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靈巖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靈巖一名硯石,《越絕書》雲:“吳人於硯石山作館娃宮”即其處也。山有吳王井。一圓井,
池也;一八角井,月池也。周遭石光如鏡,細膩無駁蝕。有泉常清,瑩晶可愛。所謂銀
素綆,已不知化為何物?其間摯軍持。瓶缽而至者,僅僅一二山僧,出沒於衰草寒煙之中而已矣,悲哉!有池曰硯池,旱歲不竭,或曰即玩華池也。登琴臺,見太湖請山,如百千螺髻,出沒銀濤中,亦區內絕景。山上舊有響堞廊,盈谷皆松,而廊下松最盛。每衝飆至,聲若飛濤。餘笑謂僧曰:“此美人環佩欽釧聲,若受具戒乎?宜避去。”僧瞪目不知所謂。石上有西施履跡,餘命小奚以袖拂之,奚皆徘徊
動。碧意相鉤,宛然石鶘中,雖復鐵石作肝,能不魂銷心死?
之於人,甚矣哉!山仄有西施
,
中石貌甚
醜,不兔唐突。或雲:石室,吳王所以國範蠢也。僧為餘言其下窪處為東西畫船湖,吳王與西施泛舟之所。採香徑在山前十里,望之若在山足,其直如箭。吳官美人種香處也。山下有石,可為硯。其
深紫,佳者殆不減歙溪。米氏《硯史》雲:“萑村石理
,發墨不摻”即此石也。山之得名,蓋以此。然在今繭伐殆尺,石亦無復佳者矣。嗟乎!山河綿邈,粉黛若新。椒華沉彩,竟虛待月之廉;誇骨埋香,誰作雙鸞之霧?既已化為灰塵白楊青草矣。百世之後,幽人逸士,猶傷寂寞之香跌,斷腸虛無之畫履,蚓夫看花長洲、擁翠白玉之
者,其情景當何如哉?夫齊國有不嫁之姊妹,仲父雲:“無害霸”;蜀官無傾國之美人,劉禪竟為俘虜。亡國之罪,豈獨在
?向使庫有湛盧之藏,
無鷗夷之恨,越雖進百西施,何益哉?題記:這是一篇融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的小品,它優美
暢,讀來
人肺腑。館娃宮、吳王井、玩華池、琴臺、響堞廊、美人環佩釵釧聲、西施履跡、西施
、採香徑,瑩晶可愛之常清泉、旱歲不竭之硯池。吳王國范蠡之石室、吳王與西施泛舟之東西畫船湖…種種景物,無不是吳王與西施的陳跡,而今天的靈告,僅有一二山僧出沒於衰草寒煙中。作者在寫景的同時,溶進了濃重懷古的情思,無限
慨。
之於人,甚矣哉!文章最後議論:然齊有不嫁之姊妹而不害霸業,蜀無傾國之美人不免亡國。向使庫有湛盧之藏,
無鷗夷之恨,越雖進百西施,吳其亡乎?嗚呼!
“亡國之罪,豈獨在?”實在發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