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紅樓077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寶玉找來了他的外國朋友,他答應把寶玉引到洋人的部隊裡去,而且寶玉曾經飛鴿傳書給我說洋人的確有不軌之心,他們儲藏了很多火藥和洋搶準備攻打中國以備不時之需,後來皇帝漸漸地也發現了洋人的陰謀,可是他沒辦法,他恨自己染上了毒癮現在反而把自己搞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身體也越發不好了,連路都走不穩,溫太醫說他沒幾個月好活了,皇帝這個時候醒悟實在太晚了,在這個關鍵時刻他居然一點忙都幫不上還要我們給他擦股。
“皇上,你安心在這裡躺著吧,千萬別再起來了,萬一又發病了就不好了,我把御醫安排在隔壁,有什麼事叫一聲就來了。”我恭敬有禮地對著皇上說。
“對不起,玉兒,都是朕連累了你們,查爾良的野心朕竟然沒看出來,直到前幾天,他竟然敢出言不遜,忤逆犯上,在朕最困難的時候也只有玉兒還在朕的身邊,德妃還有朕的妃子聽說朕得了怪病都離朕而去,也只有玉兒還能來看朕一眼,朕死而無憾了。”他一閉眼,滴滴淚珠落在了我的手心上,滾燙滾燙的淚水,看得人不由得心生憐憫,你能怪誰?還不是自己惹的事?
“好了,別說這些了,身體養好要緊,我先走了。”
“別走,玉兒,朕知道你還在怪朕,朕知道錯了,朕不奢望你能原諒朕,朕只希望你能多陪陪朕。”他緊緊地抓住我的手說,“你知道朕的時不多了。”我連忙下意識地用手堵住他的嘴說:“別說這種喪氣的話,你一定會好起來的。”心軟是我最大的
病,他一說我就留下來伺候他了,唉!
夜晚,晚風輕拂,輕輕的吹動著窗簾,星空上的明月很是耀眼,那看似小巧的星星也鑲嵌在旁邊。在這樣的夜晚,可以暫時不去想那些令人憂傷煩惱的事情,可以靜靜的一邊品著香茶或是咖啡觀賞著這夜晚的天空。
風還在輕輕的吹著,看天空時間似乎已經很晚了,可自己還不想休息,因為我眷戀著這夜晚的天空,看著它,自己似乎覺到心靈被淨化了,整個人
到好輕鬆好輕鬆。
“好一對間諜情深的夫啊,可惜你們活不長了。”我還以為是誰,原來是查爾良在詛咒我們。
“我們一定會把你們趕出中國的。”我的音量比剛才說話時提高了一倍多。
“東亞病夫還有這個能力嗎?要不是看在這個皇帝已經奄奄一息了,我早就把他趕出皇宮了。”
“你!”太過分了!這個洋人竟然可以這麼囂張!
“我就讓他做幾天的皇帝也無妨,你們中國不是有句老話叫什麼,兔死狗烹!我現在正準備好好得打算吃上一頓兔子呢!哈哈!”洋人仰天大笑,真夠諷刺的。
是不是每個洋人都和查爾良一樣喪心病狂阿?他要是想侵佔中國直接攻打進來不就行了,為什麼要處心積慮得安排那麼多的陰謀詭計?他是想自己一個人當皇帝嗎?如今的皇帝只是他的傀儡,而他做皇帝便指可待了?
一個外國人也配當中國的皇帝,全國的百姓怎麼可能認同呢,如果我們聯合八賢王再聚集天下武林之人共同反他是不是能成功呢?八賢王深得人心,只要煽動百姓們起義造反還怕趕不走洋人嗎?
我和熹姐姐也商量過了,她也覺得這個方法可行的,而且皇帝也有以前的老臣幫著他,聯絡下忠心的大臣們這樣或許形勢會變得好轉起來,寶玉每天都和我彙報洋人那裡的情況,只要每天掌握住他們的動靜,我們就可以更快得推倒他們了。
恐怕也沒那麼簡單的,他們應該在我們這裡也安了他們的人吧?
這樣的時期讓我想起了光緒年間,那個時候也發生了政變只是沒有像現在的時局這樣緊張。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1908年11月14
)傍晚,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載湉在被囚
的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駕崩。他死後的第二天下午,掌握了他一生一世的慈禧太后也在中南海儀鸞殿去世。兩位冤家似的人物死的事件竟然如此相近,是巧合,還是另有內幕?由於光緒帝生前曾遭到慈禧太后的囚
和折磨。於是人們對於光緒皇帝究竟是怎麼死的議論紛紛,提出各種各樣的說法。
據說慈禧太后臨死前不久,神志仍然十分清醒。曾接受軍機大臣張之的建議,連發幾道上諭。立攝政王載灃之子傅儀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封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當天,慈禧太后便開始發病。第二天,光緒皇帝便於酉刻崩於瀛臺之涵元殿。慈禧太后便又下諭:“溥儀承繼毅皇帝為嗣,並兼承大行皇帝祧”由於“嗣皇帝尚在沖齡,正宜專心典學,著攝政王載灃為監國。所有軍國政事悉秉予之訓示,裁度施行。”諭旨發出去不久慈禧太后便歸天了。由於她和光緒皇帝的死期如此相近,光緒死前後慈禧又作了關於儲君的安排。所以人們便開始懷疑光緒皇帝先於慈禧太后一天猝死並不是歷史的巧合。而是慈禧在臨死之前,自知自己將要不行了,害怕光緒帝在她死會重掌朝政。於是,便令下詔安排好嗣君後,派人將光緒帝害死。在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以及徐珂編寫的《清稗類鈔》中就是持這種觀點。光緒皇帝從小就在慈禧的
威下長大。據《滿清野史記載》:光緒雖然是九五之尊,但整天吃的也是一些“久
乾冷”的饌品,有些食物甚至都“半已腐臭。”有時候光緒皇帝想要御膳房換一些可口的飯菜,慈禧就“輒以儉德責之”光緒長大之後,也沒有什麼自由,雖然名義上是個皇帝,但實際上朝政都把持在慈禧太后的手中,自己
本不能做主。甲午戰爭之後,光緒皇帝在親信大臣的支持下具有了一定了實力,於是宮廷之中便出現了所謂的“帝黨”和“後黨”之爭。戊戌變法時期,兩黨之間的矛盾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後來,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囚
了光緒皇帝,罷黜了支持光緒皇帝的官員。自己重新獨攬起朝廷大權。此後,慈禧太后一度想廢掉被囚的光緒皇帝,連繼位的人選都選好了,只因為外國人不支持。慈禧太后怕引起外國干涉才將此事作罷。但對被囚
的光緒皇帝她則是百般凌辱折磨,致使光緒的健康狀況極度惡化。1908年,慈禧太后病倒,據說光緒皇帝聽說了慈禧的病訊之後,還曾面
喜
。這件事情很快傳到了慈禧的耳朵中,慈禧害怕自己一死,光緒就會掌權報復自己,於是便想辦法害死了他。至於,慈禧到底是如何害死光緒的,歷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著名的歷史學家啟功所說。說慈禧用下了毒的酸
毒死了光緒。據啟功先生說,他的曾祖當時為禮部尚書時。作為主管禮儀、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員,在西太后臨終前他要晝夜守候在她下榻的樂壽堂外。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從病危到彌留的時間拉得比較長。就在宣佈西太后臨死前,啟功先生的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著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出於職責,他就問這個太監端的是什麼,太監回答說:“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
“塌喇”在滿語中的酸的意思。光緒在中南海的瀛臺,之前也從沒聽說過他有什麼急症大病。但送後不久,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就向太醫院宣佈光緒皇帝駕崩的訊息。隨後,這邊就傳出慈禧太后去世的消息。由此,後人推測,一定是慈禧太后命人在那碗“塌喇”裡下了毒,毒死了光緒。此外據一位名叫屈桂庭的醫生說,他過去曾親自為光緒帝治過病。他說在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十八
最後一次進宮為光緒帝診病時,發現光緒帝本已逐漸好轉的病情卻突然惡化,在
上亂滾,大叫肚痛。三天之後,光緒帝就去世了。這就更加證明了光緒有可能使被慈禧太后等人毒死的另外,還有一種說法說,不是慈禧而是李蓮英害死了光緒。據《清室外記》記載:“皇帝賓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人無由詳知,惟藏於李蓮英輩之心中。關於太后、皇帝同時而崩,北京城中,言人人殊,然
查其原因,則實毫無線索。但
處憂城之中帝,一旦再
大柄,自為李蓮英輩之不利。可以斷言,當
頤和園中之事,或為太后所不及知者。據當時目擊者論之,此亦情勢所可有。”也就是說慈禧太后的親信太監李蓮英等人,平
裡狗仗主勢,經常中傷和作
光緒帝。他們怕在西太后死後光緒再
權柄,會不利於他們,所以就先下手為強,在西太后將死之前,先將光緒帝害死。這一說法同時為英國人普蘭德所著的《慈禧外傳》和德齡的所寫的《瀛臺泣血記》等書所認同。德齡以親生的經歷認定光緒皇帝就是被李蓮英害死的。她的書中寫道:“李蓮英眼看太后的壽命已經不久,自己的靠山,快要發生問題了,便暗自著急起來。他想與其待光緒掌了權和自己算帳,不如讓自己先下手的好。經過幾度籌思,他的毒計便決定了。”近來奴婢聽許多人說,萬歲爺的身子很不好“…”奴婢願意瞧瞧他看,或者可以使他的身體好起來。
“…就在李蓮英說過這一番話的第二天,光緒便好端端地也害起很厲害的病來。…只有光緒自己心裡是明白的,他料定必是給李蓮英在飲食裡下了毒,存心要謀殺他。”光緒皇帝的其父為宣宗(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為文宗(咸豐帝)獨子,又早死無後,慈禧太后便立和自己血緣最近的愛新覺羅載湉為帝。四歲登基,由慈禧、慈安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至19歲親政,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後,載湉逐漸在建立了以翁同和、汪鳴鑾、孫家鼐、文廷式、志銳等為骨幹的帝黨,與慈禧太后爭奪政治實權。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翌年簽定《中法新約》。光緒十四年(1888年)大婚,翌年親政。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但國家積弱與內鬥嚴重而戰敗,被迫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自此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於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當權保守派的反對。1898年8、9月間,由於兩派鬥爭烈,坊間盛傳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閱兵”廢弒光緒帝的陰謀。光緒載湉打算以親自提拔的候補侍郎袁世凱發兵,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慈禧親信),圍頤和園(慈禧所居),但袁告密榮祿,令戊戌政變失敗,從此光緒帝被慈禧幽
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臺,對外則宣佈光緒帝生病,由太后訓政。從戊戌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
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起,到政變發生的八月六
為止(西曆6月11
至9月21
),整個變法維新曆時不過103天,故稱百
維新。
鎮壓維新之後,慈禧太后廢除光緒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慈禧太后新挑選的大阿哥浦俊入宮,是為己亥建儲,但未獲得各國公使認可。浦俊之父載漪等權貴利用剛剛興起的義和團排洋情緒,招引義和團進京,發生動亂,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至西安,並殺害珍妃。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庚子賠款)後才回北京。
此後處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軟。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推動改革,此為清末新政(或稱庚子新政)。光緒皇帝於1908年秋逝於瀛臺,享年三十八歲。1909年(宣統元年)葬入中國最後一座帝陵——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
我就怕我們的結局會像光緒年間那般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