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遊齊雲山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環休寧縣山皆平遠,不足以當大觀,出縣西二十里,至白嶽嶺山始高,峰始奇。石路盤迴如線,遊者肩輿緣梯而升,至以雙絙曳前後,其甚處輒下,行拊背,或行不能步。自白嶽西南行五里至桃源嶺,重巖夾峙,上結小屋以臨風,曰“中和亭”立亭心下視,已數百仞,田田茅屋,秩秩如畫。亭下二巨石蹲伏,黛黑,中有白質成突晴,曰石鱉塢。塢旁大壑深不得其底,但聞水聲濺濺出樹間,曰“桃花澗”循澗南行裡餘至獨聳巖,蒼然峭壁,橫截一山,近西乃有石罅,方廣若門,蓋天造以通遊者。門首石楠一株,其大數圍,四顧門下諸石,如伏犀馴象,不可狎玩。入石門,東南聯巖如城,懸石四覆,勢
飛墜,其一曰彌陀巖,巖屋不逾丈;第二曰觀音巖,視彌陀稍劣。前一石,
正綠,昂喙而嚲尾,曰鸚鵡石;第三
羅漢
,稍加大焉。二石龍循
門旁出,鱗骨隱隱,蹴之,疑為石子所砌,諦視之,石
相粘,複意其為真龍也。
深二十餘里,束炬東出,可抵縣之蘭溪渡,然愈入愈狹,莫敢為之導者;第四曰龍王巖,視觀音加劣。巖上飛泉灑灑,落巖下如雨,四時不竭,曰珍珠簾。瀦水沸散於西澗,曰龍池泉。西山獻有虎跡,如泥淖所印者,曰黑虎嶺。黑虎西行,折南里餘至車谼南二里餘至玄武觀後,一山突起如屏,倚天正立,所謂齊雲巖也。古松數十,夭矯如虯龍,皆數百年物。觀左一峰曰石鼓,右一峰曰石鍾,夾屏兩峰曰輦輅,皆以其形名。觀前溪水如帶,委蛇而東,為石橋以度。南直觀門數百步,一峰
前,拔出莽蒼中,不與群山相屬,曰香爐峰。橋西數百步,高巖中斷,一小峰離立澗下,曰捨身崖。巖西二里餘,五峰差列,如群仙冠珮下天際,以向齊雲,曰五老峰。西北聞有沉香
,人跡罕至,草木蒙翳,時有蛇虎潛其中,不能往也。遊者始入,率以白嶽高;至桃源,白嶽已在其下;至車谼,則桃源又下;至齊雲,則車谼益下。蓋於此可以見天之高,地之迥,杳不知身之在何境也。題記:環縣諸山的“平遠無奇”正是勝景層出不窮的白嶽嶺的反襯。作者對山中眾多勝蹟,如石鱉塢、鸚鵡石、獨聳巖、石龍、珍珠簾等,雖不過隨手點染,著墨不多,卻各具特
。這不僅由於作者遣詞造句簡潔明瞭,而且由於他善於抓住景物的特徵繪形繪
,如鸚鵡石的
綠,昂喙而嚲尾,五老峰的五峰差列,如群仙冠珮下凡等。而石龍的描繪,由於熔鑄了作者的考察動作和懷疑心理,更是神似亂真。結尾給人哲理的啟示:天高地迥,探索不止,勝境不盡。作者簡介:程
政(約1445-1499),字克勤,休寧(今屬安徽)人。明代文學家。成化進士,直講東宮,官至禮部右待郎。學問淵博,文與李東陽齊名。有《宋遺民錄》、《篁墩集》;編有《明文衡》、《新安文獻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