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世家們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生於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現年四十一歲▊開皇年間,崔無雙擔任齊郡郡守,那時不過二十來歲,任職三年,齊郡大治,政績考核年年為優,大業元年,父喪,故而辭職歸鄉,一直賦閒至今。
五胡亂華以來,許多大族紛紛南遷避亂,然而,也有大量的世族留在了北方,世事稍微太平之後,生存下來的世族就得以自動恢復發展,他們基本繼承了漢魏的傳統,也許在文化的子上,比起南遷的江南華族稍遜一籌,不過,也算是繼承了相當一部份的漢族文化,這些世族就是所謂的關東高門。
由於戰亂頻繁,這些高門大閥紛紛建塢據堡、招納民,為著自保的緣故壯大了他們的軍事力量。遊牧民族進駐中原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漢化,不過,卻也保持著氏族的貴族制度,這些漢化的部落酋長和漢族的世家大族結合起來,成為了非常強勢的貴族集團,所以關東高門一方面繼續文化貴族的傳統,另一方面也引進了軍事貴族的
彩。
北魏末年,六鎮大亂,軍閥頭子高歡起兵反叛北魏,佔據了潼關以東,長江以南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北齊。
這一過程中,他得到了大量關東高門的支持,故而,北周一代,關東高門依然位高權重,大量子弟位居廟堂之上擔任官職。更與皇族和佔據統治地位地軍閥集團相互聯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勢力網。
北周由宇文泰建立,佔據關中一帶,在和北齊長達二十幾年的鋒中,在宇文時期,滅亡了北周,統一了北方。
北周的背景是以關隴門閥支持的軍事集團,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北周皇族一方面取關東高門的子弟為自己的政權效力,另一方面又大力地抑制關東高門地發展,取代北周最後統一天下的隋朝更是如此。
在楊堅時期,對關東大族的打壓更為厲害了,這段時間,廟堂之上。很少出現關東子弟的身影,到大業年時,喜歡江南文化,江南美景的楊廣對關隴門閥也開始了打擊,關東門閥的子更不好過。
在這樣地環境下,出身關東高門的崔無雙在如此年輕的時候就擔任了一郡之長,不能說是一種異數,從某一方面來看,這也說明他是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人。
在與崔無雙見面之前,高暢從一些人那裡打探到了他的某些事蹟。他在士子裡面的風評很好,在鄉講學的時候。有大量的世家子弟前往求學,然而。他並不是一個喜歡空談,一心鑽進故紙堆的儒生,通過他治理齊郡時的種種,可以得知他是一個比較務實地人。
崔無傷是清河崔家家主崔無鋒的族弟,在崔氏一族中聲望頗高,畢竟,他算是近期崔家不多地出仕為官的人物。
這樣地一個人,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來到平原投靠自己呢?
高暢相信。清河崔並非無能之輩,只看他們能在戰亂頻繁的北地生存。壯大就知道這個家族是如何的深葉茂,源遠
長了。
也許是自己想要攻打清河郡的野心暴了,崔家特地派人來打探虛實吧?
在和崔無傷見面之前,高暢難免會這樣想。
酉時時分,高暢和崔無傷見上了面。
他們的見面場所不是在郡守府,而是在秋長天為崔無傷特地安排的別館,別館曾經是黃氏的產業,現在已經收歸官府所有。
崔無傷住在一個獨門小院裡,那個院子頗為幽靜,院裡栽種著從南方移植而來的竹子,高暢前去拜見崔無傷時,他高冠長袖,正端坐在竹林之中,彈奏古琴。
琴聲叮咚,聞之如溪在竹林內迂迴
轉,一陣悠遠寧靜之情油然而生。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琴聲消散,一首詩從站在一旁地高暢的嘴裡脫口而出。
“好詩!”
“琴聲更好!”兩人地初次見面,就是以相互拍對方馬開始的,崔無傷的確彈得一首好琴,至於,高暢所
的那首詩,則出自於他某一世的記憶。
崔無傷四十一歲了,望之卻只有三十來歲,他面如冠玉,三縷烏黑的長髯修剪得非常整齊地飄在下頜,眼神溫潤如玉。
微服前來的高暢,在崔無傷眼中,不像是一個野心的霸者,到像是一個翩翩書生,丰神如玉,特別是剛才他
的那首詩,讓崔無傷不
擊節叫好,那首詩表面平淡,仔細回味卻意境深遠。
不愧是高穎公的子孫啊!並非尋常武夫!
第一面,他對高暢的印象非常之好,不過,這並不能讓他就此得出最後的判斷,畢竟,一個溫文的士子不見得會是一個能走到最後的王者。
兩人在屋外的長廊上,隔著一張案几相對而坐,暈黃的夕照落在庭間,晚風徐徐吹來,堂前,竹影婆娑。
和某些人相處,你只需要開門見山就是了,和另外一些人相處,你則需要有很多的耐心,在進入正題之前,需要和對方就某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暢談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