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月,江面,已是意闌珊了。

但那八百里秦川,仍然意正濃。

牡丹正值盛開,璀璨如錦。

芍藥爭輝鬥豔,益增繁華。

更有那護城河邊楊柳飛絮,飄飄滾滾,漫天遮地,一片雪白。

濃郁的光,把個三秦古都,點綴得粉裝玉琢,萬紫千紅。

,鶯歌燕舞,是長安的好天氣,而且也是長安熱鬧的子,城郊的名勝區,遊人不絕。

花明柳暗,大地平添了滿眼生機,人類物類也都充滿著喜氣。

長安西北斗城鎮,是個有名的地方,漢初長安的故城,秦始皇的阿房宮,就建在這裡。

是清明時節“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是掃墓時衷的名言。

就在阿房宮的廢墟上,擁滿了踏青的人群,弔古懷往。

蔚藍的天幕下,紙鳶風箏隨風舞揚,形形,是為壯觀。

倏地一聲慘嗥,劃過長空,叫聲淒厲難聞,遊的人們,由不得全都昂首舉目,打量究竟。

慘嗥聲越來越近,中間還夾雜著呼喝叱吒的聲音。

驀然間,就見從普仙寺方向,跑過來一個滿身血汙的大漢,手中提著一柄單刀,身後緊追著七八個人,直向這廢墟上跑來。

那後追之人,想是怕那漢子衝入人叢中,再打算除之就非易事了,於是立下毒手。

追在最前的一人,乃是個三清道侶,先行發難,揚手打出一蓬銀芒,全中在那滿身血汙提刀大漢的背上。

那大漢雖中暗器,仍是拼力急跑,後面追人中一個和尚,揚手又出一道寒光,中在那大漢的腿上,他身形一搖晃,栽倒在地。

就這當兒,身後的五六個人已然追上,雄渾的掌力齊出,直似排山倒海一般,將那大漢的一個身子,震飛起七八尺高,砰然一聲,摔倒在地,口中鮮血直噴出來。

踏青的人群,一見出了命案,只恨爹孃少生兩隻腿,一鬨而散。

滿空中飄揚的紙鳶風箏,也沒了主兒,全斷了線,任由風吹起,飄呀,飄呀!飛落向遠遠的地方…。

這是十年前的舊事,如今又是清明屆臨,阿房宮的廢墟上,依然是人群擁擠。

但,那已不是踏青遊的人了,空中也沒有了紙鳶風箏,繞著阿房宮廢墟一週,三步一卡,五步一哨,警戒森嚴,充滿著恐怖氣氛。陡然間,樂聲揚起,由遠而近。

樂聲悲悽無比,聽得人心絃震動。

隨著那樂聲的節奏,就見從入口處,進來了八個素衣少女,手上白燭閃灼,金爐中煙霧繚繞,緩步而來。

淒涼的樂聲,越來越近,也更顯得哀傷。

緊隨那八個素衣少女身後,是四個身穿素衣的壯漢,排成一個方陣,抬著一個木案,案上白綾掩蓋,不知放著何物。

再後面,是由二十四個童子所組成的樂隊,他們似訓練有素,吹奏起來,不亞於極善音律的高手。

想是他們心中,都有著無比的悲苦,所以才吹出人間最悲哀的樂聲。

這一隊莊嚴、肅穆、充滿著詭奇幽傷的行列,徑直走向場中。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