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第二章老年人的心理特點4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心理學家將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生理需求。在生理需求中,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對於緩解疲勞和保持經理是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的需求也是老年人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卻往往被忽視。另外,老年人由於機體功能的老化,會有牙齒缺失或鬆動,腸胃不好等情況,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飲食的科學、合理和衛生,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二,安全需要。"老有所養"是老年朋友晚年幸福的基礎,對於老年人來說,其安全最主要的是來自子女和社會的關心和照顧以及家庭是否和睦,社會是否穩定。另外,老年人的身體是否健康,財產是否會保值增值,退休金的發放是否準時,穩定等等,都是關乎老年人內心是否安全的關鍵因素。如果老年人的內心缺乏或事沒有安全,那麼既是物質上在充裕也不會幸福的。

三,情需要。很多年輕人總是說,人老了只要衣食無憂就可以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它把人的情狹隘化了,情不只是年輕人所說的愛情,愛情只是人的情中的一種,情還有很多種,而對於老年人來說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親情和友情。

四,適應需求。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這是一條更古不變得客觀規律。對於個體來說,首先要面對的就是身體的變化,再者還有人際關係和生活環境的變化。而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其適應能力開始下降,而又不得不面對這些變化,因此適應得需要就顯得至關重要。老年朋友要想有個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據不得不積極地調整自身,以適應變化了的和正在變化的環境。

五,獨立需要。一般人都認為人得到老年依賴會增強,而事實是,喝多的當代老人並不願意依靠子女,相反他們更願意獨立的生活。一項關於老人是否願意與子女同住調查顯示:只要經濟獨立,大多數老人不願意與子女同住。而且在調查中還發現,老年人是否選擇與子女同住於其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關:不識字沒有文化的老人有80%願意與子女同住;高中程度的老人選擇則與子女同住的約有50%;而受過高等教育的老人願意與子女同住的只有40%。而且在調查中還發現,獨立要求和獨立意識越強的老人其心理越健康,晚年生活更幸福。在許多老人看來,向子女要錢是很沒面子的事,"做老人的怎麼好張口給孩子們要錢啊!",還有的老人與兒媳婦的關係很,"我去看孫子,兒媳婦一句話也沒和我說,走的時候連送都沒送",由此很容易受到傷害,也會使老年人的獨立需要增強。

六,自我實現的需要。離開了自己從事多年的工作崗位,離開了自己為之奮鬥和揮灑過青熱血的事業,老人們不免到無所事事,若有所失,陷入無聊和寂寞之中,但並不是說,老年人就沒有了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需要。許多的老人在退休後,積極地去創造自己的第二職業,或者是奉獻公益事業,或者是專注於自己因工作沒有時間而擱置的業餘愛好,充分跳動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充分享受退休後的快樂。有些老人之所以到空虛和寂寞也正是其自身價值不鞥實現的體現,更加說明老年人有著較強的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第八節老年人心理活動的類型老年人有著獨特的心理,當然老年人也會有的特的心理活動類型,那麼;老年人都有哪些心理活動類型的,心理學家總結出以下幾種,供老年朋友們參考,一、挑花依舊笑風。

這類老人格開朗、心情愉快、熱愛生活、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充滿青的活力。屬於樂觀積極型二、事能知足心常愜這類老人能理智地接納和適應離退休後的變化,坦然而合理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生活知足常樂,並能主動搞好人際關係。

三、草木皆"病"這類老人特別關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體弱多病。有的人確實有病,但誇大病情;有的則是基本無病,卻千方百計找出自己的"病",這類老人屬於關心健康型。

四,自古聖賢皆寂寞這類老人格一貫內向,退離休後更是減少社。他們對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靜地應付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不輕意開口求人,往往有抑鬱心理。屬於解脫型五,自古孤獨一老翁這類老人依賴強,需要別人在情上支持他們,在生活上幫助他們,用別人的同情獲得自己情上的滿足。一旦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就認為別人瞧不起自己,或不願意幫助自己,從而出現沮喪情緒,這類老人屬於尋求支持型。

六、老夫卿發少年狂這類老年人通常是一些青壯年時期懷大志,但是壯志未酬的人。他們總是用忙碌的行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來證明自己還有能力。堅持工作型七、無可奈何花落去這類老年人認為生活很苦,而自己對現狀又無能為力。他們內心很痛苦,於是只能用回憶以前愉快的經歷作為樂趣。他們給人的印象冷漠無情,其實是無可奈何的表現。這類老人屬於冷淡型8、花早謝亦因我而起這類老年人回顧自己一生後,發現一些目標沒達到,他們把這些失敗都歸罪於自己無能,因而常常自責,甚至有自我犯罪。這類老人極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喪和心灰意冷,這類老人屬於自責型。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