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松風閣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予今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餘
,因得備悉其變態。蓋閣後之峰,獨高於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當
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離衤徒蜿蜒,轇轕徘徊,影落簷瓦,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有聲,如吹壎,如過雨,又如水
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予以問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淨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亡耳。”予曰:“然則上人以是而名其閣,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留閣上又三
,乃歸。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
記。題記:這是作者寫的兩篇《松風閣記》之一。松風閣以松、風得名,本文所記,描繪了峰巔之松的形狀、動態、
彩、聲響,作者連用了六個比喻,生動、詳細地描摹了風聲和松濤奏出的一曲
響樂。風的音質、節奏、力度及其變化都形象而真切地表現出來。最後作者從松風閣的命名,批駁了佛教教義的虛妄,輕俏而富有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