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尹小帆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32有這樣一些人,他們註定是要離開自己的土地,和異族人生活在一起的。好比尹小帆,當她念高中的時候,尹小跳問她將來的打算,她就毫不猶豫地說:出國。
她有一種極為特殊的語言大才和極好的記憶力,小學時代她就能滿含情、稍顯戲劇
地朗讀中級英語教材裡那篇著名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並和母親章嫵用英文做些天氣啊,飲食啊,講衛生啊之類的
。在公園裡一看見外國人她就興奮,就自願用她那點兒幼稚的英語給人家義務導遊。
後來她去北京讀外語學院,一些外國同學閒聊時經常問她:你是哪一年回到中國的?
你是哪一年回到中國的?
她的英語水準使人誤以為她是在異邦的英語環境中成長的,那時她就故意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們:我哪兒也沒去過哪兒也沒去過,我的英語就是在中國學的。後來她認識了美國人戴維,就跟戴維去了美國。
尹小跳對她說你還打算回來嗎?她說我不會回來的,我的生活比你們要好得多。再說,還有戴維。她很自負,也許她有自負的資本:她有美國丈夫戴維;她一口略帶歐洲味兒的嫻
英語——甚至她還時不時地給戴維糾正英語語法;她在上高中時英文打字就考了b級;至於考“託福”她簡直就不覺得有什麼困難。她不是那些出了國門就畏縮惶惑張不開嘴的中國人,她張得開嘴,她不怵和異邦人說話。
如果你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旅行都能開口說話,你馬上就會像個生活的勝利者。尹小帆無時無刻不想勝利,年紀輕輕的尹小帆,就是為了對得起她這滿口漂亮的英語她也得出國。美國似乎有很多很多好東西在等著她呢,比中國多,比中國多得多。中國有什麼?自然是有她的親人,但在她當時的年齡,她對兒女情長是不那麼看重的。小時候她看重她的姐姐尹小跳,她崇拜她熱愛她,受了委屈第一個要告訴的就是她。她們同甘共苦,她們還有…還有那世人所不知的永遠罪惡的小秘密。尹小帆從不懷疑她的記憶力,她記住的都是曾經發生過的。設計院小馬路上那口敞著蓋子的汙水井,那揚起雙臂撲進井中的尹小荃,她和尹小跳手拉手地站在她的後邊,她們那不同尋常的拉手:冰涼溼的、
筋一般的…不是她拉尹小跳的手,是尹小跳拉住了她。她在心裡反反覆覆地強調:不是她拉尹小跳而是尹小跳拉住了她,她是被動的,被“拉”就是被阻止。二十多年過去尹小跳那個時刻用在她手上的力量一直凝固在她手上。她怕不是因為這個才要離開中國的吧,這一切一切她從來也不願意細想。
那年她才七歲,在她那顆小小的心裡,就已經有了要做一個特別好的好孩子的願望。汙水井、尹小荃、她們姐妹的拉手…她們那報仇雪恨、清除異己般的姿勢,一切的一切都使她想要做一個優秀的好孩子,最好的孩子。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配得上那個生來就讓她不快的令她嫉妒的孩子的死。
她一邊要做好孩子,一邊也對尹小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不再一味地熱愛她的姐姐崇拜她的姐姐,心底裡布上了一塊抹不去的陰影,她這位姐姐就不再可能贏得她無條件的服從。反過來她加倍地渴望尹小跳愛她寵她,她要從所有的方面證明,她尹小帆是這個家庭裡最值得重視的生命。她們之間公開的第一次不快是從一件短風衣開始的。那時她在北京外語學院唸書,尹小跳去北京出差約稿,打電話約了她從學校出來見面。她們一見面就迫不及待地去冷飲店喝酸,她們對酸
有一種共同的瘋狂的熱愛。那時候美國的“卡夫”
“和路雪”什麼的製品冷飲系列還沒有打進中國,北京酸
都是盛在一種又厚又笨的白陶瓷瓶子裡,瓶口用塗了蠟膜的薄紙矇住,薄紙周邊勒著紙繩
細的橡皮筋兒。吃時拿
管捅破薄紙,然後“哆哆哆”地猛嘬,香著呢。尹小跳請尹小帆喝酸
,並把在上海開會時買給尹小帆的薄呢短裙拿給尹小帆。她願意給尹小帆買衣服,走到哪裡她都忘不了。但是那天尹小帆注意的卻不是薄呢短裙而是尹小跳身上的短風衣。她說姐,你這件風衣可不錯,我喜歡。尹小跳說是啊是不錯,我也喜歡。尹小帆說你給我也買一件吧。尹小跳說這是國外帶回來的。尹小帆說誰帶回來的?尹小跳說方兢。尹小帆說你的意思是說國內沒賣的?尹小跳說可能沒賣的。尹小帆說那我喜歡怎麼辦呢?尹小跳說你等著,等我看到類似的我會給你買的。尹小帆說其實你可以先把這件給我,以後看見類似的你再買。
尹小跳沒有想到尹小帆會這麼說話,她這麼直白地要求尹小跳把身上的短風衣立刻脫下來給她,得尹小跳很尷尬。她可以給她的妹妹很多很多東西,但她不想把這件短風衣給她,不單單因為這是國外帶回來的,也不單單因為是方兢的贈送,她只是覺得尹小帆這種討要的方式讓她陌生,有種心涼
跳的
覺。她一時無法作答,她們僵在那裡。尹小帆又說姐,你喜歡我嗎?尹小跳說我喜歡你,你知道我喜歡你。尹小帆說你喜歡我就應該把我喜歡的東西給我。尹小跳說你是這麼看待喜歡的嗎?尹小帆說我是。尹小跳說我不這麼看。尹小帆說那你是不打算把風衣給我了?尹小跳說我想我不能給你。
這差不多是尹小跳第一次對尹小帆說“不”她說得很快,卻並不含混。心裡彆扭著,卻不清是哪裡出了問題。
也許是她錯了吧,為什麼她就是不能把尹小帆喜歡的東西給尹小帆呢。她不能。
尹小帆的情緒當然就明顯地黯淡下來,她從來也不掩飾她的壞情緒。她們坐在這裡守著幾個空酸瓶子,還能說些什麼呢。轉移話題是調整情緒的一個辦法,可她們甚至無法轉移話題,因為她們是姐妹,她們深明彼此。轉移話題那是外人之間的方式,她們用起來就太假了。她們互相不看地愣了一會兒,尹小帆看看錶說我該走了。尹小跳說拿著你的裙子。尹小帆勉強地拿起了塑料袋裡的新呢裙,用很隨便的手勢胡亂將它
進書包,就像以此告訴尹小跳,一條裙子是打發不了我的,裙子和風衣怎麼也不能相互抵消。
有些往事是不能提及的,在親人之間,不能提及的東西其實是很多的,比如風衣的往事。它完全不像另外一些事情那樣隨時可說,讓人開懷。當家里人說起尹小帆超常的摹仿能力時,總會記起她學一個有點兒縮脖的親戚說話,她縮起小脖子,還沒開口就把脖子扭了,俗話說的“落枕”她的脖子“落了枕”兩天沒上學,讓尹小跳給她用烤熱的擀麵擀脖子。她學著福安口音說“給我一把擀麵櫃(
)。”福安人把“
子”說成“櫃子”就是她的發現。這就是那種隨時可提的往事,它是一箇中國孩子平凡熱鬧,
底結實的出處。即使當尹小帆成為美國公民之後,當她屢屢和尹小跳發生不快之後,類似這樣的少年往事一旦被提及,她那顆既硬冷又軟弱的心也會陡然一熱。
也僅僅是陡然一熱。熱起來沒個完就不像是美國公民的風格。尹小帆學習做美國公民已經逐漸地到位了:喝涼水,上班時大量嚥咖啡,飯後使用蘸了薄荷的牙線,可口可樂加大量的冰,每大清晨洗熱水澡,襯衫只穿一次就洗,很少吃豬
,為避免油煙堅持不在廚房炒菜,開車(倒車尤其
練),定期看牙醫,服用維生素,
上絕沒有“被窩兒”睡覺時蓋得越少越好…等等等等。她是一個能迅速適應美國環境的人,或者說,因為她想迅速適應戴維。
戴維從來也沒說過不愛尹小帆,他把她叫做“我的小豌豆”可是他們結婚不久,他就開始和一個比他大十歲的德國女人約會了,他們是老朋友,老早就認識的。結婚也沒能使他斷掉和這個德國女人的聯繫。如果他愛尹小帆,那他和這個德國女人又算怎麼回事呢?這是尹小帆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因為發生在美國,就更讓她難以承受。若是在中國,她除了可以和丈夫吵鬧,還可以跑回孃家哭訴,或找要好的朋友、同學討討主意,但她卻是在美國,美國沒有她的孃家,也沒有她貨真價實的親密朋友。她的利的英文使她能夠和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人毫無障礙地談話,但心靈的障礙卻是語言無力解決的,障礙在她的心裡。當戴維和德國女人約會時尹小帆初次體味了這令人脊樑骨發寒的障礙,她第一次明確意識到她的無所歸屬
,在美國她是一個外國人,她永遠也不可能瞭解戴維和他的舊
德國女友發生在美利堅國士上的一切秘密。她和戴維有過很
烈的爭吵“王八蛋”這類的言辭她也能張口就來,但她的吵鬧只落得戴維更頻繁地去會女友。他卻不想和尹小帆離婚,因為那女友是有丈夫的。
尹小帆從來不把這一切告訴國內的家人,這無處訴說的傷痛是她自找的啊。就像有些因為生過某種病而落下“病兒”的人,尹小帆也落下了病
兒吧,戴維的不忠反而使她一直在給尹小跳的信中特別強調:“我們愛得很深。”而這時,正是她對戴維茫然不解的時候。誰也不如尹小帆明白,一個東方人和一個西方人真正的互相認識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做了一輩子和睦夫
,能相知百分之六十也就讓人慶幸了。尹小帆始終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她的生活卻一步近似一步地
她偷偷地把這
受肯定了又肯定。這是一種不能示人的肯定,因為她要做個生活的勝利者,她每時每刻都想讓家人認可她的生活的確比他們好。
可是她的病兒呢?她的病
兒又
縱著她無緣無故地擔驚受怕。她本能地覺得戴維也許是那種喜歡比自己大的女人的,因此她提防所有的大女人,包括比她和戴維大七歲的尹小跳。在家裡她決不擺尹小跳成年之後的照片,她只擺一張她們姐妹倆小時候的合影:尹小跳覷眼皺眉一臉的不高興,尹小帆笑著,有點兒傻。戴維對她說為什麼沒有姐姐現在的照片?我喜歡她現在的照片,她不是給我們寄來過嗎?尹小帆有些虛假地解釋說,她更喜歡回憶往事,只有少年時的照片能夠讓她回憶往事,中國往事。
啊,中國往事。
當尹小帆的自信心降到最低點的時候,她甚至拒絕戴維和她一道回國探親。她寧願自己不在家時戴維和德國女人約會,也不願意和戴維一起回中國。她是如此地害怕,甚至不能聽見電話裡尹小跳用英文熱情地邀請戴維:“歡回家!”她拿著另一隻話筒打斷戴維和尹小跳的對話,她對尹小跳說姐呀,你的英語口語可得好好練啊太難聽了你從哪兒學來的呀!她用指責尹小跳英語發音的不地道制止了尹小跳繼續和戴維講話,她就差喊出“閉嘴”了。她的神經已經十分脆弱了已經不堪一擊了。結果戴維非常惱火尹小帆這不禮貌的中間
話。他們放下電話就吵了起來,戴維說我有和任何人通話的權利你不應該隨便打斷我們講話。尹小帆說我沒打斷你們我是在鼓勵我姐姐繼續講英語呢她有進步。戴維冷笑一聲說你不是鼓勵你是在諷刺。尹小帆說你又不懂中文你怎麼能胡說。戴維說我懂你的語氣——那不是一種好語氣——而且聲音那麼大。你們中國人就是聲音大。尹小帆說聲音大怎麼了,既然你知道我們中國人聲音大,你就不能下結論說所有大聲音都不是好語氣。戴維說我堅持認為剛才你就不是一種好語氣,我知道你。尹小帆說你知道我?你一輩子也知道不了我。戴維說請不要總是講“一輩子”這個詞好不好。尹小帆就說一輩子一輩子一輩子。戴維突然笑了,他說我們和好吧。也許他是愛尹小帆的,只是他對他這位中國
子也有著很多不明白。比方說,他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尹小帆不讓他和她一道回中國探親。他離開中國已經五年了,那時候他在他父親的公司駐北京辦事處實習,學了幾句簡單的漢語,到現在只記住一句:“來點兒可樂!”他
想舊地重遊,看一看他的岳父岳母和他的姐姐尹小跳。
33尹小跳在首都機場等候尹小帆的到來。這年她還沒有升任兒童出版社副社長,她是第一編輯室主任。她和方兢的故事已經成了地道的過去,這“地道”意味著真正的解脫,從那場水深火熱的戀愛中解脫。她需要休養生息,需要“緩”只有解脫得地道才能休養生息才能緩過來。也許有能力戀愛的女人都具備“緩”的能力,好比生命力旺盛的野草:“野火燒不盡,風吹又生”尹小跳緩了過來。
她把力和聰明智慧用到職業上去,逐年為出版社創下可觀的利潤。在這幾年裡,她的
神是集中的,她的內心是清靜的,她不再把眼淚往
屜裡掉了,她的氣
漸漸好起來,生活的前方還有什麼機會吧?也許她在觀望,有那麼點兒過來人的平和,也有那麼點兒不甘心者的企盼。只是她不再有搶奪什麼的心了,她似乎慢慢明白真正的幸福是搶奪不來的。有時候她會想起在郵局見過的一個女學生。那是個國慶節放假的
子,她去郵局取錢。取錢的人很多,她在後邊排著隊,無意間聽到一個女學生打電話的內容。她不願承認她這是偷聽,開始她的確只是沒目的地看著那個女學生的背影。她想,從背影看這打電話的人來自鄉村,她編結辮子的方法和她站立的姿勢,那腿部用力的程度和她攥住話筒的手都能印證她的鄉村氣質,健康而又有點兒拙笨,並且不夠舒展。但她的電話內容又證明著她是學生,大學生或者中專生吧,那麼一定是從農村考人福安的大學生或者中專生。很顯然通話的對方是個男生,因為尹小跳聽見女學生用帶著郊縣口音的普通話說你們學校放幾天假呀?對方作了回答,女學生說我們學校也是三天呀。我不打算回家了你回家嗎?對方可能說不回,女學生顯得高興地說那多好啊你到我們學校來玩兒吧。對方大概說了不行,這邊女學生便開始了她對對方的動員。尹小跳就是在這時集中
神開始“偷”聽這電話的。
她發現女學生的背影比剛才又顯得緊張了一些,持話筒的右胳膊緊緊夾住胳肢窩,好似胳肢窩裡有-件急需夾住的物品。通話時間的不斷延長還使她不斷往投幣孔著硬幣,她的背影看上去有幾分狼狽。她對對方說你來嘛,我們宿舍的人都回家了多好玩兒啊。什麼?你要準備試考?不嘛不嘛我想讓你來…說這番話時女學生扭動起身子,這微微扭動的背影使尹小跳
到那麼點兒不舒服,也印證了她那對方是個男生的猜測。女學生顯然在用著她並不
練的方式撒嬌了,她一造聲地說著不嘛不嘛不嘛你來嘛我們宿舍的人都不在嘛不嘛不嘛…直到這動員變成了懇請變成了哀求變成了小聲的嘟囔又變成了…什麼呢?最終它變成了一種強打起
神的無所謂的灑脫口氣,她說沒關係不用對不起,我知道試考更重要,那咱們就以後再見面吧,哎,再見…尹小跳卻看見,女學生那攥住話筒的手猛烈地哆嗦著,指關節給攥得慘白。當她掛上電話轉過身來奔向門口時已是淚
滿面。
尹小跳對這個陌生的女學生充滿深深的同情,她那強“努”出來的灑脫口氣和她攥話筒攥得骨節慘白的手讓她永遠難忘。那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瞬間,正因為郵局的嘈雜混亂,正因為郵局人多,才沒有人會發現一個女學生這狼狽的瞬間。
尹小跳發現了,她卻沒有可能把她的同情告之這陌生的女,沒有可能告訴她,在這個世界上失意的不僅僅她一個人。她那電話無疑是搶奪式的,搶奪一個男生在假期裡的到來。只要她擺出了搶奪的姿態她就必定失敗。尹小跳就搶奪過,任何一個年輕氣盛的人都曾有過不同式樣的對生活的搶奪,幼稚而不可笑。
尹小帆乘坐的航班到了。遠遠的,尹小跳從眾多等待取行李的旅客中一眼就認出了她這位分別五年的妹妹。她可瘦多了,穿一件猩紅的幾乎曳地的羊絨大衣,顯得身材更加高挑兒。她推著行李車過來了,她們擁抱,她的臉不好。尹小跳早就發現很多從美國回來的中國人臉
都不好看。在白種人成堆的地方,他們的黃臉彷彿變得更黃。即使如尹小帆這樣有家有業,拿了經濟管理碩士學位、又在一家跨國投資公司作職員的人,她的高品質的生活也沒能潤澤她的臉
——甚至,當她微笑時,尹小跳看見了她眼角細碎的魚尾紋,這年她還不到三十歲。
相形之下,尹小跳這個本土生長的中國女人倒顯出了幾分神采奕奕。尹小帆不得不嘆道:姐,沒想到你比從前還…還漂亮呢。你真這麼覺得嗎?尹小跳說。我真這麼覺得尹小帆說。她們出了候機廳,來到停車場,上了尹小跳從福安帶來的兒童出版社的一輛“標緻”轎車。尹小帆說我還以為咱們得坐火車回家呢,像從前我上大學的時候那樣。尹小跳說現在用不著,你看我不是把車開來了嘛。尹小帆說是你的車?尹小跳說是出版社的車。尹小帆說你在出版社可以支配一輛車嗎?尹小跳說還不可以,不過特殊情況用一下還是沒問題的。尹小帆說美國可沒這事兒。尹小跳聽不出她這話是羨慕還是譴責。
二百公里的路程,她們很快就到了家。已是深夜,尹亦尋和章嫵睡意全無地等待著。他們仍然住在外省建築設計院的大院兒裡,只是房子換了新的,四室兩廳的單元,面積比他們在葦河農場勞動的時代大了近三倍,比尹小帆出國時也大了一倍。變化是明顯的,尹小帆從下飛機那一刻起就覺出了國內的種種變化。惟一沒變的反倒是那個機場本身,黑咕隆略,擁擠狹窄,海關人員像從前一樣冷漠。但是一出機場就變了,一直到家。她的二老她的姐姐在明亮溫暖的家裡簇擁著她,一股悉的香膩的排骨湯味兒直衝鼻腔,那是尹亦尋特意為她準備的煮餛飩的湯底兒。家人都知道尹小帆最愛吃餛飩。
熱騰騰的白湯餛飩端上來了,淡黃的蝦皮,碧綠的蔥花,帶著蒜香的冬萊末兒,還有紫菜。香油,把-碗細的餛飩襯托得光彩照人。尹小帆連吃兩碗,放下筷子說,真好吃。她本來是懷著那麼點兒預先準備好的居高臨下的心情回國的,也有點兒榮歸故里的意思吧,但兩碗餛飩下肚,她定住了神“發現她這故里並不像她以為的那樣,與她的生活那麼懸殊。尤其尹小跳,居然能開著出版社的車去北京接她,而且尹小跳也有了自己的房子。這樣,她原想端著的那點兒美國架子就有點兒端不住了,她的情緒有點兒失控,她哭起來——不是
搭搭由緩至急,她哭得很公開,仰臉把嘴一咧,哭聲就放了出來,面部表情也就不顧了。這是深得尹小跳欣賞的一種哭法,尹小跳就不會這麼哭。只有當尹小帆這樣一哭的時候,尹小跳才
到她的妹妹真回來了,這人真是她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