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人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葉昆吾主動,蘇文有意,雙方的合作談判非常順利。
葉昆吾回去後,矩陣就有相關部門的熱門過來找蘇文商談合作條件,只是兩天功夫,雙方就敲定相關條件,把合約給簽了。
蘇文雖然盡力為自己爭取利益,不過當對方把王忘最新簽訂的合約一拿出來,他就無話可說了。
現階段來說,葉昆吾肯給他王忘一樣的條件,可以說是把他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看看那個部門經理的眼神與語氣就知道了,他對於總經理給蘇文開出的條件顯得大為吃驚,不住地說按常理是不會有這樣的優待,畢竟他蘇文還沒有達到王忘的那一個級別帝國各大戲劇獎項的得主,皇家文學獎提名人,這些套在王忘身上的頭銜光環實在太亮太耀眼,不是尋常人可以企及的,哪怕蘇文現在鼓搗出偌大的聲勢,也斷斷無法與在華夏文壇經營了幾十年威望的王忘相提並論。
蘇文也算有自知之明,就算他有再高的志氣與理想,也知道飯要一口口地吃,路要一步步地走,面對這與王忘一樣的合約條件,他連多說一句話的餘地都沒有。
出版版稅百分之十五,劇院票房的百分之一,影視利潤的百分之二,遊戲收益百分之二。
這些數據,據說已經是矩陣文化公司可以開出的最高條件了。
蘇文就算不信,也只有接受的份,一邊無奈的同時,又一邊慨,如果他旗下的
秋出版社有著全國渠道的話,他就不必給矩陣文化公司分走一大塊利益了。
別的不說。版稅百分之十五絕對不是文化公司能給作者提供的最高版稅,蘇文上網查過資料,有傳聞說矩陣、方圓兩家公司為了獲得王天明的新書版權。開出了百分之二十多的版稅條件!
百分之二十是什麼概念,如果除去碼洋成本的話。印刷、運輸、渠道等等成本除去之後,文化公司出版一本書的利潤,估計都沒有定價的半分之二十了。
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給大頭王天明那樣等級的作者,寧願自己少賺一點。
這是什麼概念啊!
當然,王天明只有一個,既有商業價值,又有文藝價值。能平衡兩者的作家,全華夏一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而王天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要說地位與人氣,蘇文與王天明等人相比,不知道還有幾條街的距離!
他不是沒有想過把《雷雨》給
秋出版社,那怎麼說都是自己的產業,然而他非常清醒地認識到那是不妥的。
秋出版社現階段的能力拘囿在一個行省之地,沒有全國發行的能力,鋪貨渠道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把《雷雨》
到他們手中。撐死就五百萬冊的銷量,這還是要利用他蘇文現階段的人氣炒作才有的結果。
而給矩陣呢?
按葉昆吾的說法,既然給了蘇文和王忘一個等級的待遇。市場資源對他肯定有所傾斜,《雷雨》質量不差,如今口碑爆棚,到時候找幾個和王忘差不多級別的作家來說幾句好話,推薦一下,加上矩陣的發行渠道,一千萬冊的銷量只是小意思,兩千萬也不是沒有可能。
如今的市場,劇本雖然還是主。然而卻被漸漸拉開了距離,一本戲劇。一本,如果都同一個級別的話。前者要比後者的銷量差不少了。像王天明那樣的家,他的可以動輒幾千萬銷量,如果年月漸長,積累起來,說不定過億都有可能。
然而戲劇兩三千萬已經是頂級的銷量了,要想再高,那就不知道要等到什麼猴年馬月才能積累足夠。
兩千萬是一個分水嶺,是一個暢銷作家和一個文學大師的區別。
葉昆吾說《雷雨》的目標定在兩千萬,那說明他已經非常看重蘇文了。
兩千萬和五百萬,傻瓜都懂得怎麼算其中的差別,蘇文現在主要是要刷聲望,他不願意把時間費在
秋出版社之上,哪怕這個出版社是他的產業,他也要先通過其他有利渠道把自己發展起來。
這是當初矩陣東廣分公司不願意合作之後,蘇文不單拒絕方承世,還拒絕了李秀穎要求合作的建議。
如今矩陣重啟這話題,又有總經理出面,蘇文順水推舟,賣了他一個面子。
他心中的野望就是,利用別人的資源發展自己,等哪一天他真正有了王忘的威望與名氣,甚至有了王天明一樣的地位,合作什麼的,就不由別人說話了,而是由他做主!
到時候,才是他真正把秋出版社發展壯大的時機,自己做老闆,做自己的主人,而不用看人家的眼
!
之前秦虹與蘇文提過,說大導演馮天要把《雷雨》拍成電影,現在這戲劇的影視版權由矩陣代理,蘇文提醒秦虹,讓她轉告馮天,直接和矩陣公司談就行了。
他還是那個鳥樣,書一旦給合作方,就坐等收益,其他事情能不麻煩他就不要麻煩。再說矩陣公司是國內文化業的巨無霸,對於影視合作談判更有心得,由他們出面自然最為合適。
蘇文沒有想到的是,矩陣文化公司竟然肥水不外人田,把影視版權
給了自己的子公司矩陣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