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算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按張倩的說法,蘆葦大部分都要栽種在小渡口周圍。.這樣等盛夏的時候,兩個人坐在渡口,周圍是鬱鬱蔥蔥的蘆葦,水溝中是擠擠嚷嚷的野鴨,看著荷塘中自由自在的魚兒,別提有多悠閒自在啦。等到了秋季,在家門口看著片片蘆花由淡紫搖曳成如雪白,才真切受到季節的
替…
老婆起了栽種蘆葦的心思,劉軍浩只好點頭同意,反正在家閒著也沒事,乾點活也好。再這樣休息下去,骨頭都要變酥了。
於是乎,兩人扭頭回家拉車子,趙教授看他鬧出這麼大動靜,趕忙過來詢問有啥事兒。一聽說要在水溝邊栽種蘆葦,他直說這個主意好,也拎著鐵鍬跟上。
張倩原本想幫忙,結果人一多,她反倒不上手,只好領著豆豆和悟空在河灘上撿貝殼,準備回家做貝殼船。
上次她親自給嫂子家做了艘貝殼船,王芸很是大讚了幾句,結果張倩腦子一熱,又張羅著要給蘇娜娜做一個。
劉軍浩原本想隨便一些。了事,不過現在他看趙教授和王老爺子幹勁兒十足,也漸漸動了心思。
自己何不在石鎖中栽種一些蘆。葦,到時候一旦長開,那空間內的景緻就更漂亮了。
這些子,石鎖空間再次增大。不少,完全可以栽種一些蘆葦。到目前為止,裡邊已經栽種了不下二十種植物,不過仍顯得單調。水中還好說,裡邊泥鰍黃鱔成群。沙土地上不同,除了那些土蜂子和蜻蜓外,剩下的就是蚊子了。
最初劉軍浩也有引進一些野兔或母雞的心思,不。過他想了想還是作罷。別看現在沙土地不小,可是裡邊的植物太少了,如果放些野兔進去,估計不到半個月,裡邊的植物準被破壞殆盡。至於母雞,那更不行。它們雖然吃草,可是主要食物還是糧食,在石鎖中找不到吃的,肯定會跑到池塘邊捉黃鱔苗。
現在條件不具備,等過些子再考慮養殖的事兒。
冬天的蘆葦盪到處是一片枯黃,不過等你走進。了就會發現
部浮動著一層似有似無的鵝黃綠,那是新
出的蘆芽。現在天氣雖冷,可卻是栽種蘆葦的好時候,等再晚些
子,頭茬蘆芽該長出來了。蘆葦和竹竿這類植物新芽
天的時候長的特別快,有時一夜之間能長出一米多。如果等
天在來挖,長出的蘆芽一旦被動到
部很難成活。
“給你一條蘆葦嚐嚐”劉軍浩看老婆在邊上無。所事事,就隨手從泥土中翻出一條細
的蘆葦
扔過去。
“這東西生吃也。好吃呀,不是泡茶喝嗎?”張倩接過來疑惑的問道。
“當然了,你嚐嚐就知道。”劉軍浩小時候常吃這東西,洗乾淨的蘆葦白白
的,吃到嘴裡帶著一股甘甜,據說可以去火的。蘆葦
熬水也是一記妙方,可以醫治嗓子疼、咽喉痛。不過如果想治病的話最好在夏秋兩季挖蘆葦
,因為這個時候的蘆葦水分足,功效也大。
“那我嚐嚐”張倩跑到河邊洗乾淨後放入嘴中,很快又吐了出來,連連大叫著腥味太重。
老婆不適應這味道,反倒是猴子很喜歡,撿過那半條蘆葦猛啃,吃完了還讓劉軍浩給它挖。
“啊呀…”趙教授那邊突然一拍腦袋叫道:“我怎麼把這事兒給忘了,老王,咱們等下可要多挖一些蘆葦。你不是有哮
病嗎,這東西治療哮
的效果很好。”
“對呀,我也忘得一乾二淨”劉軍浩這個時候才想起來蘆葦能治哮
呢。
“不用了吧,我這病最近本沒犯過。”要說王老爺子最近身體比一般的老人還要好幾分,如果不是兩人提起,他自己都忘了還有哮
病這回事。
幾個人挖蘆葦的時候並沒有集中在一片,而是見縫
針,這兒挖一窩,那邊
幾
。這樣不會對蘆葦蕩造成破壞,一
天的時間估計就恢復過來了。
半個小時時間,蘆葦已經挖好。他們沒有耽擱,趁著天還早開始在溝邊挖坑栽種。
蘆葦剩下的比較多,趙教授在自己的院子邊上種了一些。張倩想了想,也提著鐵鍬在花池中種下兩窩。
劉軍浩剛才在蘆葦蕩中的時候已經悄悄挖了幾大塊扔到石鎖中,等院裡忙乎完,他偷偷的打開石鎖,把那些蘆葦
全部栽種在池塘邊上。
晚飯張倩仍然沒讓他手,而是將學生們送的半桶泥鰍擇乾淨,準備炸著吃。
泥鰍還是自家的好吃,真要想吃泥鰍的話到後院中抓一些就行,個頭絕對比這個大。他本來想打消老婆這念頭,誰知道張倩卻來一句,咱家的泥鰍個頭太大,不好炸、費油。
得,個頭大也是錯誤,劉軍浩聽的很鬱悶。
張倩挑選的全部是那種十來釐米長的小泥鰍,擇過之後把頭一剁,然後在放在面裡邊一,繼而放入鍋中炸。
很快,那股誘人的魚香飄得到處都是,將豆豆和猴子的饞也勾出來了。
看不出來,老婆做飯的水平越來越高了。瞧著油鍋中黃澄澄、香噴噴的泥鰍,劉軍浩心中暗暗稱奇。
近水樓臺先得月,他趁著熱乎勁兒,先夾了一個放入口中。
焦脆酥香,吃到嘴裡咔嚓咔嚓作響,味道的確不錯。
於是乎,他也毫不吝嗇的誇獎了老婆幾句。
焦脆的炸泥鰍配上小米粥和醃香椿,正好把油膩和腥味全部除掉。這一頓,劉軍浩吃撐到了。
吃完飯刷過碗,他和老婆照例坐在電腦邊鬥地主。沒一會兒,電話響了。
劉軍浩接過來一聽,是劉廣聚的聲音“小浩,趕緊過來拿錢!”
“拿錢,那啥錢?”聽到這話,他很有些不解。
“你過來就知道了,你小子,給錢你還不要,真是奇了怪。趕緊過來,咱們村的人都來了,就等你。”劉廣聚說完,把電話掛掉。
“這人…說話也不說清楚。”劉軍浩現在還一頭霧水,朝張倩喊了一句“我到村裡看看,廣聚叔喊我去拿錢。”
“他不欠咱家錢呀,上次的黃鱔錢早給了。”張倩也稀裡糊塗的。
“我當然知道,不知道廣聚叔到底有什麼事兒。”劉軍浩答了一聲,推門出去。
那邊猴子一看主人出門,立馬顛
顛的跟上。
到了劉廣聚家一瞧,好傢伙,基本上村裡當家的男人都來了。
“快點,就差你。”二麻子看他進來,立馬遞了張板凳。
“都來了咱們就開始開會…”劉廣聚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話。
難怪人到得這麼齊,是分錢呀。村裡今年租地掙了幾萬塊錢,除去十一唱大戲的花費,還剩下不少呢。劉廣聚原本的心思是這些錢留下來,等上的時候蓋賓館用,可是後來他這計劃大家都反對,這錢也就省下來了。
眼瞅著要過年,劉廣聚琢磨著錢不過年,想找人過來商量一下,這錢到底是分了還是別用。
聽他介紹完,村裡人都議論開。意見不統一,有些人覺得分了乾脆,不過還有一些覺得應該用在村子的建設上。
劉軍浩倒是認為這錢應該暫時放在村裡邊,等以後有事兒了再用,可是看多數人都贊成分掉,他也沒有多說話。這錢分了應該沒有多少,不過對於村裡人來說,只有拿到手中的錢才算錢。
意見剛剛統一,很快他們又為如何分錢爭執起來。有的覺得按人口分,有的說是按戶頭算。提出按人口算的是劉老三,他家大大小小五個孩子呢,這樣算當然分錢多。不過劉軍浩家就兩個人,那要少分幾百塊呢。沒等他開口,已經有人反對了,村裡人口單薄的人不在少數,自然希望按戶頭多分點。
劉廣聚被吵得頭大,乾脆讓大家舉手表決。到最後結果是按戶頭算,劉老三雖然不甘心,卻只能如此。本以為分不了多少錢,沒曾想算下來,一戶竟然能分到七八百塊,這可大大出乎劉軍浩的預料。
回到家,他將錢老老實實的公。
“這麼多?”張倩事先也沒有想到。
“是呀,今年河灘上那片地又新開了不少呢。”
“咱們也算算今年收多少錢?”躺在被窩裡,張倩開始算起小賬。
自家的賬目非常清晰,每個月黃鱔收入大幾千塊,一年下來最少有四五萬。夏天賣的西瓜、赤兔的出租費、網店收益以及那些雞蛋鴨蛋,不算不知道,一算劉軍浩有些呆住了。
算下來,錢竟然突破十萬,這還沒有加上張倩的工資。也就是說,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自己用不了十年成百萬富翁了。
“別想美事,咱們還欠著房貸呢。這一個月就不少錢”張倩一句話將他打回現實。
是呀,市裡邊那套房子張倩爸媽給了首付,可是大頭還是要他們出的。要說這套房子算是買對了,最近半年房價一路飆高,連劉軍浩這個不關心房價的人也看得心驚跳。他和老婆暗自慶幸買的比較早,不然現在買的話又要多付幾萬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