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盧龍觀望草原屠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是散亂休息的步卒隊伍被騎兵衝擊會有什麼樣的後t都是清楚的很,不過眾人或許只是願意去作那個騎兵而不是步卒。

山海關總兵高第派出這支兵馬的時候,也沒有指望著這些步卒能在野戰中有什麼成效,無非是希望在守衛永平府城盧龍這裡會有些作用,守城不需要太好的勇氣和戰技。

可他沒有想到河北總兵的張江來的這樣快,他手下的這支部隊同樣是沒有想到,按照他們得到的情報,膠州營河北軍的士卒距離這裡最起碼還有三天到四天的路程,自己現在還是完全安全的。

從東西兩個方向衝過來的騎兵就好像是兩柄大錘,在兩側狠狠的敲擊,徹底的將這步卒的隊伍粉碎。

永平府一帶已經是大平原了,步卒們可以向著四面八方奔跑,不過騎在馬上的騎兵肯定會比他們跑的更快。

騎兵們可以從容的在馬上朝著一名步卒的後背揮出馬刀,然後再去找另外一個,但在這五千人的薊鎮兵馬之中,凡是潰逃的士卒都沒什麼太大的危險,除卻開始的幾個倒黴鬼之外。

真正被盯上的是在騎兵過來,第一反應就是上馬逃跑的那些軍將和校尉,河北軍的騎兵儘管追擊他們會花費很多的力氣,可還是要鍥而不捨的追上並且砍殺,至於那些反應捷,敢於馬上抵抗的步卒,他們也是得償所願,寧死不退,不退的話那就只有死了。

短暫的攻擊過後,除卻在戰場周圍被丟的滿地的兵器,甚至還有逃跑的士兵為了跑得坑詎下的外甲,也就是死了不到五百人。

或許這些逃跑的潰兵丟掉了兵器之後,還是會繞路直接回到薊州鎮,可他們的軍心士氣已經是完全的崩潰,不會有再戰的勇氣了。

這些騎兵在徹底掃清了抵抗,並且有目的的打掃了戰場之後,將近三千人的騎兵大隊並沒有記著順河南下,而是向北做了一個機動,在遇到第一個薊鎮的小部隊之後,並沒有去攻擊那驚恐絕的小部隊,反倒是從容的回撤,去和大部隊匯合。

騎兵部隊的這個動作沒有什麼遮掩,相信那支小部隊也會把這個意圖轉移給山海關總兵高第。

盧龍城有四千多守軍。其中有將近兩千都是所謂地老兵。也就是山海關總兵高第派來地直屬部隊。永平府地知府也是對山東一點好也沒有地。按照柳家地商隊反應。曾經給這永平府地知府送過銀子和禮品。不過禮物雖然收下。卻沒有任何地回應。

但看見大軍兵臨城下之後。這次河北總兵張江甚至都沒有下令開炮。城內地守軍就恭恭敬敬地打開了城門。永平府知府也使用比那州知州客氣許多地態度出來接。好像是早有勾結。

這些兵丁和官員。實在是談不上氣節。看到城下地大軍之後。特別是那些陳列地大炮。誰還有什麼敢於作戰地勇氣。這朝廷對大家沒什麼厚恩。在這薊鎮地方。隨時可能被入境地韃子攻打殺戮。

朝廷把大家放在這裡。就是為了當作消耗品地。能拖延一下韃虜地時間就是完成任務。死活。要是管死活。誰還會來這等凶煞地地方。

若是那韃虜入關。圍城攻打。漢家子民和蠻夷勢不兩立。盡忠死節地事情還不算什麼。可城下這也是漢人地兵馬。

大明朝廷這些年來沒做過什麼對地事情。韃虜一次次地進關。關內鬧得跟一鍋粥一樣。還不如換個人來做做天下。各處傳聞。這齊國公對下面地人一向是大方。又不是崇禎皇帝那種苛刻地角。當皇帝也不壞。

這些理由或許是自己找的,或許就是為了給自己的投降找個藉口而已,反正盧龍城中,不管是軍隊還是官吏,都沒有任何想要和外面大軍作戰的意思。

出城投靠之後,守城的那位都司和知府大人看到盧龍城那些高門大戶,平素裡在自己面前大聲斥罵,這山東是亂臣賊子,要是那河北總兵張逆過來,定當和知府大人以及高將軍一起齊心抗賊,不死不休。

可眼下在城外,這些高門大戶還有那些給了自己不少好處的大商家,明顯是和河北軍早有勾結,那言談舉止都是謙卑客氣,可轉向自己的時候卻矜持中帶著一絲自傲,牛的了不得。

知府和都司沒有覺到氣憤,反倒是覺到頗為的慶幸,要是真開打,就怕是城外的火炮還沒有轟出來,自己就被背後的人抹了脖子,他們的想法倒是和那陶大勇頗為的一致,都是在埋怨,這等投降的好事為什麼不找我。

不過知府已經是錯過了幾次給他的機會,也就怪不得別人了,在膠州營河北軍突然發動這場戰鬥之前,在整個永平府無論文武都有一種錯覺,那就是眼前這樣的局面或許會持續很久,而且先收縮的肯定是山東的兵馬。

因為朝頹大義所在,任何人都會屈從於這個名份之下,如果朝廷有所好轉的話,一切都會恢復原有的秩序。

而且山東兵馬奪下開平中屯衛這座大城的時候,也是找了各種理由和託辭,要在明面上的法理過得去,永平府各個城池和居民聚居地之間相隔很遠,就算是山東想要找到啟釁的藉口也會很難。

可現在山東是說打就打,打完之後,直接丟給一個某處軍兵懷疑勾結匪徒韃虜,為保大明地方安定,先行出擊,接管防務的文書,讓人哭笑不得,可又不得不接納。

山海關總兵高第的駐地應當在山海衛,可那邊是純粹的軍鎮,沒有什麼民居和玩樂的措施,哪比得上薊鎮這邊繁華熱鬧,又可以接近薊遼總督王永吉,一切方便,王永吉一年到頭倒有大半年的時間是在薊鎮一帶,反正山海關的防務可以讓二線的部隊和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那邊負責。

盧龍城被河北軍拿下的消息,傳到薊鎮的時候,甚至比那些擊潰的潰兵回來的還要快,薊遼總督王永吉是天啟年間的進士算是合格的文臣,薊遼總督大多是兵事,他可就是抓t看見那高第好像是熱鍋上的螞蟻,王永吉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在家裡偷偷的寫了兩封信,一封是給京師朝廷的,說是賊人進,臣當盡忠殉國,以報皇恩,一封信是給河北軍總兵的,說是早就看著朝廷綱紀崩壞,正是鼎革之時,永吉不才,願為新朝天下出一份力云云,寫完之後貼身收藏,準備據不同的情況用上,這才算是安下心來。

對於懂得地勢和軍事的人來說,河北軍從容不迫的拿下了州和盧龍兩個永平府西部的大城,加上開平中屯衛,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地盤落入了山東的手中,可盧龍是整個永平府的咽喉地帶。

把這裡掐住,等於是在盧龍和遷西縣以北的地盤已經是絲毫不可守,那邊正是薊鎮的鎮所之處。

目前的態勢,膠州營河北軍可以輻的地方極為的廣,另外一支在永平府的軍隊,只有在撫寧衛以東的狹窄區域,才算合適的鎮守地點,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那就是向西撤到順天府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