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七學士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清晨,鳥嗚太室山。

不過那悅耳的嗚啼聲,在延綿大山裡,卻透出一絲孤寂。

李言慶準備離開峪谷了!只是起來以後,卻發現言虎不在谷中。言慶沒有去找言虎,因為他知道,每逢這個時候,言虎都會爬上山簌,吐故納新,修行武藝。言虎的武藝很高明,已經達到了洗髓還虛的巔峰境界。但老不以筋骨為能,即便是高明如言虎,也擺脫不了這個規律。

所以,自十年前,他開始由外功而轉向內功,修行內壯之術。

至於他修行的功法,李言慶並不陌生:洗髓經。

後世武俠小說裡,把洗髓經和易筋經形容的出神入化,是佛門至高寶典。可實際上,洗髓經更多的是合了道家的養生之術,通過各種方式的修行,來強大自身的氣血和心境。準確的說,洗髓經應該算是一門道家經典。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後來被歸納進了佛門中的典籍。

言慶曾向言虎求教,發現洗髓經,和孫思邈傳授給他的引導養生術極為相似,甚至可以脈相承。言虎對言慶,不會有任何隱藏。所以當李言慶提出隨他修行武藝的時候,言虎毫不擾豫的點頭答應。

在武道的修行上,言虎比李言慶高明百倍。

李言慶甚至覺著,他的幾個老師,包括傳授他槊法的魚俱羅在內,都遠比如言虎厲害。想想倒也正常,一邊是在少林寺苦練武藝:一邊是在世間磨練,沾染萬丈紅塵。這初衷本就不一樣,對待修行的態度,自然也不盡相同。李言慶能夠受到,言虎對武道的痴

他很敬佩言虎,但卻無法,效仿言虎,李言慶沒有去找言虎告別,留了一張字條後,揹著行李,離開峽谷。三年來,他一邊守孝,一邊暗中佈置。雖則忙碌無比,可是身手卻沒有落下。畢竟身邊有言虎這樣的一個人督促著,李言慶就算想偷懶,也找不到機會。如今,李言慶亦達到了易筋化神的地步,行走于山路之間,如履平地。

午時,他已走出太室山,來到少林寺山門外。

雄闊海和闞稜,帶著二十四名墨麒麟在寺中等候。李言慶先是拜望了住持方丈,而後率雄闊海等人,離開少林。

象龍經過三年時間,業已進入發育完成。

過丈身長,聲嘶若同雷吼,速度極為驚人。李言慶跨上象龍,一路疾馳。

待到了霍山外的時候,他又轉道前往青龍觀,拜訪了趙希譙和袁天罡二人。青龍觀的面積不大,內分兩個獨立小院,不受香火,只接納言慶的供奉。其中,趙希譙佔居一個庭院,侍奉三清祖師。平裡也不怎麼和人打道,無事的時候煉丹修行,亦或者找人唱唱道情,過的極為逍遙。

鞏縣許多人知道青龍觀,卻不知趙希譙。

反倒是袁天罡,更為人所悉。這也是因為,他卦法靈驗,且通醫術,所以頗受人們尊重。

大業十一年,袁天罡造訪南佗山靜雲觀的至元道長時,發現了一個奇才。

此人名叫李諄風,本是些州人。其父李播,曾在開皇年間為地方官吏,後因出身不好,以濁官之身出仕,鬱郁而不得志。隋焰帝登基之後,又大規模清肅吏治,李播也就隨之罷官返鄉。

不過由於他好黃老之術,故而罷官後,出家修道。

李播的文采不俗,自號黃冠子。出家後注《老子,從而在道家小有名氣。有時候這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李播未出家時。心修聖賢書,希望造福一方,卻始終不得入其門。可偏偏出家後,原本是為了出世,又得了諾大名聲。其天文歷算之法,陰陽風水之術,極為高妙。也正是因為李播的緣故,李諄風自幼向道,並秉承家學淵源。

大業七年時,李播準備編撰《方誌圖文集》,故而將李諄風託付於好友至元道長門下修行。

李諄風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博覽群書,更鐘情於天,陰陽之學。

袁天罡一番考校後,驚為天人。於是軟磨硬泡,硬是從至元道長手中,把年僅十三歲的李諄風收入門下,並帶到青龍觀調丄教。這件事,袁天罡也和李言慶提起過。言慶當時雖是一副平淡表情,可這心裡,卻不免暗自驚異。袁天罡、李諄風…初唐時期,兩大神,竟盡入我手?

李言慶在大業九年初,被冊封為鞏縣男爵。

在鞏縣,乃至於整個滎陽郡,已經能算得方豪強。特別是在鞏縣,李言慶雖然身無官位,卻又至高權力。他可以自由出入縣府,甚至不需要通稟。見官不必參拜,地方官員,也無權審問緝拿。

如此權力,使他可以凌駕於縣府之上。

加之他開設麒麟館,編修聖賢注,文名之響亮,已有人稱其為士林宗師。

李諄風就算是再厲害,如今也不過是個垂髻童子。李言慶如果急急忙忙的去見李諄風,定然會引起他人的關注。這麼一個人物,李言慶可不打算輕易放過。他要尋找機會,才能名正言順的見李諄風。而現在,機會來了…他途經霍山,探訪一下趙希譙袁天罡,誰也說不出什麼。

畢竟,這青龍觀,可是李言慶名下的產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