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相聚後離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三下學期開學後不久,唐宓得知,自己幫著程老師做的那篇論文終於發表在了國外一本數學期刊上,而她成了第四作者。
她從葉一超那裡拿過英文期刊,反覆看著印刷在期刊上的自己的英文名字,素來毫無表情的臉上也浮現了動之
。葉一超邀請她幫忙時,她只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自己真的做到了!
學到了這個階段,論文的重要她有所領悟,因此更明白當時葉一超力排眾議,讓她有機會參與論文是多麼難得。只不過她一個金融系學生在數學雜誌上發論文,頗有牆外開花的
覺。同樣是發論文,葉一超對此很淡定。他身上榮譽太多,各種競賽獎勵拿到手軟別號“葉神”的人,發一篇論文不算太大的事情。
相對而言,呂子怡對這事兒似乎還是有點耿耿於懷,祝賀她的笑容也有些勉強。
唐宓很葉一超,笨拙地想請他吃飯表示謝意,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想盡可能表達自己最大的謝意。大學旁邊,各種餐廳很多,不超過她承受範圍的物美價廉的館子也還是有不少的。
葉一超想了想,居然答應了,於是兩人找了時間去吃飯。飯店秉承大學生最喜歡的小資路線,沙發鬆軟,裝修美,環境十分幽靜。
對於唐宓的謝意,他並不居功,說:“是因為你有實力。”唐宓搖頭,如果不是他給自己的機會,就算自己有實力,只怕也永遠沒機會。
“你以後還有時間嗎?”葉一超問她“今年的大學生數學競賽要不要一起參與?”唐宓有點黯然。大三下學期非常關鍵,她要為實習做準備,參加數學競賽對她來說太費時間了。
葉一超遺憾地嘆氣:“那也沒辦法,畢竟你不是數學專業的啊。”道不同不與之謀,唐宓這回受得真真切切。
“話說回來,我來吃這頓飯,不是因為這事兒。”葉一超說“寒假的時候,你碰巧遇到了我媽媽?”
“是的。”寒假裡見過吳阿姨的事情,唐宓肯定不會多事告訴葉一超,但是吳阿姨會不會就此詢問自己的兒子,那是十拿九穩的事情。但“刻意約定”和“巧遇”中間的差別,唐宓選擇不去想象。
“你跟她說起了呂子怡?”
“嗯…”
“你說了什麼?”葉一超嚴肅地質問。
“我說你們關係不錯。”被葉一超追問底,唐宓不得不慎重對待“對不起,我不應該多嘴。”
“也不是你的責任,”葉一超也發現自己問話有點重了,追著解釋了一句“就是我媽打電話的時候,老問她的事情,煩人的。”以吳阿姨對兒子的在意程度,不問一下未來的準兒媳才是奇怪。唐宓覺得自己花錢請的這頓飯,真是這輩子最難吃的。
葉一超也沒什麼吃飯的興致,他放下筷子,看著對面的唐宓。從高中到現在,他們認識了六年時間,這張臉早看了無數次,照理說都該看膩了,可他怎麼就沒看膩呢。
好一會兒後他才說:“唐宓,你還是不會出國,是吧?”
“是的。”葉一超忽然說起往事來:“去年五一的時候,遇到你祖母那次,她跟我說,你需要什麼她都可以提供,包括去國外讀書,所以,我當時才希望你和她搞好關係。”唐宓抬眸和他對視,說得很慢:“葉一超,我不可能隨心所。如果我是別人,比如我是呂子怡…我可以走跟你相同的道路。你是高飛的鷹,而我只能腳踏實地一步步地往前走。我和你,道路是不同的。”關於自己的未來問題,這些年她想過不下百次,早就思考得透徹清晰,說出口的話宛如金聲玉振,擲地有聲。
“我在想啊,那就是說,一年四個月後,就要跟你分開了啊。”葉一超輕聲嘆息。
唐宓唯有沉默。小學生都可以算出來的數學,確實不需要兩位數學高才生來算。
“我想到時候,在國外看不到你,一定很不習慣。”
“不會的,你會在自己的道路上認識新的人。”一個人的一生也是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個世界,沒有誰會離不開誰的。有些“存在的”終究會變得“不存在”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社會才是所有人最終的歸途,每個人都會分開。
高中宿舍的五名女生,都走向了各自的道路。就連嚴曉冬,和她同在一座城市,因為忙於各自的學業,聯繫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
她和葉一超勢必也會這樣,相聚然後離開。
大三下學期開始,經管學院的各位都磨刀霍霍尋找暑假實習職位。對經管類專業,實習單位的層次決定了今後找工作單位的層次,至關重要。但好的暑期實習職位難找,說句“僧多粥少”毫不誇張。
唐宓因為成績優秀,選擇的起點也較高——說實話,如果不是為了更高的收入,她那麼辛苦讀書也沒意義了。
她大學三年的努力完全沒白費,但凡她投了簡歷的公司,對方都給了她面試的機會——但連續兩次機會,她都在電話面試環節鎩羽而歸,她的不善言辭在這種環節顯得致命。
這兩次電話面試都是用英文,有一次考官還是外國人,她的英文水平屬於平屬於筆試很好口語尚待加強的類型,面對這種正式的面試時,第一次她緊張得忘了,第二次比第一次好,雖然不至於忘詞但回答零零碎碎,讓人不滿意。她不善言辭,從來都是“想”多於“談”對方提問的內容,她的回答不超過一分鐘,好幾次冷場,明顯對方是希望她多談的——太差的表達能力顯然不會讓對方滿意。
與她情況完全相反的是趙幸丹。只看成績的話,趙幸丹不如她,不過她大學幾年熱衷於各種社團活動,打下了豐厚的人脈關係,和各路師兄師姐關係良好,在某師姐的介紹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