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再見梅豔芳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處理完手頭一切工作的榮少亨站在落地窗前,俯暇美麗的維多利亞港灣,耳邊隱隱約約聽到繁華娛樂的喧鬧和海港傳來的汽笛聲如今亞視由韋家輝打理,玄霆。永盛,還有新藝城在黃百鳴王晶。麥當雄等人的打理下,展的井井有條。年度大戲《英雄》拍攝的已經差不多,眼看再有半個月左右就可以上畫,李連杰,甄子丹,還有粱朝偉即將再次飾造中國式的功夫神話。除此之外,榮少亨還親自為這部大片創作了歌曲,並且這一次是實打實“原創的”在歌詞方面榮少亨選擇了三年前在“舞動全城”晚會的慶功宴上,贈送給“歌后。梅豔芳的兩新詞,第一乃是那慷慨昂又柔情寸斷的《問英雄》:惜英雄,問誰是英雄?堪比落花,葬雪風中。一隻素手,‮花菊‬劍和酒,沉醉的漁翁,還在笑扁舟。惜美人。問誰是美人?堪比星辰,墜落紅塵。動心絃,訴不清水飛雲。劍舞夕陽,高高在上,悲情的不僅僅是無奈的秦王還有伴隨佳人的霓裳。美人淚,英雄血,血兩行,淚淌滿腔!

這歌曲實際上是榮少亨據“西楚霸王虛戰烏江”的故事演繹的。不過在歌曲中將“霸王,小改成了“秦王。”將“虞姬”改成了佳人。除此之外應情應景則十分的貼切。

除此之外,榮少亨送給梅豔芳的另外一新詞的名字叫《伊人》:一朵牡丹三寸香,吐蕊望月夜未央。寂賓伊人冷宮牆。浮光螢待梳妝。可嘆韶華,輸得是白,贏的是蒼涼。虛空已碎,時光浮圖。皇城猶在,風吹黃土。杯酒尚未冷卻。伊人如白雪。勾魂的黯然,**的圓月。誰與你偎依身旁,鎧甲鮮亮,卸下紅妝!

這新詞榮少亨借鑑的卻是前世著名歌星周杰倫的那《煙花易冷》,整體來說那種含蓄妖嬈的覺簡直是有過之而不及。

好不容易來了兩並原創,榮少亨當然是十分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迫不及待地讓大才子黃霜幫自己這兩新詞譜曲。黃霜接到命令,就開始埋頭苦幹。

不出兩,黃箔不負榮少亨重託,也不負自己的音樂才子盛名,終於創作出來了合適的曲譜。

先《問英雄》這歌要是唱出來地話一定要有很渾厚的嗓音方能入味,就像古羅馬歌劇一樣,要有穿雲裂石的震撼力,讓整個空間迴盪這樣的歌聲才是最為完美的美妙。因此黃霜就在譜曲的時候注重了那種強悍的悲劇穿透力,歌曲旋律婉轉的地方少,而多了一些《好漢歌》中的直截了當一一這老小子到也會活學活用。而唱這歌曲的歌手則是張學友,榮少亨相信憑藉前世張學友演唱《雪狼湖》的功力,一定能夠勝任此歌。

至於另外一中的中國傳統“詠歎調”的套路,進行重新譜曲和包裝,力求演唱者在真假音之間徘徊徜,用腹內的氣把一腔情宣洩在唱詞之間“伊人。相思。相思“伊人。”蒹蒼蒼,白為霜,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又要多出一股巾淚不讓鬚眉的俠骨柔情。至於這歌曲的演唱者毫無懸念地落在了歌壇大姐大梅豔芳的身上。榮少亨相信,梅豔芳在曲調轉換換氣這個技巧方面。眼前香港女歌手還無人能夠匹敵,即使周慧也不可以。更何況這兩新詞本來就是送給她的。讓她演唱網更是相彰宜得。

對於黃箔的創作,榮少亨那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此時對於他才子之名,榮少亨更是心生敬佩,要知道讓他“真正”的來創作歌曲,那簡直是壽星翁上吊一一找死。可是這樣的問題落到黃霜手裡,那就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任何華麗讚美的言辭都不足以表達他的才華,也許只有在創作中,黃據才能讓人真正的認識自己,真正表達出他那與眾不同的文化深度。看著黃霜創作歌曲時的狂放,這不僅讓榮少亨很汗顏地想起了自己抄襲他的那《滄海一聲笑》。

實際上榮少亨覺得,這歌曲完全可以代表黃霜整個藝術人生上面的追求,正如歌詞所唱:滄海一聲笑活詣兩岸浮沉隨只記今朝蒼天笑紛紛世上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煙雨遙濤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也許在當代這個文壇當中,黃霜就類似於宋朝的蘇軾,豪邁奔放是他的特,狂不羈是他的本

在前世榮少亨曾撥集了六七個人《滄海一聲笑》的版本,任賢齊班門斧,將一神曲得俗不可耐。江智民中規中矩,羅文的聲音華美。許冠傑唱出了神韻。聽來聽去,原來這歌只專屬黃霜一人。最讓榮少亨熱血動的是黃霜、徐克、羅大估三人合唱的版本,徐克算是配角,羅大佑聲音粉,已有身在江湖的覺,而黃霜聲音自由不羈。不講技法,如曠野風聲,又如誰在滾滾江邊縱聲長嘯,歌者動容,聽著驚心,這種慷慨悲涼的味道。是別人無論如何學不來的。

徐克和羅大佑已經是人中翹楚。但仍然配不上與黃霜合唱此曲,金庸在《笑傲江湖》描寫的曲洋劉正風,不下於俞伯牙鍾子期,榮少亨以為最好的組合,應是倪匡、黃霜和金庸。金庸入世儒生,黃霜遊走紅塵。倪匡笑瞰三界,而且神層面都達到了最高水準,隱隱有儒道釋齊聚絕頂的氣勢,目送歸鴻,手揮五絃,三人唱起“滄海一聲笑,滔詣兩岸。”那是榮少亨能想到的“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場面。

每次想到黃君,想到倪匡,想到金庸,榮少亨都忍不住慨嘆,這是怎樣的人中龍鳳啊!得有怎樣的水土,多少的歷史,才能讓這樣的人現於世間。游龍戲鳳,驚鴻一瞥,恐怕他們走後,就再也見不到這樣的人了。

所以,榮少亨一直想清楚。他們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他們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他們為什麼匯聚在了那時的香港?這樣人的以後還會再有嗎?

黃箔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廣東”略年到了香港,他拇。論讓歷我們比較悉了。金庸出生在民國時期的淅江海寧,是當地書香望族。自小就在戰爭中亡,但學業不廢,弱冠成為報人,去香港大公報供職,這才有了後面的辦《明報》,寫武俠的經歷。最傳奇的是倪匡,他同樣出生在民國,在內地還當過軍人、警察,五十年代到內蒙古墾荒,因冬天拆了一座小橋當木柴,被以反革命罪羈押數月。他決心逃走,從內蒙古、上海一路偽造公章逃到廣州,然後偷渡到香港,從此一生再不北望神州,不邁進大陸一步。

這是黃君他們那一代的經典路線圖。其實何止這三人,太多人走了這樣的軌跡。粱羽生是這樣,胡菊人是這樣,余英時是這樣,他們是到了香港;雷震、殷海光、李教、許悼雲也無不同,他們只不過是到了臺灣;而唐德網、巫寧坤等人去了美國。

如果把這些人的人生軌跡一一盤點出來,就是一幅文化“民圖”他們都是嚴復、粱啟、陳寅恪的文化餘脈,像鳥一樣離開民國故土。從此成為海外遊魂。唐德網的,黃霜的“小萬里江水訪詣永不休”金庸的“上牛羊空許約誰家子弟誰家院”余英時的五四研究,許綽雲的,聽聽這些名字,這些句子,哪一個不是深藏著去國之痛,文化之傷?英風之下,多有斑斑淚痕,有如孤鳥之悲鳴。他們都曾騎著白馬穿過中國,這就是那一個時代的中國文化地圖。這樣。人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黃霜能夠“滄海一聲笑”林夕不能,方文山不能。餘華不能。黃霜生在民國,受過完整的民國小學教育,然後投奔香港,香港成為民國文化人的諾亞方舟,人文答萃之地,他們文脈未斷,香火不絕,同時有著對萬里家國的深沉記憶,以及去國懷鄉的隱隱痛傷。最最要緊的是,那時的香港,成了自由的燈塔,經濟的中心。文化的集散地。這些風雲際會,這些因緣巧合,當得上一句空前絕後,連臺灣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今天的香港,文脈漸漸杳然,今天的臺灣,也不再是當年的水土了。所以只有那個年代的香港,才能誕生黃霜,才能誕生倪匡,才能誕生金庸。不會有別處。

這樣的人也許不會再有了。但也許未來還會有,但榮少亨覺得,自己是看不到了。

一番雲思湧之後,榮少亨又開始步入正題,著手將主題曲和曲順利完成。

將近兩個多小時的忙碌,一切終歸就緒,這讓勞的榮少亨總算可以鬆了一口氣。此時的他夾著香菸,悠悠地了一口,然後,對守候在旁邊的大傻說道:“你讓那兩個中南海來的保鏢收拾一下,過幾天我就要去倫敦!”

“去倫敦?”大傻很是驚異。

“是的,我要接受女皇陛下的授勳,畢竟這是不好推辭的事情。”榮少亨說道。

“可是一定要帶他們兩個去麼?”大傻似乎很有意見。

“怎麼,你不喜歡他們?”榮少亨挑挑眉

“嗯!”大傻點點頭:“那兩人看著很不合群,我一看他們的樣子就想起反骨仔,二五仔!”

“那是他們的工作,你應該理解!”榮少亨忍不住笑道。

“我不理鼻,我只知道他們會對你不利。”大傻真的是看那兩人不順眼。

“莫要胡說,他們是來保護我的!”榮少亨實在不願意將自己掌握有大陸那邊刃億美金投資額的事情說出來,畢竟此事越少人知道越好。

“亨哥,我不明你為什麼要護著他們…香港是我們的地盤,我們還怕誰?!”大傻牛叉道。

“有時候一個人不可以太自大,自大容易淪陷,淪陷就容易滅亡!”榮少亨篤定道。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