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歷史來源“許”源出;一;出自“姜”姓。以國為氏。據《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封伯夷的後人文叔與許國,稱為許文叔。舊址在今河南省許昌市。秋時為鄭,楚等國所,前533年遷都葉,前524年遷都白羽(今河南西峽縣),前524年遷容城(今河南魯山縣)。戰國初為楚國所滅,其後代逐有“許”氏。

二;傳說帝堯時許由的後代。歷史上並無證實記在此人,為神話人物。

家族名人許由字武仲,生卒年不詳。上古之高士,陽城槐里人。據傳帝堯以天下讓之,不受,隱於箕山;堯又官之,由謂其言汙耳,乃洗耳於潁水之濱。死後,葬於箕山頂,堯號為“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嶽。

許慎(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東漢經學家、文字學家。淳篤,少博學經籍,師事賈逵,專攻古文經學,時人譽為五經無雙許叔重,官至太尉、南閣祭酒。著有五經異義,今已亡佚。又著有說文解字十四卷,為中國第一部系統分析字形和考究字原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

許景澄(1845~1900)字竹筠,清浙江嘉興人。同治時進士,授編修。光緒年間出使、俄、法、德、義、奧等國,庚子時官至吏部侍郎。後因詆斥義和團,觸怒慈禧太后,被殺,後得昭雪,追諡文肅。著有外國師船圖表等書。

地望分佈河北高陽郡,河南汝南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