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沒有離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讀書時語文老師曾經告訴我們寫作文要學會冷處理,即把寫好的文章放一段時間再回頭看一看,改一改會更好一些。我對煤礦的情也是這樣在放一放、改一改中越來越好了,越來越覺得不捨須臾。

就是昨天,一個萬里無雲的禮拜天。我著九點鐘的太陽來到了清水洋洋而過的河堤上,向著自己工作、生活的礦區久久地端詳,痴痴地張望。不認識嗎?不是,絕對不是。在這風光明媚的煤城裡我已經生活了二十幾年,對這座城市的一切太悉了,悉的夜間也能夠有條不紊地徜徉在城市裡的每一個角落裡。

看!那座高高的井架來到這裡最早,據說這裡僅有幾十戶人家的時候,他就跟隨著建井工人們來到了這裡,為這裡的夜空送來了第一縷夜晚陽光。井塔下是漸優美的煤礦工業廣場,廣場的西端三幢沒有高過井塔的樓房,一幢比一幢裝修的美闊氣,他們是礦井辦公大摟,工區聯合辦公摟,單身職工宿舍樓;樓下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綠樹蔭中延伸出來的一條條廠區公路筆直地向著廣場的東邊延伸,一條路蜿蜒而行向著高大的煤堆右面拐去,另一條路整整齊齊地走出了煤礦院門,不時地送著來來往往的人從未稍作休息。放眼望去,如今的煤城每一面都有一座與此相似的礦井工業廣場在夜守護著、繁榮著這座近三十年間崛起的平原煤城,給這一方土地和人民帶了生機和無窮活力。

用腳步丈量著煤城的每一寸土地,用心靈觸摸著伴隨煤城成長的每一個夜,心便如那寬廣的冬河水一樣清澈見底,微波漣漪,幾縷寒風驟起,清凌凌的河水花疊聚。是啊!二十五年前的這裡,當我們踏著時代的腳步邁進這塊土地的時候,一條街道,幾顆楊柳,幾棟光禿禿的樓房,幾盞徹夜不息的燈光成了我們未來的希望。當我們下到井裡,走向採掘烏金的戰場要經過摸爬滾跑的路途,要經過碎石隆隆,危機重重的回採工作面。那時我膽怯了,懊惱了,十四年的寒窗苦讀,理想竟然歸宿到了這裡?是礦裡總工程師遠離兒奮戰煤海三十年的事蹟動了我,是老礦工們“煤礦實現現代化就靠你們了”的殷切期望留住了我。我從此同礦工們生活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那嬉笑怒罵的友誼,那生死關頭的捨生忘死,再也不肯將我尚不堅強的理想放棄。

愛就像礦區裡經歷過夏的紅辣椒一樣,越近寒冷的深秋其澤越是濃濃滴,其味道越能辣透心腑,深入到骨髓裡;更像經歷過嚴冬冷雨、酷暑熱風的小麥一樣,嚴峻的歲月考驗之後,沉甸甸的果實芳香才能飄滿大地。在我對自己工作的煤礦充滿憧憬,對能夠更多地為煤礦發展壯大做出貢獻懷有希望的時候,工作上的狂風暴雨,世俗中的濁水汙泥濺滿了我前進的道路,玷汙了我目光裡光明美好的時空奇蹟。

走吧!這裡看不見陽光,那裡還能看到光羽,烏雲不會永遠遮得住太陽,遠遠地離去,別人能看清你的眉目軀體,時空也能放大你光明磊落的心地,你會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煤城看得更清晰、更徹底。當面臨困難離去的意識剛剛開起告別的門扉,黑黑工友們的赤脊樑、汗浹背的身影,面對新月異的礦山工友們出的燦爛笑容第一個撲進我的懷抱,採煤隊老隊長、老支書渴望與期翼的眼神定定地看著自己、井下巷道里特有的芳香瞬間飛進我飢渴的鼻孔裡,家人朋友們的挽留聲音不停地在耳畔響起。那裡都沒有桃花源,那裡都有風霜雪雨,融入世界改變世界到處都是桃花源,風霜雪雨過後一定會有藍天彩虹和寧靜寬廣的大地。

離開,離開自己深愛著的土地,深愛著的礦區,深愛著的勤勞勇敢善良的人們不僅僅是沒有任何理由的選擇,更不是人生中的一種科學遠旅,這就是我之所以沒有離開我深愛著的礦區,深愛著的煤城最最本的道理。

近午的太陽將初冬的田野溫暖得蒸騰起輕輕霧氣,強健的煤城展出蓬蓬的生機,難得的一次站在自己夜為之拼搏的煤城之外、又一次深深地到,煤礦、煤城,我的今生今世真的屬於了你。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