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攻防逆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天對清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子,諸多大事均發生在了這一天…皇帝的駕崩、英雄的誕生、權力的再分配、內亂的產生。

順治皇帝的死對所有清軍而言無疑是晴天霹靂…據官方正式公佈的說法,是吳三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聽到明軍提出的以他換回滿清人質後驚惶失措,狗急跳牆下企圖“挾天子以令諸侯”結果卻錯手殺了順治。

說起來,順治也算是夠可憐的,自小生活在深宮大院,連童趣都還沒享受到便掛了…按王燃原本時空中的時間計算,順治這個年齡也就是剛上學前班…更不必提他那段原本應該發生的膾炙人口的董鄂妃之戀。

當然,殺了順治的吳三桂也未能逃脫放入懲罰,只遲了一小步趕到的肅親王在悲憤之餘下令將這個逆賊格殺於箭下。

正所謂福禍相依,如果說順治之死給清軍帶來了極大的悲痛造成了士氣的巨降,那麼豪格這位英雄的誕生重又給清軍帶來了希望。

經過這一個多事之,豪格無疑已經成了滿門忠烈的典範,一天之內,他的事蹟便在軍營中廣為傳…他的福晉為保皇家周全,以已身換得皇太后之平安,實踐了豪格當初“願為皇上效死”的諾言,至於她在城下哭喊救命一事,大家當然是不約而同地選擇忘記…而豪格更不愧草原兒女勇武之名,單槍匹馬闖敵營,上演了一段有情有義、摧人振奮的橋段。可以說,如果在這個時空最終還是由滿清統治了中國。這段傳奇故事必將被改編為詩歌、小說、電影、電視,廣為傳。

當然,豪格的英雄事蹟並不僅限於此。據官方消息,在隨後發生的皇帝被挾持之事中,在所有人,包括豫親王都手足無措之是地。正是他及時趕到並判別出皇上已經遇害,果斷地下達了指令。從而避免了繼續被吳三桂所騙,並將之擒殺,雖然未能將皇上地命挽回,但也算是為皇上報了仇。為大清除去了一害。

雖說軍中有小道消息傳說當時順治皇帝在被吳三桂挾持時並未死,真正致他死地的是身上所中的起碼六支箭。而這應該是發生在豪格趕到之後的事。但絕大多數士兵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肅親王久經沙場,難道他還看不出來一個人是死是活?肅親王忠烈智勇,這可是有目共睹之事,難道他還會起心害皇上?那可是他的親弟弟!

在眾多清軍眼中。豪格已經成了大英雄、心中的偶像,自然容不得別人對他進行詆譭。

還有一點更讓清軍興奮…吳三桂既已身死,正好可以拿來跟明軍談條件。…“報,收到滿洲兩黃旗信號,一切順利!”

“報,收到滿洲兩白旗信號。一切順利!”

“報,收到漢州兩藍旗信號,一切順利!”豪格揹負著雙手站在德州城牆之上,聽著手下親兵報上來地一個接著一個的好消息,以及身旁以濟爾哈朗為首之人地阿諛奉承,一絲隱藏不住的笑意透出嘴角。

在亂箭將吳三桂連同順治一同搞定之後,確實讓在場眾人全部驚呆,但很快便有人回過味來稱讚豪格的果斷正確。更有人直接提議由他出任輔政王,這與當年皇太極剛駕崩時,各大臣推舉用於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多爾多爾袞與濟爾哈朗的地位一致。

當然,這個提議隨即便被否定,原因很簡單,現在連皇帝都沒了,還設什麼輔政王?輔誰啊?

要說豪格今天在辦的事情確實當得起“漂亮”兩字,不僅一舉剷除了多鐸黨羽,更借勢拔掉了順治。說豪格不想當皇帝那是不可能地。當年在順治之前,豪格可是最有希望登上寶座的人選,只是由於他耍了一個小聰明反而錯失了良機。他事後自是追悔不已,這次有如此良機又豈會錯過?!

“報…”一名傳令兵氣吁吁地奔到豪格面前,打斷了豪格的暢想。

這又該是哪地方報捷了?豪格帶著寬容的笑意看向大口大口氣地傳令兵。

“報…關寧軍叛變…先鋒約五千人馬正向這裡殺來!”傳令兵勉強壓住了氣息,無情地給豪格澆了一盆涼水。

“什麼?”豪格大吃一驚:“關寧軍,他們怎麼來得這麼快?”關寧軍來的確實是快,只這一會兒的功夫,豪格已經看到了西方揚起的塵土…西面,正是吳三桂部下關寧軍的駐防之所。

應該說,豪格並不是沒想到自己殺了吳三桂之後可能會反關寧軍,他沒想到地是關寧軍那麼快地就反了。豪格本來打的算盤不錯,有自己這兩千人馬控制局面,吳三桂的死訊短時間內本就傳不到關寧軍中去,自己完全有著充足的時間一面料理清多鐸、接管軍權、安撫軍心,一面取牛金星的前車之鑑,調動大軍,準備壓住關寧軍,趁關寧軍不知情且毫無防備之下一舉控制全軍。

但豪格沒想到的是,關寧軍在他包圍多鐸之時就已據吳三桂發出的信號,進入了備戰狀態。這一點也不能豪格,他雖然也注意到了這個奇怪的信號,但他當時並不在現場,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當然也沒有人告訴他。

如果豪格在動手之前知道了這個消息,說不定他還不會這麼快地救下殺手。可多鐸之事與順治之事把大家搞的頭昏腦漲,除了反般地說幾句拍馬逢之語,有誰還能想的起來這件事,便是有的人知道,想說的時候也已經來不及,豪格動手本是毫無預兆,連當事人吳三桂都沒反應過來,其它人誰能反應過來?

事實上,在牛金星之事後,吳三桂就立刻制定出了一套應急方案。專門用於對付可能發生在他身上地“人質案”按吳三桂的安排,如果遇到險情。他就放出第一顆信號,全軍立刻立刻由其子吳應熊代領進入備戰。如果只是一場虛驚,他會放出第二顆信號。但如果過了半個時辰還未見到第二顆信號,那就說明自己已經被人控制。關寧軍立刻開始行動,組織救援…總不能看著老子陷入危險不管不問吧!

應該說吳三桂是在這方面上是有著遠見卓識的。安排也很到位。但他同樣算漏了一點,他沒有料到自己從被困到被殺,這整個過程都沒能熬過半個時辰。在他的計劃裡,最起碼也應該撐上個一、兩天。而不論是多鐸還是豪格顯然都沒打算給他這個時間。在這方面,豪格與多鐸的考慮都是一致,既然你已經出了反意,快刀斬亂麻顯然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話說回來,雖說吳三桂已然身死,但既然事先有了計劃,吳應熊卡在時間點還是立刻派出了一隊五千人左右的騎前來接應吳三桂。自己則壓著大隊人馬緩緩近。

應該說,此時確實是關寧軍進攻的最好時機,清軍正處於權力大洗牌之機,雖然豪格地手下憑藉虎符和手令已經順利地接收了多鐸等人屬下的兵權,但畢竟是剛剛接手,指揮還不能協調,清軍的總體戰鬥力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這從關寧軍五千人馬如入無人之境,由西面橫衝直撞地一直殺到了北面的德州內城便可以看得出來。

幸好這個情況順利得出乎了關寧軍地意料,竟使得這股關寧軍以為有詐而放緩了攻勢,尤其是在發現了吳三桂的屍體後更使得關寧軍不願戀戰的士氣,再加上是豪格帶來的兩千人馬拼死力拒,終於將這五千關寧軍擋住,否則恐怕等不到其餘清軍來援,連豪格也要成為俘虜或是刀下之魂。

饒是如此,這股關寧軍在付出了近千人傷亡的代價後,還是搶得了吳三桂的屍首重又殺了回去並與吳應熊的大軍會合。

“豪格這個笨蛋,連個屍首也看不住…”燕山在事後獲知這一事件的發展過程後對此深痛惜“我還真想知道大人是不是真的會拿所有的滿洲人質來換吳三桂呢…”王燃在瞭解這件事後倒沒想那麼多,他只是覺得有些造化人。說起來,跟王燃原本時空地歷史相比,吳三桂這麼個死法應當還算是佔了便宜。因為在這個時候,吳三桂的漢形象還沒有深入人心,很多人對他“引清軍入關”的動機雖然不再是良好的“借虜平寇”但還僅僅停留在“衝冠一怒為紅顏”上,誰叫國人都喜歡這種段子呢?吳三桂真正成為過街之鼠是因為他絞殺了南明的永曆帝,繼爾升任第一漢之位。不過現在看來,吳三桂是沒這機會了。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