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機真藏論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脈之大要,天下至數,五脈變,揆度奇恆,道在於一,神轉不回,回則不轉,乃失其機,至數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藏府,每旦讀之,名曰玉機。五藏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一夜五分之,此所以佔死生之早暮也。

黃帝曰:五藏相通,移皆有次,五藏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若六,傳五藏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風者百病之長也,今風寒客於人,使人毫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也;或痺不仁腫痛,當是之時,可湯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於肺,名曰肺痺,發欬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當此之時,可灸可藥。弗治,滿十,法當死。腎因傳之心,心即復反傳而行之肺,發寒熱,法當三歲死,此病之次也。

然其卒發者,不必治於傳,或其傳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變,及其傳化。傳,乘之名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氣滿,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藏脈見,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氣滿,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藏見,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氣滿,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破(月囷),真藏見,十月之內死。大骨枯槁,大陷下,肩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藏來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藏,乃予之期。大骨枯槁,大陷下,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月囷)脫,目匡陷,真藏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

急虛身中卒至,五藏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如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不脫,真藏雖不見,猶死也。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青白不澤,折,乃死。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赤黑不澤,折,乃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羽中人膚,白赤不澤,折,乃死。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闢辟然,黑黃不澤,折,乃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黃青不澤,折,乃死。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黃帝曰:見真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故五藏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故氣勝者,氣衰也,故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藏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藏也,故曰死。

帝曰:善。

黃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氣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澤以浮,謂之易己;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取之以時。形氣相失,謂之難治;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所謂逆四時者,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未有藏形,於夏而脈沉澀,秋冬而脈浮大,名曰逆四時也。

病熱脈靜,洩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黃帝曰:餘聞虛實以決死生,願聞其情。

岐伯曰:五實死,五虛死。

帝曰:願聞五實五虛。

岐伯曰: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洩利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

帝曰:其時有生者,何也。

岐伯曰:漿粥入胃,洩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譯文黃帝問道:時的脈象如弦,怎樣才算弦?

岐伯回答說:脈主應肝臟,屬東方之木。在這個季節裡,萬物開始生長,因此脈氣來時,軟弱輕虛而滑,端直而長,所以叫做弦,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應指實而有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來不實而微弱,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裡。

黃帝道:脈太過與不及,發生的病變怎樣?

岐伯說:太過會使人記憶力衰退,神恍惚,頭昏而兩目視物眩轉,而發生巔頂疾病;其不及會使人部作痛,牽連背部,往下則兩側脅助部位脹滿。

黃帝道:講得對!夏時的脈象如鉤,怎樣才算鉤?

岐伯說:夏脈主應心臟,屬南方之火,在這個季節裡,萬物生長茂盛,因此脈氣來時充盛,去時輕微,猶如鉤之形象,所以叫做鉤脈,假如違反了這種現象,就是病脈。

黃帝道:怎樣才稱反呢?

岐伯說:其脈氣來盛去亦盛,這叫做太過,主病在外;如脈氣來時不盛,去時反充盛有餘,這叫做不及,主病在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