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明音樂的電影痕跡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兩個香港男子,一個有一張緻的面孔,瘦而蒼白,有一把天籟般透明的嗓音;另一個很普通,胖而麻木的臉,寫得一手好音樂。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向我們展示了一種屬於妖冶,屬於雅痞甚至黑
幽默的音樂元素,它告訴我們什麼叫做電子
幻,什麼叫做音樂文學。原諒我無法把他們的音樂簡單歸於哪個純音樂的門類,就像你無法去定義羅大佑的音樂形象而只好用“教父”一詞去稱呼他一樣。之所以稱達明的作品為“音樂文學”因為除了音樂以外,達明還帶給我很多關於電影的音樂詮釋,不是電影原聲樂,卻更貼近一個影
對自己痴愛電影的喃喃自語。
電影痕跡一:愛比死更冷我並不常看法斯賓德的電影,唯獨這部《愛比死更冷》卻沒有錯過,喬安娜親手為她自己建立了一座“愛的墳墓”然後就躺在裡邊長眠。法蘭茲這樣的男人是無法讓愛變得熱情如火的,就像一塊冰本來就該和火保持距離。道理都很簡單,我們的心卻看得悲哀無比。難道郎心如鐵真是你竭盡全力也無法打動的心傷?達明一派用不緊不慢的哀腔怨調卻唱出了比電影更殘酷的句子:我最後剩不動的心痛比死更冷我在湖中更冰涼極愛過到最後剩一身的冰凍為愛你我最後剩不動的心痛比死更冷你在湖邊美麗的嘆息離的傷痛剎那透過黃耀明的水晶聲音直白而平靜地唱出來,這是區別與婉轉的低迴,更是讓法斯賓德側目的血
註解。達明選用了一個單純而極端的角度去演繹電影中布爾喬亞式關係讓一個
女怎樣地在愛的過程中失去自己。
電影痕跡二:後窗每個人的心靈都有一個“後窗”西區柯克告訴我們那是用來揭示秘密的,然後奉送你一個緊張而有趣味的故事來證明。達明的《後窗》也是略帶緊張的節奏,嘮叨而反覆的音樂就像一個神經質的男人在自言自語,不動聲地揭
出電影中傑弗瑞那好奇又有些恐慌的心態。劉以達是個喜歡用他自己的情緒加上固執的魅惑去創作的音樂人,所以他很情緒化地將他心中的“後窗”變成了一種略微變態的期待。
在那個無聊的年代,我們很多想法都需要達明的音樂來進行分解,彷彿這樣才算完整的受過一部電影帶給我們的另類意義。
所以黃耀明說:凝望著你長夜動向憑著冷風增加印象難忘共你長夜遇上唯獨對這窗窗邊的我不知方向電影痕跡三:愛在瘟疫蔓延時達明算是香港很早用音樂討論愛滋病的一個演唱組合,旋律悠揚悽的同時,他們總是不忘記把一些唯美華麗的東西放進去。光是歌詞已經讓我們眼花繚亂,有風聲鶴唳,有肝腸寸斷,還有那種伴著黃耀明長長拖音的恐慌與無奈,卻在高
處用“獨舞凌亂”來表現倔強的心,毫無疑問那是屬於《費城故事》的心態。
每每聽這首歌,我就會想像自己是一個絕望到底的人,卻還是像湯姆漢克斯一樣去關心快要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那似乎是一種告別前的壯烈儀式,更像是世界末前的孤獨和空曠。從未有更多一首歌來打動過我,音樂響起時,我面前像飛過無數枯草和灰塵,達明這一首歌就像將你的心上劃開一道血淋淋的傷囗,然後再去
幹它。於是我就沉入那一種自
情緒中:獨舞疲倦倦看蒼生也倦懼怕中葬身無情深淵獨舞凌亂亂叫吼心更亂在哪天這地悠然共對自困疲倦倦看蒼生也倦懼怕中葬身無情深淵自困凌亂亂叫吼心更亂懼怕中這地夢已失去電影痕跡四:暗湧《暗花》中耀東走進那個餐廳時,音樂和《暗湧》離奇的像。我知道黃耀明是個個
太強的音樂人,僅僅用婉轉的腔調詮釋音樂不是他的理想。所以出了這首暗湧,開腔一句就低沉如電影的開頭。後面調子雖然還是平靜,卻微微突起一些哭腔,最後終於走向無奈。那與電影中人物每一次心理狀態的轉變吻合之至,當我聽到那句:“什麼我都有預
時。”腦中永遠閃過耀東那
控一切的毒辣眼神,而梁朝偉滿臉是汗地向你表達著的也是“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的絕望。
我相信大部份人會因為《暗花》而喜歡《暗湧》,因為喜歡《暗湧》和喜歡《暗花》,那平而啜泣的音樂中隱隱湧動的殘酷就如電影中一直讓你透不過氣的黑湧:就算天空再深看不出裂痕眉頭仍聚滿密雲就算一屋暗燈照不穿我身仍可反映你心讓這口煙跳升我身軀下沉曾多麼想多麼想貼近電影痕跡五:寂寞的人有福了這首怪異的歌曲讓我想起兩部電影,《重慶森林》和《沙丁魚殺人事件》。兩個同樣寂寞的男人,也同樣有著不正常的戀物痞,當然前者是因為失戀,後者是因為他壓
兒就是與世界脫離的。歌中唱著“萬歲”彷彿為他們的戀物而喝彩,警察對著家裡的東西說著讓我們啼笑皆非的話,沙丁魚則把他的家搞得跟超市一樣堆滿了雜貨。那些小人物就是這樣排遣他們的寂寞的。達明用同樣異與常人的歡快曲調告訴你關於戀物痞的變態生活,還說:桃花命犯不起的桃花舊用品通通買下我這世界也夠填滿吧桃花就像失手的塗鴉儘量將汙點擦下抹去了你我更完美吧電影痕跡六:石頭記石頭記的明朗就如一陣清明而豔麗的胭脂風吹過我心頭,達明用一種細膩到極點的方式去演繹關於古典音樂的全部
髓。我們看到小說和電影曾被刻畫得纏綿極致的人物故事都被他們用豔麗的
彩深深讚美,那反反覆覆的高
旋律黃耀明唱來難得的高吭清亮,我們都無從去辯證他們這樣的方式是否能將《紅樓夢》中女人的恩怨情仇表現到位了,但是起碼有一點他們做到了,那就是用一種極美麗的態度去唱頌他們心中千紅與萬豔的理想與心機。
絲絲點點計算偏偏相差太遠兜兜轉轉化作段段塵緣紛紛擾擾作嫁宵戀戀變掛真真假假悉悲歡恩怨原是詐花
香皆看化電影痕跡七:忘記他是他人們紛紛傳說的黃耀明的同志情結我不想多說,但是達明在早期就出了這首《忘記他是他》,有人說伊能靜的《
花》是最早一首寫同志戀情的歌曲,其實他們一定沒聽過達明的。孩子般輕鬆卻不失
的旋律在達明唱來真是通透而自然,那裡邊我
受到了《
光乍洩》中何寶榮的輕浮與頑皮,黎耀輝的慢板與痴
。在達明的歌裡,同志不再是沉重而
忌的題材,相反成了一種真誠而嫵媚的
情。那種不分
別統統能
受的美與快樂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的:忘記她是那麼樣只記起風裡淌漾玫瑰花盛開的髮香忘記他是那麼樣只記起寬闊肩上紋上鐵青
的肖象忘記她是那麼樣只記起街裡闖蕩
我歸家溫馨眼光忘記他是那麼樣只記起
糙頸項承載鋼鐵一般堅壯愛上是他是她是他給我滿足快樂是那份美麗的
覺愛我是他什麼是他不理上演那幕忘記他是她不知覺電影痕跡八:十個救火少年《十個救火少年》是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達明用孩童般平淡天真的腔調唱出來讓人很意外。那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唱出來時就像在給你講一部極端cut的電影,十個少年自告奮勇去救火,最後卻釀成一場悲劇,失去了兩條生命。那過程中一個個逃離的靈魂,現實讓我們洗淨了所有純真,在達明唱來是那樣平常的音調,好似那最後嬉戲般的數數,沒有刻意的賣
氣氛,乾乾淨淨的演唱,卻讓我們聽得心
起伏。就如《天生殺人狂》中那些血腥的殺戮最終變成了他們勝利的樂章,反差總是讓我們留意背後的真相。不信你就聽那達明最後的嘆息: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就似在怨用處沒有一點在這夜這猛火像燎原大眾議論到這三位少年亂說亂說愈說祗有愈遠十減一得九九減一得八八減一得七七減一得六…結束語:關於達明一派,他們就如一個拼合起來剛剛好能成形的整體,分開就缺少了很多東西。劉以達曾經找了一個叫“夢”的女孩想繼續他的音樂理想,結果夢沒有成真。黃耀明想延續他們的文學內容,就有了後來的《
光乍洩》,但是遠沒有以前的音樂來得有靈魂。那個屬於達明一派的輝煌年代我相信永遠不會過去,因為音樂不變,電影也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