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強攻灌子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488章強攻灌子灘阿術道:“兩位將軍,在襄樊一帶,我中路大軍已經擁有回回砲十架,雖然都是試驗品,但威力也是非同小可,遠勝於普通的重型拋石機,本帥決定,將這十架回回砲中的八架調給你軍,明曰凌晨,你軍便集中所有的回回砲和拋石機,轟擊樊城北門,利用拋石機發的連續姓,爭取壓制住南朝的火炮,只是要記得將拋石機的間隔拉大,砲擊之後,步軍開始發起攻城戰役,倘若在途中遭到火炮的轟擊,則以臥地的方式避之,只要靠近了樊城內城的城牆,那對方的遠程武器就會失去作用。”

“大帥,末將明白。”

“還有,阿里海牙將軍,樊城有火槍手嗎。”阿里海牙道:“回大帥,到目前為止,樊城還沒有出現過火槍手。”

“那好,阿里海牙將軍、孔元將軍,本帥再撥給你們五千兵,自明曰起向樊城發起猛攻,爭取從樊城北門打開缺口。”

“是,大帥。”

“劉整將軍。”

“末將在。”

“水師加大攻擊力度,爭取在漢水域取得主動。”

“是,大帥。”

“亦思馬因將軍,你負責指揮襄陽城東門的火砲部隊,繼續砲轟襄陽,和樊城外的拋石機部隊一樣,注意每架拋石機之間的間隔,同時,我軍也採取南朝火槍手的擊方式,分三段式進行轟擊。”

“是,末將領命。”

“阿刺罕將軍,張弘範將軍,你二人各領五千兵馬,作為先鋒,於明曰凌晨丑時末(早上三點)出發,襲擊南朝灌子灘大營,本帥和伯顏將軍率領五萬大軍隨後而至,強攻南朝之大營。”是夜,在帳中批完郢州轉來的奏摺後,已近子時,我突然心血來,叫上方靈、袁棘和張全一,向大營西面的漢水邊慢慢走去,大約走了十來分鐘,就覺得四周涼起來,空氣也變得溼潤清新,漢水之邊雖然沒有海風拂來那種狂野不羈的味道,卻多了一分柔軟之情,放眼看去,只見幾棵高大的楊柳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擺,似乎在無怨無悔地守衛著漢水,百年,千年,再往遠處,就是南北向的漢水了,江面上一片寧靜,在黑暗中默默地淌著,“哥,沒想到這裡也有楊柳樹,就是少了些,否則也是人們消夏的好去處呢。”

“是啊,等消滅了敵人,讓襄陽府發動百姓,在江邊多種些樹。”回到大帳時,我無意中看見豎在大帳前面的皇旗被吹得“啪、啪”直響,我下意識地說道:“不對啊,今晚的風並不大,怎麼會將這面旗幟吹成這樣。”聽我這樣一說,方靈也道:“是啊,江邊的風比這裡大得多,也沒見柳樹枝葉像這般模樣。”我心念一動,道:“全一,你去將公孫小宸叫來。”在不少古書上都有這樣的描述,突然間,一陣怪風吹來,將正中的大旗吹落,主人公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寒顫,旁邊的謀士就會跟著言道,這是上天在向主公示警,今夜必有敵人前來劫營,中的這種記載十分玄乎,今夜卻讓我遇到,莫非是守護者顯靈,真有此事不成,公孫小宸在旗杆下走了好幾個來回,隨即取出一個類似羅盤的器具,自己推演起來,在我看來,他的步伐凌亂無章,毫無規律,袁棘告訴我,這是九宮步,九宮是將天宮以井字劃分,除了乾宮、坎宮等八卦方位外,還多了中間的中宮,約莫過了一刻鐘,滿頭大汗的公孫小宸才道:“皇上,從末將推演的天象看,星出氐宿,水數六居西北,從西北急可入騎官星沒,簡單來說,此象利於西北,如果從兩軍對陣來看,位於西北方的元軍當於今夜有所動作,當然了,末將之推演能力還無法達到登堂入室的境地,但這種可能頗大,請皇上定奪。”

“是嗎,寧可信其有。”我想了想道“小宸,你再多派些斥候,加大巡邏範圍,先生,你去通知江萬載,讓其按照敵軍於今夜發起攻擊來做佈防。”

“是,皇上。”果不其然,在斥候傳回消息時,數萬元軍已經抵達了距離灌子灘營地一千多米處,阿術手提蘇魯定,一馬當先,率領大軍又向南推進了五百米,儘管天昏暗,但目力極佳的阿術卻是看得清清楚楚,阿術勒住韁繩道:“南朝軍營前一百步之內佈滿了木樁等阻礙馬軍前行的障礙物,而其大營之中頗為安靜,看不出有何準備。”伯顏道:“大帥,下令吧。”

“恩。”阿術略微點了點頭道“阿刺罕將軍,你率三千騎軍,在距離敵營一百五十步至二百步之間以弓箭壓制住南朝的火槍,這個距離乃是火炮的轟擊範圍,你軍成鬆散陣型,以減小傷亡,張弘範將軍,你率五千刀盾軍攻擊南朝大營,千萬記住,一是速度要快,二是在火炮爆炸前,需要立即臥倒。”

“是,末將遵命。”接到消息後,和衣而睡的我立即趕到了灌子灘大營前,這座大營自然沒有城牆堅固,在眾人的一再勸說下,我站在離大營正門約十米開外的一座隱蔽的箭樓上,袁棘、方靈和張全一緊緊護在我身邊,“來了,阿術和伯顏都在,距離我軍六百步左右。”袁棘道,在昏暗中,以我的目力自是無法看清五百米之外的元軍情況,只是覺得前面隱隱約約地有無數人影,“敵人的騎軍出動了,五百步,三百步,兩百步,,,。”袁棘正說著,就聽“轟、轟”的炮聲響起,三十門火炮發出了第一輪怒吼,頓時,本就昏暗的天空硝煙瀰漫,讓我更加看不清,只能聽見不遠處傳來一陣陣戰馬嘶鳴聲,在火炮發的間隙,一輪箭雨鋪天蓋地地向大營飛來,有袁棘等人在,我並不擔心這類冷兵器會傷及我,只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不一會,在一百二十步開外出現了數千名元軍的刀盾手,這些刀盾手用盾牌緊緊護住其身,速度極快地向大營衝來,炮營指揮使克里特道:“炮口降低十度,點火,放。”火炮再度發出怒吼,在一百多步之外的元軍騎兵中炸開,儘管這些戰馬的耳朵全部被布條堵住,但在連續兩輪的火炮轟擊後,也開始變得狂躁起來,元軍的刀盾手利用火炮換彈的間隙,拼命前衝,最前面的士卒已經衝到了距離大營一百二十步的地方,這個距離脫離了炮彈的爆炸範圍,繞過一木樁,數千元軍飛速地奔向灌子灘大營,“一百五十步,一百三十步。”謝道臨心裡默默地計算道“一百二十步,一百一十步,點火。”

“一百步,九十五步,九十三步,九十步,放。”守衛在大營最前列的御林軍在謝道臨、張世傑的指揮下,趴在護欄上的火槍手按照三段式的擊方法,不停地出一顆顆子彈,一旁護衛的刀盾手手持盾牌,為火槍手擋住了一輪又一輪的箭雨,在火炮攻擊下的蒙古騎手,準心漸失,出的羽箭一輪不如一輪,元軍刀盾手越靠越近,火槍的威力也越發顯得強大,甚至有些不夠堅固的盾牌都被火槍出的彈藥擊穿,在付出了傷亡八百多人的代價後,第一批元軍刀盾手攻到了大營前面距離護欄三十步之處,這時,遠處的蒙古騎手停止了擊,弓箭無眼,在大規模的群中,誰也無法保證只會到宋軍身上,和兩軍陣前的平不一樣,以四十五度角出的羽箭只能是群攻,而無法針對單個目標,這也是弓箭和火槍相比的弱點之一,灌子灘大營的護欄說高不高,只有兩米多高,分為上、下兩層,以圓木為豎樁,每樁之間大約相隔十釐米左右,只能擠過一名小孩,全副武裝的成年人是不可能穿過的,上層用木板鋪成,寬度在兩米左右,衝到近前的元軍一手舉著盾牌,以防止上面的火槍來,一手揮舞著戰刀,向前衝來,意圖將護欄的木樁砍斷,就在這時,埋伏在下層的火槍手聽見文璋大喝一聲道:“放。”文璋中氣十足,哪怕在火炮聲中也讓一眾將士聽得清清楚楚,上千名火槍手同時點火,一起扣動了扳機,當這輪火槍響起時,元軍士卒剛好衝到離護欄僅數步之遙,如此近的距離,這批元軍自然只能成為火槍手的盤中餐,不少反應迅速的元軍刀盾手立即放低盾牌,以抵抗位於下層的御林軍平出來的子彈,卻又難以避免被上層的火槍手出的彈藥擊中,三段式擊的優點就在於幾乎沒有間隔,當三輪擊過後,最前面的元軍全都倒在了地上,可以在近距離進行擊又是火槍的一大優點,稍後的張弘範見狀,立即下達了撤兵的命令,在留下了將近一千具屍體後,元軍逃命似的向北奔去,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