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歷史全是秘密。偏執地追求歷史而且企圖追求心靈的歷史,有時全靠心的直、與古人的神,以及超驗的判斷。

窪上師傅與關裡爺不同,儘管他們都在哲合忍耶的南線。窪上師傅似乎不是如同關裡爺那樣的學者。我模糊地到,尤其是在我年復一年地倘徉在各個哲合忍耶和其它教派地區、一個又一個地接觸到一些虔誠至極的大阿訇的、水一般的尋找過程中,我模糊地到——窪上師傅是一種新人。

後來有些目不識丁的農民乾脆稱這種新人為大臣。哲合忍耶的古典時代已經隨著血腥的同治十年終結了,這個心靈上傷痕累累的教派正掙扎著向現代踉蹌前行。類似忠臣的一種新人正成批湧現,他們開始在這部秘史中發揮主要的作用。

我的心沉定了:我判斷窪上師傅就是這種新型的人,忠臣一樣的阿訇。

神經的某一處地覺出了一些什麼。但是我想,前定的都會實現,而實現了的都是前定。十三太爺馬化龍壯烈而真實的偉大殉教,是應該贏得這—切的,就像他贏得了西府夫人那樣的美人的崇拜一樣。

同治十年前夕(各史料未註明具體是哪一年,估計在同治八、九年之間),衝動在金積堡小寺熱依斯——堡內穆勒什德助手及代理——窪上師傅心裡的,一定是一種痴狂的動。

——他的道友,也許常常與他分庭抗禮的山東河北熱依斯金爺匆匆從北京城趕來,不遠千里前來金積堡赴死。後來,金師傅被殺害於金積堡西門外一座小佛廟的門前。去年齋月,我心中暗暗想著我的山東故鄉,順著馬蓮渠找到了他的就義處。小佛廟已經塌盡,小山門被農民改裝成院門。在偶像教的神聖場所殘害一個一神教信徒,看來並不能獲得佛的讚賞。

——他的道友,同樣與他地位相似的譚生成阿訇,父子三人陪著自己追隨的穆勒什德馬化龍,昂然走向凌遲大刑的架子,光榮地共享著哲合忍耶正月十三的大爾麥裡。譚家是左宗棠屠夫進行殘害時,唯一按十三太爺主要親屬例行凌遲處死的外姓。

——他的戰友、第二輩穆勒什德平涼太爺後人穆生花,與他又有著張家川南八營的鄉親鄰里之誼——已於同治九年五月服毒自盡。

——在此不久之前,也許僅—個月前,剛剛傳來雲南東溝全莊多斯達尼和熱依斯馬聖麟殉難的消息。雲南人起義之初曾派人前來聯絡,來人就住在張家川。

窪上師傅的動和不安,甚至屈辱羞愧都能夠歷歷在目。正因此,曼蘇爾《哲罕耶道統史傳》詳細描畫了他不願離開金積的情景:災難近的時候,拉對窪上師傅說:“你去七蘭爺(?)家裡幹爾麥裡。你走,你到南邊立教門去!”窪上師傅哭著不願離開。他說:“我走不動!”拉說:“一步一爬你也要去!”

他與蓮花城的人在正月初六啟程,到黃花川,後來又到了張家川。

相傳:窪上師傅臨行時,金積堡滅亡已在眉睫。窪上師傅向十三太爺馬化龍道倆目告別,不淚如雨下。他哭著問:“拉呀,什麼時候才能再看見你呢?”十三太爺答道:“《穆罕麥斯》唸到‘我來了’的時候,我就來了!”——這就是著名的“艾臺依吐”故事;我作為一名小說家從來沒有聽到過比這更偉大的民間文學。

“艾臺依吐”的抒情是如此強烈,它使我一連多少年只要一想起它,就覺得心在搐,就覺得控制不住自己。

艾臺依吐——意即“我來了”②。誰也無力猜測,在如此巨大的克拉麥提(奇蹟)面前,在如此巨大的空間中,由如此眾多的哲合忍耶共同創造的藝術面前,特別是在這一藝術今天仍在溫習、今晚就在重複——面對著這一切,我深深到自己的弱小無力。

解釋馬上就會寫出來,請允許我先敘述另一線索:十三太爺馬化龍被清朝官家凌遲處死之後,首級曾遍示全國各地,一共長達十年。

據四旗樑子附近、當年凌遲行刑時圍觀的漢民後裔回憶,十三太爺臨刑時,有人把他架上七層氈,綁在木架子上。三十六個劊子手每人割一刀,然後用涼水噴,乘勢剖去心臟,拿走祭在劉松山靈牌前。正月十六,官軍來人,割了首級。

這顆頭,先被官家用火烤乾,然後漆過油漆——據說就不腐爛不變形,然後開始示眾。

傳說,示眾一共十年,在全中國一切省份,凡回民聚居之處,均懸掛示眾幾天。

大約在光緒初年,此頭示眾全國一週,已無用處,官府把這顆頭退回蘭州——準確時間無法考究,但是那時張家川已經有了哲合忍耶的新道堂——“艾臺依吐”的動人故事就要完成下篇,或者說,哲合忍耶教派最人的克拉麥提,就要全美了。

十年,我總想走上中國廣闊的大地,在東南西北的回民聚居區找到線索,找到每一個當地的記憶,復活那些呆滯地盯著一顆枯乾頭顱的戴白帽子的人的心情和受。但是,這是一種徒勞的幻想。回族是一個複雜的人群共同體,有時它那麼剛強烈,有時它又冷漠自私至極。幻想讓這樣一個小商彩濃厚的、虔誠信教但是不知缺乏著一種什麼基礎的民族記住十三太爺馬化龍的頭,是不可能的。可悲的是,全國能記住這顆頭的,仍然只是它的哲合忍耶。

哲合忍耶是個窮人教派。它不善用筆,也不善言談。關於十三太爺首級(百姓們有時喜歡稱之“金面”稱四旗樑子埋的是“金體”),教內傳說雜亂不堪。

我放棄了向全國回民徵集十三太爺頭顱示眾細節的奢想,繼而又必須放棄向哲合忍耶教內考據十三太爺頭顱結局的初衷。歷史就是秘密,這個真理我已經一再咀嚼過了。

我竭盡全力,把我認為可靠的材料編排於下:描述完這顆神奇頭顱的故事,以求讓它能與我堅信並崇拜的藝術——《艾臺依吐》合拍。

十年示眾結束,頭被退回了蘭州。

這顆頭被放在蘭州監獄裡(一說掛在西稍門上,不可信),漸漸被人遺忘。有一個獄卒是廣河縣謝家莊子人氏,估計是哲合忍耶的多斯達尼③,他發現了這顆頭,便報告了謝家六阿訇。

謝家六阿訇有一個玉米麵買賣——終用驢馱苞谷到蘭州賣,小有資本。他便決心盜走此頭——用玉米麵買賣的錢買通了獄卒頭子,把十三太爺的首級裝進苞谷面口袋裡,出了蘭州。有人問,便說走榆中,其實越七道梁直下廣河謝家。在一個隱密地方,一說是在謝六阿訇自己牆上挖了個,一說是在某人家的櫃裡——藏了很久很久。

這顆頭就這樣悄悄回到了哲合忍耶手中。

其實,哲合忍耶一直盯著它——據蘭州以南傳說:十三太爺首級一共來過南部三次,第一次是示眾,曾在張家川北川楊家溝停留過一下,然後走了,時在同治年間;第二次仍為示眾,到過南張家川瓦泉溝,時在光緒年間。這一次是第三次,恐怖已經消散,機會來了——是廣河謝家人抓住了機會,並使自己大名遠揚。

——而窪上師傅已經在降回李得倉的支持下,在張家川建立了哲合忍耶的復教基地。他窪上師傅的命,正在等待著這一天。

首級被謝家人獲得後,先報知了當時權勢赫赫的李大帥得倉。據說李得倉害怕,不敢處理此事。但是,哲合忍耶穆勒什德級人物全部兩姓三家的倖存者——馬明心道祖後代馬元章、馬化龍十三太爺後代馬進西、穆憲章平涼太爺後人馬舍師傅等,均已被李得倉秘密安置於張家川。

窪上師傅屬於道祖後裔一派,當時在張家川宣化崗上。李得倉恐懼此頭招禍,謝家人便上山送頭顱。馬元章、窪上師傅又喜又悲,馬上把十三太爺的這顆頭顱接了下來。

當晚,禮過虎夫坦(宵禮)之後,按老傳統人們跪成打依爾,邊念邊翻開《穆罕麥斯》,用頰親吻一下經頁,然後看著今晚輪到的第一頁,開始誦讀。

窪上師傅突然痛哭起來!大家再也無法念下去了,悠揚的唸誦剛剛開始就弱下來,停住了。窪上師傅泣不成聲地指著攤開的《穆罕麥斯》:——今晚輪上的這五頁,做五頁之題的第一頁第一個詞,正是“艾臺依吐”——“我來了”一個聲音在黑暗的夜裡,在不平的世道上空,靜靜地響著:“《穆罕麥斯》唸到‘我來了’的時候;我就來了!

”——那一刻,十三太爺的飽經風霜痛楚的頭顱,正在人們身旁,靜靜地,一動不動。好像他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歸宿。好像他此刻才是在真地告別。好像他自己正在宣告著。他宣告著往事結束了,戰爭結束了,繁華結束了,廝殺結束了。他同時預言了自己豐富多采的光陰和萬惡的滿清統治的結局。他不易覺察地暗示了哲合忍耶的古典時代——萬眾一心的團結和光彩奪目的束海達依主義的臨近尾聲。無論多斯達尼怎樣地懷念它們、熱愛它們、信仰它們——哲合忍耶若要生存,必須要在新時代找到自己的新路。十三太爺的大光陰,確確實實已在美麗的犧牲中,結束了。

窪上師傅一定勉強忍住悲哀,率領著多斯達尼高聲唸誦起來,那一夜的《穆罕麥斯》一定念得極美。

我也一次又一次地追隨著哲合忍耶的夜禮,為著在那高昂的《穆罕麥斯》贊詩之中陶醉,為著理解阿拉伯文的那一段《艾臺依吐》。

原哲合忍耶大阿訇、後來成為新疆穆斯林總教長的馬良駿先生,曾把《穆罕麥斯》譯成經堂語的漢文。贊詩採用七言,開闢了這一艱難的翻譯道路。

原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留學生、我的山東故鄉長者、北京大學東語系馬金鵬教授,又把此經譯成現代漢語,大有突破和進展。

但是《艾臺依吐》需要更新更準,而且切合著十三太爺馬化龍的預言,匹配於哲合忍耶教內傳說藝術的譯文。自一九八九年齋月至一九九o年齋月,我仰仗哲合忍耶東寺伊斯蘭學校滿拉楊萬寶的阿文能力,兩人切磋研究,反覆討論,為此門尾詩提出了我們的新譯。

大光陰,以壯美的犧牲為結局,逝世了。

十三太爺馬化龍身首異處。但身首兩處拱北——四旗樑子拱北和宣化崗拱北——都當之無愧地列入人類信仰中的聖徒墓群裡。

只要還有哲合忍耶,《艾臺依吐》就會存在。只要還有真的藝術,如同艾臺依吐故事一樣的作品也就會存在。

我來了思索著雙關而有力的韻也許是那韻在暗隨著我四顧茫茫的讚美之詩上乘者都是雙關的警句我並不願意用如花的美文像文人對君主我只是希望我這一首深刻有力在暮途窮的時分由它為我說情——我來了哦,疾馳的坐騎,於我已經毫無用處荒野裡有誰能給我避難的一隅哦,首領,我該求救於誰在那復活之人類中最威武的人啊我唯有求你庇護——我來了是你的主使我登臨了你高貴的門檻是你的光榮使我抵達了你終極的海岸我渴望你能夠為著我向主開口你是主的使者啊我懼怕——常以懲罰面目出現的愛你的廣闊並非不能容納我——我來了太陽對微粒從不吝惜光輝心靈的眼睛因為看見了你才具有了明亮內裡的容顏因你而潤澤和美是的,今生和後世都來源於你的慷慨一切真知灼見都源於對於你的認識——我來了①狄道爺,後率眾進入新疆,傳說曾擊斃劉松山。

②艾臺依吐:是帶第一人稱領屬附加成份的動詞“來”的過去時形式。位於哲合忍耶每天宵禮後唸誦五頁的贊詩《穆罕麥斯》後面,某個五頁的第一個單詞位置上,習慣上這五頁便稱為“艾臺依吐”③哲合忍耶喜歡用“多斯達尼”這個複數形式稱呼自己教友,而很少像其他回民那樣稱“多斯弟”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