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節:說官3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曹的不凡之處在於,他處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不僅提出惟才是舉的用人標準,而且既能言之,又能行之。曹
的成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曹實行惟才是舉的政策,因而他手下謀士最多,猛將也最多。一些極為有名的文臣武將,如荀、賈詡、張遼、張、徐晃、許褚、龐德,原先都不是他的屬下。然而,這些名將與謀士在別的地方,無所作為,到了他這裡,就有了英雄用武之地。
我們讀《三國演義》,總是覺曹
一方兵多而將廣;孫吳一方,常常處於守勢;而劉備一方,數來數去,只是那幾員大將,初時只是關、張,後來有了趙雲,再後來有了馬超、黃忠。雖經作者極力渲染,不免總有大樹孤零、捉襟見肘之
。曹
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你有關羽,他有曹仁,你有呂蒙,他有張遼,你有張飛,他有張,你有馬超,他有許褚,你有周泰,他有典韋,你有甘寧,他有徐晃—總而言之,是你有來言,他有去語,言來語去,讓你佔不到上風。
雖然《三國演義》曾借禰衡之口,大罵天地雖闊,曹瞞手下無人。曹不同意這看法,他說:“荀、荀攸、郭嘉、程昱,機深智遠,雖蕭何、陳平不及也。張遼、許褚、李典、樂進,勇不可當,雖岑彭、馬武不及也。呂虔、滿寵為從事,于
、徐晃為先鋒;夏侯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間福將。”安能謂天下無人?
曹愛才,能得死士。雖然曹
、劉備都曾打過敗仗,都有倉皇逃命的時節,但看《三國演義》,總不免給人這樣的印象:每每劉玄德逃命之時,身邊的那幾員天下聞名的勇將,總是不在身邊,不是保護婦小去也,就是別有公幹去了。而曹
亦多有敗時,每到生死攸關的時刻,便有身邊的大將捨命相救。其中最為動人的情節,莫過於昔
勇追董卓之時,因為兵少勢孤,被呂布打敗,單人獨騎逃跑,馬又受傷,人又中箭,真個是死神只在頭上飛舞。當此萬分緊急之時“只見一將飛馬而來,揮刀砍死兩個步軍”曹
看時,卻是曹洪。此時曹洪雖到,而險情猶在,曹
身上有傷,
下無馬,於是便對曹洪說:我死在這個地方了,賢弟你快走吧!曹洪說,請您上馬,我願意步行保護您。曹
說,如果賊兵追來,你會怎麼樣呢?曹洪道:“天下可無洪,不可無公!”曹洪以死挽救了曹
,在他心目中,他的價值和曹
的價值不能相提並論。
曹一生得敢死之士相助,未止曹洪一人,除許褚、典韋外,還有夏侯、夏侯淵、徐晃和龐德等。
這幾位不怕死的將軍中,龐德是一員降將。其實,曹手下,降將甚多。史書上稱張遼、徐晃、于
、樂進、張為曹軍中五良將,而這五良將中,即有三位屬於降將。曹
接受降將,而且因才錄用,敢於放手使用他們,從而使自己的人才隊伍越來越大。但比較起來,這龐德總有些特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