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似乎關係重大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最後無奈之下,選擇妥協,將所有的股份轉讓給夢緣茶行。香軒茶行也因此被迫停業。夢緣茶行得到股份後,重新召開股東大會,平撫了股東們的抱怨,挑起了擔負大局的重任。

當然,也得到了所有股東的一致贊成。於是,在諸葛龍飛掀起的一陣驚濤駭中,夢緣茶行最終成為了最後的贏家。

茶飲料計劃在司馬夢緣極力的運籌帷幄下,再一次恢復了生機,以鋪天蓋地的優勢席捲了整個雍正國,當然,這些都是後話,而諸葛龍飛在離開雲原城,踏上回邯城的旅途後,又將會有什麼奇遇發生,不妨拭目以待…***雍正國皇宮。

“咚,咚,咚…”晨鐘三響,鳥鳴驚飛,宏偉磅礡的紫荊城內,文武百官有條不紊地湧入城內,穿過玄武門,紛紛朝正殿而去。

正殿前,一條筆直的雕刻著龍紋的大道上,鋪著晶瑩剔透的玉白石,映著晨陽的光煦,四周瓊閣樓臺,玉欄龍柱,彰現著皇室的氣派與尊嚴。

每一處要道上,皇軍戒備深嚴,盡忠職守。文武百官穿過三座玉石橋,順著大道,登上正殿前的臺階,神態肅穆,不絲一苟地走進正殿。

正殿內,八大柱分列兩側,柱身鑲嵌著由黃金鑄造的五爪金龍,騰雲駕霧。正中繡著龍飛鳳舞圖的大紅毯,從殿前一直延伸到最前端。前端高高在上的便是金燦燦的龍椅。

此時,座位空懸,但四個太監宮女已手持高扇,分立左右。待文武百官到齊之中,一個太監從正殿側邊的皇道走出,手中一柄拂塵側向左臂,高聲喊道:“皇上駕道…”隨後,太監便退到一旁,緊接著皇道中,雍正帝一身華麗皇袍,威嚴不凡地闊步而出,神態沉穩地走了出來,身後還有一個年約三十左右的男子,身上穿著麒麟繡袍,神情嚴肅,與雍正帝確有幾分想象之處,他便是當今的太子,也是雍正帝的大兒子,文武百官恭稱為“大皇子”的雍子熙。

雍正帝走上高臺,登上龍椅,文武百官立刻跪地接駕,神態恭敬。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位愛卿都平身。”雍正帝撫了撫手道。待文武百官起身之後,雍正帝便撫著頜下幾縷長鬚道:“軍機大臣碩果何在?”

“臣在。”一個年約五旬的老者,神態明,緩步而出,對著雍正帝恭謙一鞠道。

“如今邊境的情況如何?”雍正帝聲沉穩道。

“稟皇上,昨剛剛傳來最新戰報,我軍現正與幹隆國的軍隊殭持於邊境西北一帶,但因為連大雪,只能暫時停軍整備,到目前為止,兩軍並未真正手過,只有幾次小規模的爭鬥,傷亡極小。”碩果如此稟報道。

“子熙,你有什麼看法?”雍正帝聽完,點了點頭,側目看向立在龍椅下方的雍子熙道。

“以目前的形式看,幹隆軍似乎並無打算跟我們手之意,只是借地形的優勢壓制我們,顯然他們並不想大動干戈。”雍子熙確地分析道“如今幹隆軍中有武功蓋世的雄飛大將軍坐鎮,又有當今幹隆國的輔政王在旁出謀劃策,眼下我軍恐怕已經處於被動的境地…”

“諸位大臣,還有其它看法嗎?”雍正帝聽完,神情若定地又看向殿下的文武百官。

“稟皇上,依臣之見,此次出兵實在有些冒然,雖然長公主在幹隆過遇難,但現在還尚未查清其中的來龍去脈。我覺得正好趁此際,按兵不動,以文書的形式向幹隆國要個說法。”宰相鬍子儀頂著一個圓腹道。

“宰相之言不無道理,但若此事真是幹隆國所為,料想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

這次出兵意在揚我國威,表明我們雍正國的態度,如此一來,才能有震懾之效,待事情查明之後,我們才有立足說話的餘地。”雍子熙滔滔不絕道。

“大皇子所言極是,幹隆國曆來仗著自己強力的實力,一直漠視他國的存在,雖然兩國素來好,和平共處,但誰也猜不透幹隆國的真正用意,或許這次長公主遇難之事,只是一個徵兆而已,怕就怕在幹隆國早有預謀,或許這次我們出兵也在他們意料之中也說不定。”碩果極為贊同道,他與大皇子同為“主戰”一派,兩人私下也是好甚篤。此言一出,其它大臣也紛紛點頭。

“臣以為還是先不要妄下猜測的好,無論如何,還是要先把事情調查清楚,一旦兩國真正火起來,那就什麼都晚了。畢竟兩國戰,苦的確實百姓。”鬍子儀極力主和道。

“宰相的顧慮值得深思。這一點我也明白。”雍正帝微點下頜,他同樣也有如此疑慮,所以遲遲沒有下達大舉攻境的命令。

“子熙,調查之事進展如何?”雍正帝詢問道。

“我據皇妹所述,派了幾名密探在幹隆國暗中探查,但至今還是毫無線索,追殺皇妹之人。

直到現在還查不清身份,只知道是會使用巫術的西域之人,而在眾國之中,唯有幹隆國地大物博,能引大批的西域人進駐。所以,幹隆國借刀殺人的可能最大,我想此事並不是能輕易調查清楚的。我們一定要為皇妹出了這口氣。”雍子熙判定道。

“哎,真是委屈馨玉了,只是出使到幹隆國去遊玩了一趟,竟然碰到如此之事,苦了她在外頭漂泊了半年之久。”雍正帝不由嘆了口氣,他口中的“馨玉”便是長公主。雍正帝共育有九子一女,馨玉是最小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公主,所以多稱為“長公主”從小能文能武,乖巧伶俐,又有國天香之姿,極受雍正帝的寵愛。

“父皇放心,皇妹之事,我一定會糾查到底,而對幹隆國大軍壓境,其實也是個必然之勢,此舉雖然對我們有利有弊,但在我看來利卻大於弊。”雍子熙表態道,神情嚴峻,透著不凡的氣勢。

“哦,你且說說看…這裡面到底又有什麼?”雍正帝淡定的說道。

“據我所知,如今幹隆國周邊,共有十多個小國依附於幹隆國,以幹隆國馬首是瞻,而想比之下,我們雍正國和位居西北的康熙國則孤單影只,只有數國依附,實力上早已差居幹隆國一等。

但我最近聽到消息,說依附幹隆國的不少小國,不滿於每年大量的進貢,如今都蠢蠢動,試圖找尋出路,這對我們來說絕對的是一個好機會。”雍子熙雙眼眯起,計謀算盡道:“眼下我們雍正國大舉出兵,與幹隆國殭持不下,說明幹隆國對我們也是有所顧及,我們不妨趁此機會,拉攏那些邊境小國,建立同盟,共同討伐幹隆國。這樣,在總體實力上,我們或許還更勝一籌。”

“這件事關係滋大,非比尋常,我本意不想與幹隆國正面鋒,如此一來,豈不是真要大動干戈了?”雍正帝不由蹙了蹙眉頭。

“皇上,如今各國的國勢都在與俱增,雖然我們雍正國如今也是兵強馬壯,但實力上還是遜於幹隆國和康熙國。

如果不抓緊機會,擴張我們的實力的話,萬一哪天干隆國狼子野心,想要意圖一統大陸,到時我們無非也要成為幹隆國的腳下之土。倒不如趁現在,加強國立,建立同盟,已備不時之需。”碩果附和道。

“碩大人此話未免說的太誇張了點,怎麼說整個大陸,北有康熙國,西有我們雍正國,南部還有實力強勁的外族,幹隆國若是真有此意,無非等同於自殺亡國。我想碩大人是杞人憂天了吧。”鬍子儀應道。

“宰相大人宅心仁厚,不願看到戰火紛亂,這我是理解的。但眼下形勢刻不容緩,而且長公主遇難,無疑對我們也是一種警示。如果我們不先發制人的話,那到時只能成為被宰的羔羊…”碩果針鋒相對道。

“好了,好了,兩位愛卿所言都有理。至於建立同盟之事,我們暫且不談,應該滋事體大,我們必須多加了解情況,才能再下定奪。”雍正帝出聲阻止兩人道。

“吾皇英明。”眾大臣立刻躬身叫道。

“稟皇上,微臣有一事起奏…”禮部尚書突然走出道。

“准奏。”

“微臣昨收到康熙國的修書一封,說已派使者前來我們雍正國,準備與皇上商談要事。想必現在已經在路途上了。”

“康熙國?”雍正帝不由到幾分驚訝。

“是否有說明來意?”一旁的雍子熙問道。

“沒有,修書是以密報而來,似乎關係重大,所以微臣想先請示皇上,該如何應對?”禮部尚書搖頭道。

“父皇,康熙國這次主動派使者前來,其中會不會有什麼不妥之處?”雍子熙猜疑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