,一定會令鄉鄰左右笑掉大牙。但是不!任你天下多少好漢,得不到一星半點為國效力的機會,偏這高俅,不出幾年,便進身朝廷,而且坐上了大宋朝殿帥府的寶座。

為什麼如此?因為高俅會踢球,而後來的宋徽宗也好踢球,他們倆是“以球會友,一見鍾情”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便成了殿帥府的主人。只要皇帝看得上,不怕雞犬不升天。

⑶透過“三國”看皇權這還不算最典型的事例,因為宋徽宗既是亡國之君,高殿帥又是佞之臣。最典型的事例則是劉玄德三顧茅廬。

劉玄德三顧茅廬,決定了諸葛亮一生的命運。這說明,即使如諸葛亮這樣的英才,如沒有權力者,尤其最高權力者的賞識與信任,也將一事無成。劉備得孔明,叫做“如魚得水”孔明受知於劉備,叫做知遇之恩。

想當初,諸葛亮隱居在隆中的時候,雖然表面上心甘情願躬耕于田畝,但他的內心並不平靜,他的抱負是巨大的。惟其如此,他雖偏處於隆中田舍之地,還要與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相友善“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崔州平、徐元直、孟公威都是當時的名士。徐元直,即徐庶,還和劉備有一段往來。

“徐元直走馬薦諸葛”成為《三國演義》中一段名留千古的佳話。諸葛亮與三人友善,說他們三人如入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即可以成為統管一方的高級地方官吏。這三人問諸葛亮本人的志趣,他卻笑而不言。雖是笑而不言,卻又自比管仲、樂毅。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