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風與王家衛誰成就了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近期出來的《伊莎貝拉》被彭浩翔自評為“最不像彭浩翔的電影”結果眾人都去看了,亦云像“王家衛”我一直覺得這樣評價對彭浩翔不是很公平,可能對杜可風更是有欠公允。
王家衛與杜可風之間的關係已經微妙到極致了,早年王家衛沒有用杜可風的時候,他拍了一部《旺角卡門》,港片都相當推崇,特別是非小資類的熱血港片
們。因為那大概是王家衛最具草
味的作品了,帶著濃厚的香港味。後來的《重慶森林》
住了一幫小眾影
,外加昆汀·塔倫蒂諾也被征服,《阿飛正傳》就更是驚豔了。這大概便是所謂的“天作之合”王家衛從此離不開杜可風,因為後者完全具備用影像敘事或者做詩的才能,王家衛的電影可以沒有對白,沒有故事情節,卻不能沒有杜可風。
然而杜可風卻可以離開王家衛,比如他與關錦鵬的合作也極完美,大抵偏向一些臆想的題材,情節都相對比較曖昧,杜可風可以實現甚至有時是超出導演的要求。比如《紅玫瑰與白玫瑰》,或者更久遠的《胭脂扣》,如果沒有杜可風那濃烈的個人氣息,可能電影的特會失掉一半。記得《花樣年華》中張曼玉與梁朝偉在雨夜牆下的對手戲,布光幾近完美,張曼玉的
人風情除了旗袍化妝之外,更重要的是杜可風與她的韻味脈絡相承。其實《花樣年華》並非特別有內蘊,真正的王家衛式電影應該是《墮落天使》,同樣的,後者也是在杜可風香豔的鏡頭下才愈顯張力。永遠讓我不能忘記的還有《東
西毒》,自然風光的影像無懈可擊,居然硬生生把一部非武俠的愛情古裝戲拍出了古龍的風格。獨白有時便是另類的散文,唯有杜可風將語境都用影像表達出來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導演都與杜可風合拍,甚至杜可風對於電影中度的把握並不是非常準確。他才華橫溢卻不懂得收放自如,比如《仙人掌旅館》幾乎成為他大半部電影,導演很弱,由著他自由發揮,大量鏡頭都是杜可風一個人在那裡揮散靈。片子出來的效果相當差強人意,內核太空,攝影有賣
之嫌。杜可風自己執導的《三條人》就更是將他的個人特
發揮到了極端,這部片子呈現
本電影少有的濃墨重彩,故事缺少王家衛散而不亂的特
,而是變成了為影像服務,重輕不分是電影失敗的直接的原因。所以,杜可風絕對需要一個好的導演,好的劇本,否則他的影像只是影像。《2046》的結構龐大,大到王家衛有些支撐不住,杜可風是喜歡抓豔麗特寫的人,而且他要抓得很慢,很有節奏,顯然《2046》腳步過快,讓他無法展現特
。王家衛拍的寶馬車廣告,故事情節儘量簡化了,杜可風的風格卻跟著消失了,唯有那場“追車情調”算是靈光一閃,原來也有這樣的事情,沒靈
的王家衛遇上沒靈
的杜可風。
當然,這兩個人也有神來之筆,比如拍攝《光乍洩》的時候,杜可風一個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遊玩,順便拍攝了一些風景回來,也許他只是想自娛自樂,可是王家衛卻非常喜歡,後來將它們全放在電影裡了。這便是《
》開場後十分鐘出現的那個城市從白天到黑夜的過渡畫面,它將兩個身處異鄉的同志對世事變遷的陌生
都表述盡了。
大概陳果算聰明人,拍驚悚片《餃子》的時候才用到他,與王家衛的東西區別開來,張藝謀試圖用《英雄》製造一部武俠史詩,然而他本就是攝影師出生,找上杜可風搞那樣重的囗味完全多餘,好比用紅漆把牆壁刷了一層又一層,快要刷成赤黑了。我不知道王家衛與杜可風誰離不開誰,反正王家衛的東西已經早就陷入杜可風的鏡頭之中難以自拔。而杜可風沒有王家衛,在和別的導演合作時,時不時就會讓人有王家衛電影的錯覺。假如王家衛沒有杜可風呢?我不敢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