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說官45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惜,演義的作者對曹營事並不冒,寫樂進也不十分用心。雖然依史書記載,樂進乃曹軍中五良將中的一員,但在演義裡,他卻是一個不大起眼的配角,甚至連使用什麼兵器,作者也未及仔細斟酌,一會兒讓他使槍,一會兒讓他用刀,一會兒是助戰有功,一會兒又中箭落馬。樂進、樂進,我為你鳴不平。

這些勇烈非常的戰鬥,雖然對於三國的興亡盛衰起不到決定的作用,但因為它們給讀者的印象太深了,所以一提到三國,馬上就會產生與這些彩場面相關的聯想,這正是《三國演義》寫戰爭場面的成功之處和得意之處。

主導這些戰鬥場面的,在蜀漢則首推關、張、趙、馬、黃,在吳國則以孫策、太史慈、周泰、甘寧最具風采,在曹魏一方,又以夏侯、典韋、許褚、張遼、徐晃、張、龐德、曹洪各有特。張遼屬大將之才,雖不以勇猛見長,亦不必以勇猛見長。典韋、許褚則十分烈,狂痴威猛,足稱一世之雄。張、龐德雖是二人物,可有一的本領和勇武。曹洪則以效死命於曹著稱,捨命救主,貴在一片忠心。夏侯表現的乃是一種超凡的勇氣,拔矢啖睛,雖非神武,自有神威。而在曹、劉、孫三方之外,還有一位呂布,雖然那人品實在令人厭惡,但論武力和勇力,都完全可以稱為《三國演義》中第一殺手。

戰爭並非只是衝殺,衝殺上面還有戰術,而且決定戰鬥勝負的主要的還是戰術。雖勇力不足,但戰術對頭就能獲勝。這不是說衝殺不重要,所謂兩軍相逢勇者勝,在一些關鍵的時刻,還就是需要衝殺,需要勇者以自己的有效衝殺扭轉戰局,決定勝負。但戰術不對,光有勇力則不能有所作為,更不能有大作為。因此,對戰術的描寫,就成為《三國演義》中特有的重點。

戰術多種多樣,以逸待勞是一種戰術,誘敵深入又是一種戰術,車輪大戰也是一種戰術,包抄後路還是一種戰術。戰術千變萬化,虛虛實實,明明暗暗,忽前忽後,且奇且正。有些戰術,不經惡戰不能獲勝,如背水作戰,置之死地而後生;有些戰術,則不傷一兵一卒便令敵人聞風而逃,其中尤以趙子龍偃旗息鼓以待強敵,寫得最有膽識;諸葛亮漢水疑兵,寫得最有風采。《三國演義》第72回寫道,曹既親率大軍來漢水紮寨,趙雲恐孤軍難立,退於漢水之西,兩軍隔水相拒。於是玄德孔明來到前線觀察敵軍態勢—孔明見漢水上頭,有一帶土山,可伏千多人,乃回到營中,喚趙雲分付:“汝可引五百人,皆帶鼓角,伏於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黃昏,只聽我營中炮響,炮響一番,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戰。”子龍受計去了,孔明卻在高山上暗窺。次,曹兵到來搦戰,蜀營中一人不出,弓弩亦都不發。曹兵自回。當夜更深,孔明見曹營燈火方息,軍士歇定,遂放號炮。子龍聽得,令鼓角齊鳴。曹兵驚慌,只疑劫寨,及至出營,不見一軍。方才回營歇,號炮又響,鼓角又鳴,吶喊震地,山谷應聲。曹兵徹夜不安。一連三夜,如此驚疑,心怯,拔寨退三十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