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說官36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想當初與張繡作戰,曹沒佔到便宜,幫助張繡最有力的是他的謀士賈詡。這賈詡足智多謀,讓曹吃了不少苦頭。後來賈詡隨張繡降了曹,同樣受到重用,或者說更受重用。

《三國演義》第68回中有這樣一段故事:建安二十一年夏五月,群臣表奏獻帝,頌魏公曹功德“極天際地,伊周莫及,宜進爵為王”

於鄴郡蓋魏王宮,議立世子。

史載曹共有25個兒子,但有資格立為世子的,只有卞氏所生的3個兒子,即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曹彰是員虎將“少善御,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險阻”因為鬍子生得淺,被曹呼為黃鬚兒。曹曾問兒子們的志向,獨他回答:“好為將。”曹問他:“怎麼為將呢?”他回答:“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於是曹大笑。雖然大笑,內心是不贊成這個兒子的了。所以世子的位置,與他無涉。倒是三子曹植,秉賦極高,才俊風,為曹寵愛。曹、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史稱三曹,文章冠於天下。若論才氣之高,詩文之妙,不要說曹丕,連曹恐怕都不是曹植的對手。於是世子之位,便有了爭議。偏這曹丕,雖然文才比不過兄弟,但論心計二字,卻又要高出曹植未止於三等了。《三國演義》中所講,曹丕所求助的人中,頭一個就是賈詡。

為世子之位而求賈詡,可知賈詡在曹氏集團中必然有相當的地位,而且,他找賈詡算是沒有找錯人,賈詡果真實實在在幫助了他。

詡教如此如此,自是但凡出征,諸子送行,曹植乃稱述功德,發言成章。惟曹丕辭父,只是涕而拜,左右皆傷。於是疑植乖巧,誠心不及丕也。丕又使人買囑近侍,皆言丕之德。立後嗣,躊躇不定,乃問賈詡曰:“孤立後嗣,當立誰?”賈詡不答。問其故。詡曰:“正有所思,故不能即答耳。”曰:“何所思?”詡對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大笑,遂立長子曹丕為王世子。

這描寫是太過戲劇了,然而,說起來,卻又有趣。查一查《三國志》賈詡傳,知道這是史有其載的。而且,獨賈詡與荀、荀攸合傳,可知賈詡的地位,在曹魏時代,確實非同尋常。

愛惜人才,但不姑息他們的行為,而且惟法是依,獎罰分明。這一點,也是他帝王之氣的表現,既與孫權不同,更與劉備不同。孫權用人,有時會姑息這人的錯誤,有罪不罰,以此示寵。劉備愛才,有時到是非不明、情大於法的地步,這一點,在《三國演義》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劉備一生,最倚重的雖是孔明,最親近的卻是關、張,尤其是關羽。然而,論對蜀漢的貢獻,關羽確實功勞不多,過失不小。佔據荊州的功勞,在於孫、劉聯盟,這不用說了。奪取西川的功勞,也與關羽無關,立下大功的乃是黃忠、馬超、張飛、魏延和孔明、法正、龐統這些將軍謀臣。關雲長的功勞,似乎主要是道義方面的,如過五關斬六將之類。而他在華容道義釋曹,這義字就值得研究。這與其說是對劉備的義,不如說是對曹的義,與其說是對曹的義,又不如說是對他本人的義。關羽得到義名,卻為劉備放走了大敵。這原本是絕對不能原諒的。試問,如果夏侯、曹仁幹了這樣的事,曹能容忍嗎?如果周瑜、魯肅幹了這樣的事,孫權能容忍嗎?他們不能忍,但劉備能忍,而且對此渾不在意,孔明要行軍法,他還要一勸再勸,一直到關雲長如沒事人一樣方才了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