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武林規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你要習武藝,必須要有名師指點,一定要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修心養,聖人之道,務要勤習,要聽從師父的教導,方才有望。”小時候,關貧賤的老爹這般對他諄諄告誡。關貧賤本來不叫關貧賤,叫關福財,但因為他後來在那一群世家子弟出身的師兄弟裡算是最貧寒的,所以人人都管他叫關貧賤。
關貧賤的爹是個種菸草的老人,早喪,他自己
著旱菸,煙桿子已老舊得鋪上了一層厚垢,是幾十年來拿在農夫的手上的結果。關老爹的人,就像這煙桿子一樣。
那時關貧賤才十歲。
關貧賤少年時的第一個師父,也對他說過:“要練武功,單在這鄉下舞刀槍,是搞不出名堂來的!要嘛,就去跟當今十一大門派投師學藝、一出就來身價百倍。最好就是投身少林、武當,這兩大名門正派,弟子最多,聲譽最隆,凡自這兩家出來的,莫不教江湖中人景仰萬分…要不然,你自學成家,到“振眉師牆”去,打倒了今年的牆主,就可以名震天下,不過這是做夢啦,哈哈哈…”說到這裡,關貧賤在鄉間的師父──敞開著
茸茸的
肌,還
著個大肚子──
不住以一種不可思議的聲音笑了起來。
“振眉師牆”是當今武林人角逐的最高目標,一旦能得到了“牆主”之稱,是學武人一生最高的殊榮。別說他自己──就算他自己的師祖的曾太師祖,武功再好上百倍,只怕在那種天大的場面裡也走不過三招就被轟下臺來。所以對他這個鄉間教教農家子弟拳腳的“師傅”看來,他剛才是說了一句笑話。
那時候關貧賤才一十三歲。
到了關貧賤“真正的”師父,也這般說著:“所謂‘百練刀,千
練槍,萬
練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去勤加練習,刀快而利。一個練得不好,傷不了人反而傷了自己;槍長難
,一個疏失,給敵人搶進,那就小命丟了不打緊,辱沒師門才真糟透!至於劍嘛…這是高手的神器。在我們青城劍派來說,以劍為名,便是以劍為榮,我們的劍法,可以說是獨步天下,練得
時,可以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嘿嘿嘿…”說到這裡,青城派當今“
哦五子”中的“禮樂一劍”楊滄
覺得口舌有些乾澀,怕如此說下去,不能動人,所以乾笑了幾聲,拂了拂袖,遮臉呷了一口茶。
這口山茶的清香直沁人腹腔去後,楊滄才非常暢快地舒了一口氣,他青城派中位居老四“
哦五子”在江湖上,可說是有頭有臉的大俠,他自己能身列期中,自然也是江湖上響噹噹的角
“嘿嘿嘿嘿…”他先把剛才的笑聲接下去,才不致於讓人以為他的笑聲曾經中斷過。憑他的內力那麼渾宏,笑聲又怎可能會中斷呢?嘿,嘿,不可能!
關貧賤一十七歲時,入青城派門下,師從哦五子之老四“禮樂一劍”楊滄
學藝。
這青城派的哦五子,在江湖上,可說是有頭有臉的大俠。
掌門人“秋一劍”邵漢霄;老二“尚書一劍”魏消閒;老三“詩經一劍”祝光明;老五是“楚辭一劍”文徵常。楊滄
為自己在青城派中位居老四不無自豪。
楊滄在太師椅上將膝一升,背肩斜靠檀木椅背上,身形斜惻,自覺這姿勢甚有武學大宗師風味,心中也頗躊躇滿志,便道:“…還有,沒有練刀之前,還得先練十年八載拳腳,拳腳未習之前,還要練他個五六年
基,
基夠了,再花兩三年練氣,然後再來練力,否則有氣無力,或有力沒氣,都是西貝貨,終究不行。”他的一干弟子聽了,都臉有苦
。練武功那麼難,真還不如去學文的好,十年寒窗苦度,只要進京考得個金榜題名,那就是一舉成名天下聞了。
楊滄善於辨貌觀
,看看勢頭,便說:“你們能歸入我門下,算是入室子弟了,已是三生有幸。想外面不知還有多少人,渴望擠身入青城而不得,你們因資質不錯,才算能拜到我這邊來受教,你們只要能練得個藝成下山,也算是名江湖中誰人不羨的俠少了…”這十一二位年輕弟子,都是千中挑十,百中挑一甄選出來的,的確大多資質聰悟,受人舉保而入青城。剛入青城,盡做些燒飯生火打雜的事兒,待了半年後,青城派較早入門的弟子負責調教他們,又教導了半年,才選出其中最有耐心、又勤快、而且底子好、資質高、加上家世厚的人,撥入“
哦五子”門下。
當然最好資質的弟子,都給掌門人“
秋一劍”邵漢霄了。但其他弟子,也是
挑細選,吃不起苦頭的,繳不起課銀的,早已被逐出山門去了。誰也不願意
費寶貴的時間,來調練一批又蠢又鈍既不聽活又沒家聲的弟子。
武林中各門各派,此消彼長,若不積極培養自己的實力,很容易就會被其他門派所併。
若一個門派中,沒有新生一代的有力後嫡,在江湖上、武林中,都很容易受人忽略、吃不開去,而且也一定要有將本派武功去陳出新的後起之秀,來將本門武術發揚光大,方能在武林中屹立不倒。
──只是弟子若有青出於藍之勢,卻又使老師傅們到威脅。
基於這點,武林中便都是門規森嚴,免得有叛師逆宗的醜事。而師兄弟之間也各懷異端,來討好師父的歡心,使師父能盡悉傳授。
只是師父們也得很,總不肯道出了竅門,每個人至少留了一手。
更重要的是,武林中對世家顯赫的子弟的加入門派,也十分重視,武林中人,愛惜名譽的,都不願與盜匪勾結;官府方面,礙於恐遭俠道中人不齒,也少往來,所以更喜收一般名門世家之弟子,來扎穩自己的基業。世家中人的子弟投入哪一門派,自然便支持那一門派了,武林中人也一樣要有銀子才能過活,而且要發揚光大一派一系,門面、人手、宣傳、籠絡各界地頭,等等都非財不行,非要有官商大力支持不可。
三年前青城派在賑濟黃河兩岸災難時大出風頭,便是因為青城弟子中有個徐虛懷之故。徐虛懷是柳州大財主徐大善人的長子,徐善人登高一呼,所募集的銀子,都以青城派的名義捐了出去。青城一脈,因而被江湖中人捧上了天,徐虛懷也因而順理成章地成為青城派掌門人邵漢霄的入室首徒了。
能夠晉身天下十一大門派中的青城劍派裡,而且隸屬“哦五子”的門下,實在是極其光采的事兒了。這次歸入“
哦五子”之四“禮樂一劍”楊滄
的徒弟,總共有一十二人,大部分都是大富大貴之家的子弟,小部分是江湖上有頭有臉的鏢局局主之子、山寨寨主之弟、知州事之表親…之類的關係,加上聰明好學、善於奉
,才能進得這門來。
其中當然也不乏例外。例外的只有兩個人,一個青城派家僕之子騰起義:另一個就是關貧賤,是他那望子成龍、克勤克儉的老爹,將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銀,送唯一的兒子入青城派。而他兒子也不負他所望:聰明、勤勞上都守得穩,而且任勞任怨,所有的打點賂銀,也勉強應付得過去,青城職長的人見這人少年乖伶俐,又清苦鯁亮,便也保他入“
哦五子”的門下。本來以他競技考較的成績,應名列長門弟子,但因無顯赫家世,而被擠了下來,成了楊滄
門下的十二徒弟。
“嘿嘿嘿嘿,”楊滄見弟子們臉有難
,便決意要嚇他們一嚇,故意說得繪影繪形。
“要學上乘的武功,就得花一生心血,苦得緊哩,不是一門子愛掄拳使的急脾
就能一蹴即成的。若不痛下決心,
血汗,回去念古人書嘛,那也行…不過嘛…讀書也得要試考。貢舉中的進士、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禮、三傳、明經、明法等科,有哪樣你在行?筆試、口試、州試、禮試、京試、殿試…憑你們這些料能通得過哪個試?到時候回過頭來易筋鍛骨,早老不中用了羅…”楊滄
就這樣,一面挖著鼻孔,一面教訓他的徒弟們,關貧賤便在這種恐嚇和調教下,過了整整七年。
七年之後的他,因為專心,跟四個師兄,已練到了青城派最難修習的劍術。
十二個兄弟之中,因吃不下苦頭,或沒這個耐心,半途“另謀高就”去的,就有七人之多,恰巧等於是一年走掉一個。
關貧賤自小就知道進取,勤奮用功,他沒有任何家世底,擠在一群紈絝子弟中習武,自然是受盡欺凌,忍辱負重,卻學了不少武藝。他的聰明,在鄉間當然可以算是數一數二,但在這群聰明人中,他就顯得十分魯鈍,他之所以還能在青城學藝,完全靠他的專心、熱衷、勤勉而且也肯替師門跑腿、工作。逆來順受、任勞任怨。
能夠在青城學藝,對關貧賤這等窮家子弟而言,當然是極大的幸運,關貧賤當然知道這點,也珍惜這點,所以他練得最是用心。
師父和師叔伯等,本來對他的家世清寒,十分鄙夷,但見他虛心學習,舉止謙恭,事事誠心正意,也沒多為難他,最多遣他乾點活兒罷了,授藝之時,除了對一些寵兒特別耐心眷顧外,還算一視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