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圍魏救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據後世的軍事學家分析,戰局發展到這個時候,已經無從判斷雙方的勝率。
多爾袞手握重兵,摒除被王燃廢了的三萬八旗軍,還有京城守軍一萬餘人、陝西河南界多鐸部近五十萬人馬、山西界吳三桂部十萬人馬、山東洪承疇部五萬人馬、湖北左夢庚部八十萬人馬、還有關外瀋陽大本營近五萬人馬,合計一百五十餘萬。
雖然多爾袞手下一百五十萬的人馬中,滿、蒙、漢八旗加起來不過二十萬,餘者全都是各地招納的降軍,隊伍可說是參差不齊。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多爾袞政令的權威與通達,而且令人奇怪的是,別看這些降軍當初對上清軍時個個像是軟腳蝦,但對上明軍、農民軍或是地方武裝時,就是換了個人,表現的卻是相當神勇積極。一旦歸附,便立刻主動請為先鋒,替清軍再去招納更多的人。如此滾雪球一般,一年不到,便使得清軍從剛入關的二十萬發展到今天的一百五十萬。
而王燃所部的主力軍滿打滿算也不過四十萬,山東閻應元部十萬、南京黃得功部十萬、河南李巖部八萬、徐州守軍兩萬、莊子固部近十萬。從可用的籌碼來看,多爾袞是王燃的四倍不到,優勢明顯。
當然,多爾袞部下的戰鬥力相差較大,並不是所有的部隊都具備滿清八旗那樣強橫的衝擊力。
從大面上講,最具戰鬥力的自然是那二十萬八旗子弟,它的戰鬥力與武器配備最先進地莊子固部相當。這個“相當”的含義是說,如果是十萬對十萬。雙方硬碰硬的打,拼到最後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亡。
在清軍中戰鬥力排第二的應當是新近投誠的原李自成部義軍及吳三桂部原明廷山海關守軍,這部分部隊地戰鬥力與黃得功部的戰鬥力相當,較閻應元部及李巖部地實力也只差一點。
在王燃的部隊裡,應當說是莊子固部的戰鬥力最強,這倒不是莊子固部的人員素質高。主要是因為莊子固部地配備好…時間與材料都有限,王燃手下的兵工廠能保障住莊子固地十萬人就相當不錯了。象戰車、連珠銃等剛從實驗室出來的高端武器,也只有莊子固的部下能夠配備。
排在清軍實力最末的便是左夢庚部及其它投降部隊。這種排序對左夢庚不太公平,由於擁兵八十萬也未能突破黃得功十萬人地防守,左夢庚部的戰鬥力一直被人們所看輕。但實際上。左夢庚的八十萬人馬裡至少可以出十萬
銳,勘與黃得功部一較高低。只是左夢庚的治軍思想有問題,追求數量而不求質量,而實際上當兵打仗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新丁在戰場上不僅發揮不了作用。而且會拖累整個部隊地戰鬥力,這也就是左夢庚八十萬人頂多能發揮出二十萬戰鬥力的主要原因。
但不管怎麼說,就目前的多爾袞與王燃,從單純的軍事力量而言,多爾袞佔據著強大的優勢。若是兩軍正面相抵,不消說。王燃所部肯定會被啃得連骨頭渣都不剩。
而王燃之所以能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與多爾袞保持著勝利天平的平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佔了先手。
在圍棋中對搶佔先手極為看重,有時寧可棄子也要扳回先手。而在戰場上這一點更為重要,佔了先手就意味著可以牽著對手的鼻子走,讓對手按照你設定好的佈局行動。
事實上,從王燃決策北伐到現在是佔盡了先手,施放煙幕彈轉移滿清的注意力、抓住滿清對付李自成之機發動北伐、行跬跳戰術困住洪承疇的五萬人馬、沿海路突襲京城、調出山東山海關之敵繼而圍點打援,到現在的重兵圍困北京城…這一切都是在按王燃預先制定好的計劃在走,而且後面還有很多招尚未使出…但隨著清軍對南京、河南兩地發起的攻擊,王燃的先手之利正面臨著極大的考驗。
作為一員久經沙場的宿將,多爾袞自然清楚先手的重要,所以他才喊出了“不要管北京,加速對明廷大本營的攻擊!”的口號。當然人家也有底氣說這句話…不提京師萬餘八旗將士的守衛,山西還有十萬人可以
調出來勤王,山西兵馬一到,縱然滅不了莊子固這近十萬兵馬,也絕對可以纏到金陵城破之時…這就是手上兵多的優勢!
…
這種優勢在清軍發起對河南、南京一線攻擊後的短短几天內就表現了出來。
清軍豫親王多鐸兵分兩路,一路直撲李巖所部的門戶虎牢關,一路則準備借道許州直奔南京。虎牢關號稱天險,但在滿清悍不畏的攻擊幾次都差點淪入敵手,而許州的情況就更差,若不是原本駐守徐州的宮秀兒部率僅餘的兩萬機動兵力連夜馳援,許州於第三天就已經失陷。即使如此,面對五倍於已的清軍,河南的失陷也只是時間問題。
左夢庚同樣是成績斐然。也許是立下決心投靠新主後想要好好表現一把,以便為自己後的榮華富貴奠定基礎,左夢庚在斬殺了自己一手擁立起來的明皇用以祭旗後,集全部兵力沿長江水陸並進,向黃德功部發動了猛烈的攻擊,雖然還沒有突破銅陵防線,但在三天之內便消耗了黃得功守軍近一萬人,儘管自己也付出了四萬人的代價。
此次左夢庚打的非常聰明,他利用自己人數多的優勢,除用主力攻擊銅陵之外,還派出十萬人馬繞過銅陵,曲線進攻金陵的背腹。而由於南明所有主力部隊均已派上了用場,而左夢庚的這一路人馬戰鬥力再差那也是正規軍。南明的地方武裝本無力抵抗,
得張煌言不得不將從原本用於守衛青州地人馬和自己的海軍中
調出一萬餘人進行攔截…任由十萬左軍這樣搞下去,即使他們打不下金陵,也會嚴重損傷南明後方的發展…這畢竟是幾十萬大軍的後勤供給基地。
可以說,在滿清發動攻擊後不到十天的時間裡,明軍已經被迫投入了全部戰鬥力。達到了明軍的極限,再調整也不過是拆東牆補西牆。拖延時間而已。…“打得好!”北京城內,多爾袞滿臉地興奮:“豫親王和左夢庚打得好!”
“王爺英明!”鰲拜也一臉興奮地推斷道:“照這個情形發展下去,拿下虎牢關不過是兩三天的事情,之後便是一馬平川…看那賈寶玉、還能不能繼續在北京城下靠下去!
…
他只要開始撤軍。我就銜尾追擊,殺他個落花水!”鰲拜地興奮是有道理的…這幾天把他憋得夠熗。雖然城下的明軍依然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攻擊,但猛烈地炮火還是給他的部下造成了不小地損耗,尤其在城內的紅衣大炮進入“計劃”使用階段後,守軍的損傷大大增加。總兵力已經由原來的近一萬五千人降到一萬出頭。這倒也罷了,讓鰲拜難以忍受地是,為保存有生力量,他不得不“堅守”城池,杜絕與敵人野戰的情況發生,這讓早已習慣於攻城拔寨打野戰的鰲拜如何能不憋得一肚子火?
…
而現在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鰲拜自然非常興奮。
“可是,那賈寶玉好像本沒有撤軍的意思…”一旁的龔鼎孽遲疑著說道:“按理說,他早就該知道明廷後方發生的事情了…”龔鼎孽的話無疑給多爾袞和鰲拜的熱情上澆了一盆水,兩人不覺怔著互看了一眼,從城下明軍的表現來看,龔鼎孽的判斷無疑很有道理。
“賈寶玉這小子到底在打什麼主意?”鰲拜恨恨地罵道:“他是不打算管金陵,還是準備攻破北京城後再來個什麼陣前換?”鰲拜所說“陣前
換”的意思很明顯,就是雙方之間互換俘虜,這當然是建立在清軍攻破金陵城和明軍攻破北京城的基礎上。鰲拜只是隨口一說,可正所謂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多爾袞和龔鼎孽兩人身體同是一顫…誰能排除這種可能
?
“陣前換?做夢去吧!”多爾袞的臉
迅速由晴轉陰,轉身喊過傳信兵:“山西的兵馬到哪兒了?”
…
“大人,山西吳三桂部的十萬人馬已經出了固關,將要進抵真定府…”城下的莊子固正向王燃彙報最新敵情:“另外,瀋陽那邊的清軍也聞風出動了,五萬人馬來了四萬,估計三天後就將到達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