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平地波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救駱先生,原因是駱先生教授過他詩經。倒沒想到,塾師的事情就此解決。以駱先生的水平,教授賈家子弟毫無問題。

一時間,氣氛融洽。

隔壁桌上的左師爺和田師爺兩人笑著喝酒。左師爺道:“子玉竟然能把駱世元救出來,這是有九卿之才。田兄覺得呢?”

九卿的說法,商朝就有,歷朝歷代不斷的變遷。國朝的九卿是指:六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寺卿、通政司通政使。

田師爺四十多歲,笑嘆道:“是不是九卿,要看子玉未來的會試成績。不過,想起在遵化時,他對官場的懵懂,這進步可真快啊!”

左師爺亦是笑著點頭。確實。東翁這次深陷風波之中,賈子玉在官場權謀、手段上進步很快。

在一開始,定下以輿論反擊倒朝廷、皇帝的策略時,還需要他們提醒細節,才能執行。而救出駱宏,完全是他獨立運作。

賈環敬酒後回到座位上,與同學一起喝酒。

衛陽不住笑起來,“子玉倒是一箭雙鵰啊。”他前些天還提醒賈環要趕緊解決塾師的問題。倒沒想到落到駱講郎身上。

喬如松也笑起來,“有駱先生坐館,我過兩天和文約、長文一起返回書院。”

賈環致謝。他並不知道左、田兩位官場老幕僚對他的看法。其實,核心還是他對人、人心的瞭解、把握。

他在山長回來參與武英殿的質問時,初窺官場的門徑。當時,還躍躍試想要驗證一番。

經歷這次風波,確實覺官場權謀“技能練度”大漲。

……

……

刑部在五月十五將駱宏、劉國山打板子後釋放。其餘的師生亦全部釋放完畢。

而國子監中的韓謹、徐秀才等四人亦是被打板子後釋放。不過監生釋放的速度就稍微慢了一些。經過這麼些天,還有10多人在國子監中被審查。

三法司的人都已經撤離。審查的是國子監的劉監丞和獄卒。

京城內城東的龍江先生府邸中,龍江先生招待著韓謹宴飲。案几上美酒佳餚,廳中歌舞曲樂。

龍江先生四十出頭,容貌俊朗,衣衫華麗,舉杯和韓秀才喝了一杯,語重心長的道:“子桓現在知道朝政大事非小兒遊戲了吧?”

韓謹一張國字臉,二十六七歲,臉上的神情抑鬱。美酒入喉,心中苦澀。點了點頭。

願賭服輸。

東林黨這次幾乎是全部覆滅。要東山再起,不知道何年何月。而他個人的前途自是也沒了。會試不中。再等三年,難道能中?

龍江先生嘆了口氣,道:“子桓接下來什麼打算?”

韓謹苦笑一聲,“我想離京反鄉。”國子監隨後肯定會將他除名。

看著韓子桓銳氣已失的模樣,龍江先生搖搖頭,道:“也好。回鄉住幾年。此次營救你的事情,賈子玉出力甚多,你離京之前,可以去拜謝他。”

韓謹遲疑了一下,道:“謝前輩美意。算了吧。”

龍江先生長嘆口氣。他對韓謹的作為很清楚。但這其中並沒有那麼黑暗。

韓謹是有忠於東林的意圖,但並沒有害賈環的意願。只是,處理事情的手法太耿直。要是稍微柔和一些,比如事後通知一聲,也不至於有鬧成這樣。

還是韓謹的格問題。

……

……

夏季的深夜裡,突然下了一場暴雨。噼裡啪啦的雨滴落在地面上。“轟轟”的滾雷在空中炸開。威勢驚人。

國子監繩愆廳中,燈光搖曳,晦澀不明。

監牢中的十幾名監生分別關押在兩個牢舍中。一間中是死撐著,不向朝廷寫認錯書的三名領頭的監生。一邊是十名犯事的監生。有人小聲說著話。

“劉監丞,這天殺的,還關著勞資。肯定是惦記著我家裡那間店鋪。”

“姓王的,你們說的好的!現在韓秀才都認慫,求饒出去了。你們打算怎麼辦?”

“哼,不就是剝奪功名,放三千里嗎?我認!”王姓監生長的有點黑,身量中等,傲然的站起來回答隔壁監舍裡的問題。突然間,人往後倒在地上,嘴裡吐著白沫。

同監舍的兩名監生忙過去查看,一探呼,心都涼半分,“快來人,王翰學死了。”

隔壁監舍裡的監生們亦是騷動起來。拼命的敲著鐵製的牢門。但無人回應。這時,正在王翰學屍體邊哭泣的一名監生,突然倒下。

恐懼,帶著死神的陰影呼嘯著而來。在雷雨夜中尤其的陰森。監生們在深夜裡的呼喊、哭泣、求救都是徒勞。無人回應。

直到第二天上午,國子監監生中毒身死7人的消息才傳去。其中,朝廷本來準備重罰的三名監生全部身死,另有四名監生死於非命。

涉及到之前遊行的監生,國子監不敢隱瞞,迅速上報。隨即,消息傳遍整個朝廷、京城。

……

……

昨夜雷雨夜,賈環一覺睡到自然醒,中午和公孫亮、羅君子、喬如松、龐澤等人一起在西市樓吃過午飯,午後時分在望月居的外書房裡閒談、說話。聊著書院、聊著咸亨商行。

駱講郎先要回鄉一趟,過兩天才來賈家的族學坐館。

賈環正準備留朋友們一起吃晚飯時,左師爺急匆匆的趕過來,“子玉,出事了。國子監死了7名監生。”

羅君子微微皺眉。

公孫亮不明所以,道:“這怎麼回事?”國子監出事,和書院眾人有什麼關係?

左師爺頓足,解釋道:“監生案的處罰雖然定下來,但是朝廷結案的手續還沒有走完,這件事還是東翁在負責。”至少,是一個失察的罪名。而今上對東翁不滿啊。這時候出事,不是送把柄麼?

賈環臉難看。他很想罵娘。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