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在日內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非常謝史密斯先生對中國懷有的美好
情。”周恩來雙臂環抱
前,意味深長他說:“二次大戰中,史密斯先生作為美國一名將軍,曾在歐洲戰場創立戰功。為了維護今天的世界和平,真誠希望史密斯先生能夠繼續卓有成效地工作。”史密斯赧顏地聳聳肩,又
地望一眼周恩來。他本是同情中國代表團的立場,講了“中國代表團的意見可以考慮”的話。但美國政府來了命令,不許達成任何協議,不許在任何協議上簽字。所以,他只好“變卦”了。他相信,他的苦衷周恩來都是明白的…會議結束的那天,周恩來正在酒吧與人聊天,史密斯主動走過來微笑著對周恩來說:“會議即將結束了。能夠在這裡和您認識我
到非常榮幸和高興。你們在這次會議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們希望不管朝鮮也好,越南也好,都恢復和平。”說罷,他抓住周恩來的胳膊使勁搖晃幾下,然後,笑眯眯地走開了。
他沒有握手,卻表達了與握手同樣的願望和心情“使這樣心滿意足地走開了。
在印度支那進行殖民戰爭的是法國,所以法國代表團是中國代表團的另一主要鬥爭對象。
法國外長皮杜爾是個小個子,留著短平頭,總是在酒吧裡鑽。他愛喝酒,好像整天都是糊糊,走路晃晃悠悠。
發言時也是兩手支撐桌面,邊講邊搖晃身子,永遠是剛喝過酒的樣子。
法語“先生”的發音是“莫須有”中國人聽著像”木須”法語“主席”的發音是:“佈列切堂”中國人聽著像“白菜湯”皮杜爾每次發言總要搖晃著身子,鼻音喃喃地先說聲“主席先生”中國人便給他起了個雅號“木須
、白菜湯”先生。
這位外長坐一輛圓型法國小汽車,非常校他住的別墅也很小,小巧玲瓏。可惜,他的視野也很短,除了喝酒本事大。在談判中顯不出任何活力。
6月中旬,法國國內矛盾尖銳化,由於奠邊府的慘敗。
拉尼埃政府終於倒臺,盂戴斯·弗朗斯受命組閣。周恩來在說服莫洛托夫採取靈活態度,做出必要的讓步之後,於6月23在瑞士首都伯爾尼同法國新總理弗朗斯會唔。
周恩來在談中言辭懇切、實際,不說空話:“印支戰爭已經打了八年。不但印支人民飽受戰爭苦難。整個東南亞的和平和穩定都無法實現。貴國人民也受到很大損失,並且使貴國政府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都陷入極大的困境…”周恩來從法國切身利益出發,分析國際形勢、印度支那半島形勢和法國國內形勢,然後指明:“相信弗朗斯先生是明智的人,不會讓美國人牽著鼻子走。美國阻撓達成協議,受損害的不只是印度支那三國,還有法國政府和人民。”弗朗斯深受
動,頻頻點頭。
“印支三國的問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在適用同樣的原則時,要照顧到三國的特殊情況。例如一切外國軍隊應該同樣地從三國撤出,不但法國軍隊撤出,在老撾和柬埔寨還要包括進入這兩國的越南志願人員。又比如停戰以後停止從境外進入新軍事人員和武器彈藥的原則既要適用於老撾和柬埔寨,但是方案又要考慮這兩國的自衛需要。這樣的方案才是公正合理。”
“很好,你講得合情合理。”弗朗斯眨眨潤的眼睛向周恩來做了個
動而又斷然的手勢“我決心以一個月為期實現停火,尊敬的周恩來先生,如果不成,我將提出辭職。”7月3
至5
,
內瓦會議體會3天。周恩來不顧疲勞,先飛廣西柳州同胡志明會談。然後飛到莫斯科與莫洛托夫等蘇聯領導人會談,進一步協調彼此看法,說服他們認清主要矛盾,在越南南北分界線問題上不要提過高要求,否則,既不現實,又容易讓美國人鑽空子。
內瓦會議復會以後,周恩來立即投入緊張的斡旋工作。幾天之內,越南和法國終於達成妥協:趙南接受以北緯17度為南北分界線,法國同意在協議中明文規定兩年內通過普選統一越南。
越南問題一解決。老撾和柬埔寨問題也很快刃而解。
會議發表了《內瓦會議最後宣言》。美國眼看達成這些協議,無可奈何又不甘心,最後宣佈不參加會議的最後宣言。
為其以後侵越留下伏筆,但也把自己完全放在孤立地位,終於在侵越戰爭中落得個徹底失敗。
周恩來和中國代表團在內瓦為新生的共和國贏得了巨大榮譽。當時
內瓦各報大量報道周恩來,他成為
內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對此,莫洛托夫表現出由衷的喜悅。認為周恩來是無產階級的一個出類拔革的外
家。當一個美國人說莫洛托夫是個“很難對付的毫不妥協的談判者”時,莫洛托夫指著他鼻子很自豪他說:“如果你認為我們很難對付,那麼你等著對付周恩來吧。
那時你才會懂什麼叫難對付!”內瓦會議期間,美國人確實懂了點周恩來是如何“難對付”一名美國記者聽到有人說:“從周恩來和他的助手身上。
可以看出中國人的自信,樂觀和組織能力,他們具有沒有大國架子的大國風度。”這位美回記者聽出其中暗含了諷刺美國搞大國霸權,便從鼻子裡哼一聲說:“在內瓦是看不到共產黨統治下幾億中國人民的悲哀和愁吉的。”周恩來得知這一情況,指示新聞聯絡官熊向暉。為外國記者舉行電影招待會,放映《1952年國慶節》,井出主意說:“把請柬分成兩種。一種指名邀請,一種不寫名,就放在‘記者之家’,讓臺灣、越南、南朝鮮以及不便邀請的美國記者自齲放映時用英語通過擴音器做簡單說明。”放映時,全場爆滿,有許多人是站著看的。銀幕上一個接一個熱烈的場面引來全場一陣又一陣熱烈掌聲和讚歎聲。
當地報紙報道說:“當全副武裝的中國軍隊和手捧鮮花的姑娘們,邁著矯健的步伐,跨過內瓦的銀幕時,西方和東方的無冕之王們都情不自
地一起發出輕輕地讚歎聲。”然而,美國記者卻報道說:“我們
覺中國是在槁軍國主義。”
“即使個別人這樣挑釁,也值得我們注意。”周恩來對熊向暉指示說“這好對付,我們是梅蘭芳的大戲,什麼角都有。再給他們放一部梁祝悲劇看看。”周恩來喜歡看各種民族音樂歌舞劇,尤其喜歡聽越劇。
出發時他特意點名讓帶上國內剛拍出不久的彩越劇片《梁山伯與祝英臺》,以便讓更多的外國朋友欣賞。
“為了讓外國人能看懂,我看把劇名譯成英文《梁與祝的悲劇》吧。”熊向暉建議說“再搞個十幾頁的英文唱詞…”
“你們不要搞黨八股麼。”周恩來搖頭“不看對象,對牛彈琴。”熊向暉撲哧一聲笑了。
“你笑什麼?”
“俗話說,洋鬼子看戲傻了眼兒。”熊向暉笑道“我覺得給洋人看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對牛彈琴。”
“噢?”周恩來沉片刻,思考著說“那就要看怎麼‘彈’了。你搞十幾頁說明去‘彈’,那是‘亂彈’。我們換個彈法試試。”
“怎麼‘彈’呢?”
“你搞十幾頁的說明。我要是記者我就不看,又不是聽教授講社會發展史呢。”周恩來信心十足他說“你只要在請柬上寫句話就行。‘請你欣賞一部彩歌劇電影——中國的《羅米歐與朱麗葉》。’你試試,我保你不會失敗。如果失敗了,我送你一瓶茅臺酒。”大家照周恩來的意見辦了。
“中國的羅米歐與朱麗葉”果然引起外國記者們極大的興趣,放映場又一次爆滿,而且觀眾果然入戲了,全看懂了。當演到“哭墳”和“化蝶”時,全場一片唏噓低泣…影片結束,燈光復明,全場觀眾如醉如痴靜默了一分多鐘。
突然,誰鼓了一下掌,觀眾立刻“醒”了,全場頓時沸騰,暴風驟雨般的掌聲喝彩聲經久不息…美國沒有在內瓦協議和宣言上簽字,但它聲明將下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脅來妨礙上述協議。
如果內瓦協議得到認真執行,印度支那乃至整個東南亞,必然是另一種局面。正是由於美國推行新殖民主義政策,
內瓦協議未得到實行,越南、老撾、柬埔寨的戰爭在六十年代才重新爆發。段蘇權將軍也因此而履行國際主義義務,夾到了老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