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憐子如何不丈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擎天柱》很不錯,是一出彩的舞臺劇。”現場大部分觀眾都這樣認為。

雖然戲劇只演了一半不到,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前半部的情節節奏掌握得很好,該緊張的時候緊張不時有下屬將領上臺彙報敵我雙方的情況,文天祥瀕臨絕境;該舒緩的地方舒緩更多的畫面停留在與他逃亡的子兒女身上。

與柔情,看似矛盾,卻鬆緊得當,很好地刺了觀眾的心情。他們有時為文天祥與家人溫馨的場面而動,有時為文天祥被圍而緊張。

什麼才叫好的戲劇?

讓觀眾為之哭,為之笑,心情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波動,上上下下,起起伏伏,難以平靜,更不會犯困,連打哈欠的時間都不給他們,那就是一出彩的戲劇了!

李三斯無疑是一個戲劇編導方面的高手,他的《擎天柱》真有這樣的功效,至少,前半段是這樣的。

現場的大部分觀眾只想看到好看的戲,因此對《擎天柱》大為欣賞,只覺得今天沒有白來,值得坐在劇院的這些時間了。

然而卻有一些人要皺眉擔憂了。

海指就堆海島悠悠嘆息說道:“看來蘇文有點懸了。《擎天柱》並不差呀。”海指是不擅長戲劇,可不至於連鑑賞的能力都沒有,當然可以發現《擎天柱》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戲劇。

海島卻沒有立刻回應海指,只是稍稍扭頭瞥了一眼坐在自己旁邊的蘇文,發現對方臉平靜,沒有任何緊張而沮喪的神

嘴巴微張,海島還是沒有對海指說什麼,他的心神再一次回到舞臺上。

劇情的發展一如觀眾的意料,文天祥已經到了絕境。

面對子兒女絕望的神情,他終於表情大慟,臉糾結,一副不捨又痛惜的神情。

“爹。我們還有別的地方去嗎?”這是文天祥的大女兒問他的話。

文天祥茫然搖頭。他知道自己是什麼處境,如果還有去路,他也不至於帶著子兒女一路逃亡。

“爹,要不我們放下武器吧。敵人都說要活捉你,不會殺我們的。”文天祥的小女兒一臉天真地說。

文天祥先是一愣,繼而怒了,喝道:“你胡說什麼!我等身為宋人,豈能向元人搖尾求活?我文天祥上不能護國衛天子。下不能保家顧兒,那是我無用,我羞愧,我對不起你們!但是,我決不投降!寧死不降!”說到“寧死不降”的時候,文天祥的扮演者一臉堅毅,神情痛苦又堅決。

他演得太真了,讓人對文天祥的骨氣心生佩服。

不得不說,李三斯找了一個好演員,文天祥的扮演者把文丞相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氣概展現得淋漓盡致。

哪怕面對絕境。他也不屈服哪怕這代價是陪上全家的命!

“天下誰人能不死,要留美名在青史!”這是劇中文天祥對子兒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也是他身體力行的道理。

不過這話在舞臺上被念出來的時候,下面有幾個人差點要噴飯。

海指與海島面面相覷,心裡只有一個聲音:“這編劇也太損了吧!”

“天下誰人能不死,要留美名在青史”這話從舞臺上的文天祥口中喊出來,總讓人覺得違和。

特別是在蘇文面前說出來,那就太讓人牙癢癢了。

想讓人不想起蘇文的那句描寫文天祥的名言都難啊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蘇文的詩集裡,這首《過伶仃洋》被收錄其中。說是念及文天祥的事蹟與風骨,有而發。

這兩句詩雖然出現才半年多,但卻有成為與唐詩宋詞名句一樣的潛質,漸漸在文化圈傳開來。據說現在的文天祥後人讀了。都大為讚歎,說這詩絕對是他們先祖文武聖人的寫照!聽說文丞相的後人對寫這詩的人蘇文好爆棚,多次在好幾個場合讚揚他。

現在正主蘇文就在這裡,竟然有人把這詩改成了“天下誰人能不死,要留美名在青史”這算什麼呢?

是李三斯有意為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