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癲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有點瞧不起女人,覺得女人天生智力不如男子,而學醫是很難的。所以,他不相信凌青菀的醫術。

他之所以同意凌青菀來看病,大概是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之後,對長子的病情不抱希望,死馬當成活馬醫。

甄氏和老夫人則是對凌青菀深信不疑,因為她們已經和凌青菀接觸多次,也打聽過她。

“前醫可能覺得,癲證乃是有痰,故而化痰的方子用了不少。像天王補心丹、歸脾湯等導痰的藥方,小公子只怕吃了好幾個月吧?”凌青菀繼續道。

她這話一說,杜永岐頓時就對她刮目相看。

沒有看過其他大夫的方子,單憑診脈就可以斷出其他大夫的診斷,說明她也知曉這個病容易被當成痰心竅。

凌青菀覺得,這不是痰心竅導致的癲證,而是瘀心竅。

“凌姑娘所言不差,小兒這段子,的確不少吃這兩種藥方,只可惜效果甚微。”杜永岐道。

杜永岐和盧九孃的哥哥關係甚好,盧九娘記得他。那時候他意氣風發,這才不過四年,他蒼老了很多。

估計是孩子發病這一年來,讓他心力憔悴,如今添了幾分絕望。

凌青菀的話,讓他從絕望的縫隙裡,看到了一縷光明。

“凌姑娘,您打算用什麼藥?”杜永岐又道。他眼眸雪亮,緊緊盯著凌青菀,希望她能拿出仙丹,就他兒子一命。

長子對父親的意義,是格外不同尋常的。

哪怕以後再有兒子,也取代不了在他心裡的地位,這個凌青菀明白。她父親去世之後,她的祖父就一蹶不振。

“小公子乃是瘀血凝滯,干擾神明。我想用癲狂醒夢湯。因為小公子服用其他‮物藥‬多時,腑臟受阻,我會添些滑石、甘草和生大黃,清利通腑。”凌青菀道。

杜永岐又問:“癲狂醒夢湯,出處在哪裡?”凌青菀已經記起,《王氏醫存》乃是當時醫學秘籍,而且前幾年隨著王七郎去世就遺失,沒有別人看過。

所以,她現在也不敢隨隨便便說自己的藥方,來自《王氏醫存》,雖然這個癲狂醒夢湯的確是。

“我從一本上古藥書裡看到了,書名遺落無考。”凌青菀道。

杜永岐夫對視一眼,又看了看老夫人。

最終,他們同意讓凌青菀開藥方。

凌青菀就坐下來。將癲狂醒夢湯的藥方,一一寫下來:“法半夏三錢,桃仁五錢,紫蘇子三錢,桑白皮三錢,大腹皮三錢,小青皮二錢,胡柴三錢,赤芍藥五錢,陳皮二錢。焦神曲三錢。焦雞內金三錢,制香附三錢。”另外,她又添了清利通腑的“甘草三錢、滑石三錢,生大黃兩錢。”

“每一劑。先吃七天。用水煎熬。煎藥的時候。生大黃後下。”凌青菀叮囑道,“七後,我再來複診。”甄氏接過方子。給凌青菀道謝。

她親自送凌青菀去前頭坐席。

凌青菀剛剛出甄氏的院門時,就見四個年輕男子,往他們這邊走過來。

應該是杜家的親戚,否則不至於直接到了甄氏的院子這邊。

凌青菀往甄氏身後站了半步。

“馮公子,五郎、七郎,你們怎麼進來了?”甄氏吃了一驚。

這幾個年輕人中,有一位不認識,還有兩位是杜家老夫人孃家的侄兒,孫五郎和孫七郎。

另外一個身材中等、微胖的男子,厚眯眼,看上去容貌有點醜陋,乃是含山長公主的長子。

含山長公主,是當朝太后最大的女兒,也就是懷慶長公主的長姐。含山長公主的駙馬姓馮,眼前這個年輕人,就是馮家長子。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