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三權分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至於武臣群體是否會學文官群體通過別的方式解決品級問題,比如說軍銜制,這個其實是存在隱患的。

新軍標準化後,肯定會出現一批少將。

隨著時間推移,還會出現中將、上將。

到了上將級別,是有可能成為內務府的權力核心的。

關於這點,崇禎已經想好了解決之道,就是把這些武將從內務府中剔除出去,單獨成立一個總司令部,相當於三軍總司令的幕府。

換句話說,像徐應偉、閻應元這些帶兵的武將就不再具有內務府的代表資格,也無權參與大朝會的重大事項表決。

武將就變成了純粹的職業軍人。

這樣軍銜制的隱患也就消除了。

至於說是否還存在其他的隱患,崇禎就顧不上。

畢竟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有時效,過了這個階段,原本優秀高效的制度也會變得落後低效,所以別想一勞永逸解決所有問題。

而且,崇禎相信文官群體會很“自覺”的幫他盯著武臣群體。

所以,只要他不開這個先河,後世皇帝就不可能將內務府武臣的品級提上去。

真相就是崇禎要壓著武臣的品級,但是內務府作為一個集體的地位必須得提上去,而且必須提到可以跟內閣分庭抗禮的地步。

要不然在將來,武臣絕守不住內務府的利益。

內務府現在可是一塊大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塊肥只會越來越肥,以文官群體的,肯定會想辦法啄一嘴。

如果內務府不能和內閣抗衡,就只能依靠皇帝撐,可萬一要是再遇到一個子軟弱又或者被文官群體忽悠瘸了的皇帝,那內務府就完犢子咯。

從此,銀號還有皇家市易所都會成為內閣的錢袋子。

這樣的話大明就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銀號和市易所再厚的家底也不夠漂沒,然後又是肥了官員卻窮了國家的惡循環。

所以必須提高內務府的地位。

內務府的武臣品級可以不高。

但是內務府本身必須跟內閣平起平坐。

所有涉及內務府的重大事項,比如增減內務府諸科給事中數目,必須獲得內務府三分之二以上武臣的贊成才行。

要比大朝會表決通過更困難。

這就對內務府的權利形成了一個壁壘。

這其實相當於皇帝、內務府、內閣的三權分立。

其中皇帝地位超然,聯手內務府可以壓制內閣,聯手內閣可以壓制內務府,但既便遭到另外兩方的壓制,內閣或內務府也足以守住基本盤。

那麼內務府和內閣有沒有可能聯起手架空皇帝?

當然有可能,但可能很小,因為內務府沒有一個絕對的核心,除了皇帝,誰也不可能在內務府做到一呼百應。

至於說黨爭,這樣肯定會導致黨爭,而且還會使得黨爭公開化。

但政治的本質其實就是黨爭,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所以玩政治不可能脫開黨爭,沒黨爭的官場是不存在的。

大家正在读