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紅顏禍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建安六年三月二十,在徐庶的周旋下,文聘率二萬士卒離開江陵,向長沙郡、桂陽郡一帶休整,一直在巴陵的錦帆水軍在甘寧的統領下,於次進駐江陵城,至此,高寵順利佔據江這座故楚要,兵鋒已隱隱指向更上游的益州門戶——永安。

三月二十二,高寵親率大軍進抵襄陽城。

還未來得及一口氣的他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十室九空、一片肅條的城池。街道上曾經的繁華喧鬧不見了,巷口間只有一、二隻野狗在不住的狂吠著,似是在抗議主人將它們遺棄的卑劣行為,但它們卻不知,自己的主人也在同樣遭受了另一場被遺棄的命運,而且結局比它們更加的悽慘。

擁聚在房陵道上的數萬民眾已開始陷入到極度的恐懼和飢餓之中,倉促出行的他們攜帶的乾糧已剩不下多少了,有自持身強力壯的更是肆無忌憚的搶奪起他人的糧食。

如果不是黃忠極力維持混亂的秩序,局面將更加的不堪。

祖籍南陽的黃忠早先也是隨著族人父輩從北方逃亡過來,同樣的祖源、同樣的境遇讓他對這些身處絕境的百姓有了一份無法割捨的憐憫。但是,黃忠所部不過三千餘人,所攜帶的乾糧也只夠幾之需,就算士兵們願意忍飢挨餓,也應付不了好幾萬飢餓的民眾,無奈之下,黃忠只得向後方的友軍尋求幫助。

“十餘萬逃亡百姓聚集於房陵,迫切需要得到安置,可是我軍一路追擊,士卒所攜糧草皆是有限,實在無法接濟那些睏乏的老弱婦孺,望寵帥能急民之急、為民解困,如此則荊襄民心自然東歸矣!”黃忠的軍奏寫得樸實而無華,一如他耿直的情一般,沒有一絲一毫的拐彎抹角。

“堂堂皇叔,竟也使出如此不堪的手段,難不成這就是所謂的仁義?”看罷黃忠的軍奏,太史慈驚怒道。

劉備素有愛民如子的聲譽,這一次逃竄竟然完全不顧百姓的生死,當真是無恥之極。

對此,高寵倒是平靜的很,若是換作自己處在劉備的境況下,怕是也會這般去做。況且,劉備能將偽善的伎倆運用到極致,並以此作為逃脫的武器,這不是尋常的人能夠做到的,就衝著這一點,連高寵也是自嘆弗如。

“昔董卓火焚洛陽退關東諸侯,今劉備攜民西進的舉動同董卓相比也是一般無二。”隨軍參謀和洽也道。

高寵搖首道:“劉備比董卓可要勝過一籌,董仲穎是脅迫百姓潰逃,而劉備卻是能讓民眾自動跟隨其逃跑,僅此一點,就能知上下矣!”

“寵帥,我們現在怎麼辦?襄陽城中十室九空,我軍一路追擊,士卒所攜糧草皆是有限,實在無力救濟這些飢渴不堪的百姓。”先期得到黃忠消息的太史慈已命部曲取出的乾糧分發於受飢的百姓,但由於人數太多,一時也是杯水車薪。

“哼,這些愚民上了劉備的當還不知曉,餓死活該!”淩統氣哄哄的說道。

與世居荊襄的黃忠不同,出身江東的淩統對於荊襄一帶的百姓沒有什麼好,在他看來,敵境的百姓都是敵人,沒有必要對敵人手下留情。

“公績,不可放肆。這些百姓也是一時受了矇蔽,只要我們用行動證明自己,他們一定會主動回來的。子義,你速速趕往當陽,從公謹、休穆軍中調一部分軍糧過來應急,軍中將士的缺口,我會修書與子敬再從江東緊急調拔。”高寵的聲音平靜而從容,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穩定混亂後的荊州形勢是最重要的任務,而要混定局面,首先就是要使得逃亡的百姓安心迴歸家園。

黃忠說的對,這是一個收攏民心的好機會,哪個是真愛民,哪個是假愛民,只有行動才能證明一切。

高寵相信,只要自己坦承的付出,那些百姓自然會衷心的擁戴自己。

長沙郡,總領情報司事務的徐庶還未等到達城中,就被早早來候的太守桓階截住。

“伯緒,如此遠道相,庶實在是榮幸之至!咦,伯言怎麼沒跟你一道來?”徐庶已有二年多未見著桓階,這次自然分外欣喜。

桓階神凝重,湊近徐庶跟前,低聲道:“元直,能否借一步說話?我有重要情況回稟。”徐庶點了點頭,與桓階一道行至一偏僻之所停下,然後問道:“伯緒有事請講?”桓階又看了看左右,在確信無人之後,方道:“行刺寵帥的要犯我已察探到了下落!”

“噢,伯緒快快說來!”

“元直兄,此事事關重大,據可靠消息,那孫家餘逆現在正躲在了陸將軍的府內。”桓階說道。

“這怎麼可能?你可知這事傳揚出去的後果?”徐庶臉一變,道。

以陸遜的特殊身份和高寵對他的信任,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桓階的說法都是不可能的,但事實卻往往不能以常理來揣度的。

此事重要的桓階拿出了一系列的證據,人證包括長沙都尉邢道榮的證詞、陸府內的廚娘、僕從的證言,物證方面更有一小段孫尚香衣衫上的綢衫和換下的裹傷的血布,如果不是掌握了充足的證據,桓階也沒有膽量去質疑手握重兵的陸遜。

“此事你有沒有向其它人提及過?”徐庶沉聲問道。

“除了都尉邢道榮知道外,就是那些參與調查的人也不會清楚真實的情況。”桓階道。

“好——。這件事你先不要聲張,我會命令夜梟嚴密監控整個陸府,只要發現刺客在府中出現,立即抓捕。”徐庶道。

荊南都督陸遜府。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