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符元生:廣東南雄太守,中書令,萬戶侯,唐昭宗(891年)時奉命渡瓊撫黎。

符瑤:忻州別駕。

五代符蒙:字適之,後周探花,官至禮部侍朗。

符道昭:淮西蔡州人,後梁相,大將,秦州節度使。

符習:宣武節度使。

符皇后:嫁於周世宗柴榮。

符存審:後晉宛丘(今河南省淮陽縣東南)人,曾經被賜姓為李,光彩無比。而實際上,他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梁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後大小一百餘戰,從未有過敗績,與當時的另一大將周德威齊名。以百戰百勝的輝煌功績,此後符存審不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了一輩子,而且,也為後世子孫打開了平步青雲的大門,使得符氏的聲譽,越來越是響亮。

符令謙:南唐時候的將官,智勇雙全,不但騎馬箭,衝鋒陷陣威風凜凜,而且治理地方也有政績。一生拼搏戰場,能謀善戰,又很體恤士卒,深得士卒愛戴,是宋朝大功臣。後當趙州刺史,死後趙州人無不痛哭,人稱“良刺史”宋代符彥卿:字冠侯,宋朝宛丘人。出身武將世家。他13歲能騎,25歲當了吉州刺史,討王都於定州,大破遼兵於嘉山,擊退圍陽城的遼兵,封魏王。符金定:彥卿女,符皇后,嫁於宋太祖。元代有據其身平編著的戲曲《符金定》。

符皇后:彥卿六女,嫁於宋太宗趙靈(即趙匡義),封懿德皇后。

符彥超:安遠節度使,彥卿大哥。

符彥饒:忠正軍節度使。彥卿二哥。

符有辰:清化軍指揮使,萬戶侯,宋仁宗(1025年)奉命渡瓊撫黎。

符諸:武魁出身,1035年由福建莆田渡瓊任副總管,後升總管都元帥。

符惟忠:字正臣,彥卿曾孫,為三班奉職,後擢合門通事舍人,勾當東俳岸司,興水利,陰契丹,卒後贈客者使,眉州防禦使。

符授:中奉大夫符確:海南進士第一人。字堅石,昌化人(今東方市)。

符林:詩人。蘇軾謫後居海南島時常和詩往來。

符行中:江西轉運使。

符敘:理學家。

元代符大本:1315年由福建莆田渡瓊為官,由此符氏在海南位居高官,家族顯赫,海南因而成為最大的符氏聚居地。

符尚仁:江西人,元末詩人。

符葆:江南丹陽人,會武功,元末抗元志士。

明代符驗:廣西按察司僉事。

符品:蘭州人,歲貢生,官四川按察副使。

符國損:大將。

符有光:嘉靖年間貴州思南舉人。

符觀:字衍觀,號活溪,江西新喻(今新餘人),弘三禾(1940年)進士,學識淵博,著有《活溪存稿》、《唐詩正體》(今佚)、《宋詩正體》、《明詩正體》。

符南蛇(1470-1510),海南儋州人,明代黎族起義軍領袖。

符錫曾:湖廣詩人。

清代符曾:清朝詩人,他氣清高脫俗,有才氣,做的詩不同尋常,的詩不同,深受讚賞。

符旌:詩人,代表作《海子池打魚歌》符兆綸:著名詞人,字雪樵,號卓峰居士,江西宜黃人,有《夢梨雲館詞鈔》。

符祥芝:乾嘉年間大收藏家,曾在南京金山書院講學。

符生:即符鄧奎,道興時期紫砂工藝家。

符翕:湖南清泉(今衡陽)人,清末全國知名的金石書畫家,字子琴。

符霖:晚清小說家,有小說《禽海石》。

符鳳舉:乾隆年間海南舉人。

符葆森:(1805-1854)著名學者,原名燦,字南樵,江都人,咸豐元年(1851)舉人,有《寄心館詩話》6卷,《談雪紅因》,輯有《國朝詩正雅集》,《國詩寄心集》《後筐中集》。符秉忠:清同治年間武昌縣令,同治年間參與黃鶴重建,善對聯。

符璋:清代志學家,溫州人,主修《平陽縣誌》98卷,另有《永嘉詞人祠堂碑記》。

遷徙分佈符姓在大陸和臺灣都設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符姓出自姬姓。符和璽是古代很重要的東西:符是古代君王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憑證,作用類似於令箭;而璽是大印一類的東西。秋時期,秦國設置有符璽令這一官職,就是專門管理兵璽印的。魯頃公的孫子公雅曾在秦國擔任符璽令,他的後代也以官名作為姓氏,稱為符氏,是今天符姓的起源。符氏世居琅琊(今山東省諸城市),後因金人入侵,南遷吳中。明太祖時遷徙全國各地,如星羅棋佈於江蘇、浙江、廣東、海南、湖南等地。符氏始祖秉政公偕始祖母李太孺人自蘇州閶門渡江北上,定居於鹽之岡門。自此傳至十四世祖公言、振言、盛言、有言四言公又舉家遷至鍾莊丁港。再後來十七世祖華年公又遷移到高作王莊,這便是符氏積善堂這一宗支的由來。符姓入瓊(今海南省)而籍居者計有:元生、有辰、符諸、大本四人。元生為公雅三十九世孫,原籍河南宛邱,於唐昭宗大順二(891年),同弟元先,元量入瓊。符有辰為公雅四十三世孫,生於福建莆田。宋仁宗天聖三年(1025年)入瓊。符大本為公雅五十四世孫,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諸為公雅四十三世孫,於宋仁宗康定之年(1040年)由福建莆田入瓊。符氏上海始遷祖,相傳於200年前自上海縣龍華鎮遷至三林塘百曲,後再遷至南匯縣龍王廟(今川沙花木鄉)鎮定居。現花木鄉有符姓人,聚居於龍王廟鎮中街和南街…符氏在歷史上也是人材輩出,史載南唐趙州刺史符令謙政績顯著,被老百姓稱做“良刺史”北宋時雄軍節度使符彥卿,大破遼兵於嘉山、陽城,封魏王,加封太師,遼兵聞其名而喪膽,所以人稱“衛符王”一千年前表現得燦爛輝煌的符氏家族,是發祥於河南省淮陽縣一帶。頂著這份無比光榮的傳統,他們的子孫逐漸播遷到其他地方,而且,遍佈於世界各地的符姓人家,一個個慎終追源,都未曾忘記他們的老家在河南。

符姓人口較多,當今國內人口約100多萬,約佔國內漢族人口的千分之六,國外符姓人口約30多萬,約佔國外華人的百分之一。綜合符氏約140萬人口是當今中國漢族姓氏排名第100——140位之間的姓氏。在中國13億人口的大國僅1000個常用姓氏中符姓是靠在前列的大姓。北宋初年編撰、傳至今影響極深的《百家姓》中收集了504個姓氏,這些姓氏是中華民族的常用姓氏。它的體例除了四言韻文便於誦記之外,排列先後的一個標誌是“大姓望族”《百家姓》中符姓也是常用姓氏之一,亦排列其間。其中在海南省,符姓是一個人數很多、影響很大的“大姓”在全省姓氏排列中位居第三。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